据说有一张叫着“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非常值钱。据说这是一张纪念邮票,纪念全国结束了武斗和两派分裂,实现了大联合,全国重新团结在新的党中央周围。这就意味着,曾经一度被混进党内的走资派掌握的政权,又重新变成了红色。所以设计者将实现了革命大联合的省份全部涂上了红色。当时台湾不存在实现革命大联合的问题,自然没有涂上红色。
邮票印好后,忽然有人指出这张邮票有重大政治问题——既然是全国山河一片红,那么台湾那一块为什么没有涂上红色?那不是在暗示台湾不属于中国吗?这还了得?那不是想分裂祖国吗?在那样的年代,凭这就可以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所以所有印刷好的邮票被命令立刻全部销毁,一张也不准出售。但是还是有一些被偷偷地流了出来,因此就值钱了。
文革的目的是为了“反修防修”。是为了将修正主义在党内的代理人清除出领导岗位,并肃清其在党内的影响。所以,文革开始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造反夺权,打倒走资派。因此引起了全国性的两大派你死我活的斗争,从“文斗”发展到“武斗”,眼见得“两派”形同水火,势不两立,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于是当时还在掌权的中央政府,开始动用军队介入地方,通过军事接管,让两派实行革命的大联合,统一接受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
当时好像是以上海为首,首先实现了大联合,然后在很短时间内,全国各地,除港奥台外,都实现了大联合,成立了新的革命委员会。比如我所在的西峡“县政府”就改名为“西峡县革命委员会”,县委门前也增加了手持冲锋枪的军人站岗。这样,等到全国各地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就意味着无产阶级已经从混进党内的走资派手中重新夺回了政权,实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所以文革中,武斗的时间并不很长。
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上交武器。上交武器的那一天非常热闹,全县两派的人都将各自拥有的武器,从长矛大刀,到冲锋枪机关枪都抬出来。先在县体育场集合,然后开始在县内游行。游行队伍前面是红旗开道,后面是敲锣打鼓,中间是抬着各种武器的人群。最后游行队伍走到县革委会门前,逐一放下各种武器,交给驻守在那里的军人,然后空手离去。
政府由军人接管后,学校也派进了工人宣传队或农民宣传队,接管学校的领导工作。这样做的理论根据是出于毛主席的一篇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知识分子属于小资产阶级,属于改造和争取的同盟军。”所以城市学校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以“工宣队”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手中。
“工宣队”的全称是“工人阶级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工宣队当时是怎样管理学校的,我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工宣队进学校后,我妈妈的日子更加难过了。首先,工宣队在全校开大会宣布:
“从今以后,不准再喊XXX老师了,因为从现在开始,她已经不是老师了,她只是一个历史反革命,她必须老老实实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劳动。有事需要叫她时,一律叫她的名字。”
全国山河一片红之后不久,最先被批斗的校长就被“解放”了。“解放”的意思是一度被打成反革命的人重新回到了人民的队伍里来了。反而是像妈妈这样有历史问题的普通老师还要被继续审查。校长的被解放,好像是得益于“二七”、“三结合”。“三结合”是全国山河一片红后新的领导班子的人员结构标准,即由地方的两派各派三分之一代表进入新的政权,再加上三分之一的军队代表。文革后期,也有把“三结合”说成是“老中青”三种年龄的人员在领导集团中的比例的。
新的三结合领导班子成立之后的中心工作好像是“斗,批,改”。“斗,批,改”具体是什么意思我也搞不清,只是在我居住的学校围墙上,用红色的油漆写着一条大标语:“一定要把斗,批,改,进行到底!”每个字的大小有两米平方左右。“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抓革命,促生产”,“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等关于斗争和革命的口号,都是那时候最流行的用语。所以虽然实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人与人斗的革命还远远没有结束。
不过也有了一点非常明显的不同,那就是从此以后,不管是看报纸,还是听广播,还是听学校的报告,还是我们学生写作文,开头第一句话通常都少不了“全国形势一片大好,而且越来越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