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雾在阳光下渐渐散去,河面上翻滚着大小船只溅起的水花,这时喜船上隐隐约约传来了吹吹打打的锣鼓声、乐器打击声……贾家在河桥头上迎亲的仪仗队也赶紧点火放起了声声爆竹──这个千年古镇霎时被劈劈啪啪爆竹声闹得开了锅了。
“贾家在迎亲了!”
“贾家大少爷又娶了一个补房!”
“听说这贾家新娘子娶的还是个黄花大姑娘呢!”
“贾家大少爷这小子真有艳福……”
……
镇民们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涌向河滩边看吴江县盛泽镇来的新娘子的出嫁船队。
“呀!你们瞧,光后面跟着的娘家送来的嫁妆的船就有七八条船哩……”
一位大娘掰着手指数着河中许家船只吃惊地说。
“可不是么!我,在新塍几十年了,今天算是开眼界了,这盛泽许家可真是个大户人家,这么有财有势,这可真是一个门当户对的亲家啊!”在大娘旁边的一位本镇大爷摸着自家胡髯兴奋地应答道。
这时,从盛泽许家送亲运来新娘嫁妆船只已经停在贾府长弄隔壁的土地堂河埠口,许家的嫁妆船一只接着一只从土地堂河埠向东穿过陆家桥,再说镇西北三里开外乡下由余里有一位人人皆知的乡贤名叫贾惠元,他的结发妻子李四宝原是小镇上名店——李永泰糕饼店的掌柜小拜供的女儿,当时住在陆家桥附近,她那天恰在陆家桥头亲眼看到这一热闹场面,她后来见人就说,新娘子嫁妆船从土地堂一直停到施王桥……
船上彩旗飘扬,鼓乐声振天,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好不气派,船上装载的嫁妆都是最时新最高级的家具,如金光灿灿的双人大铜床,两对红木玻璃大衣橱,两只大理石台面的大圆桌,两只大理石台面的镜台,二只写字台,时鸣钟、小孩睡床,小脚踏车,电风扇……还有八只大衣箱,内装绸缎棉衣裤、小棉被、小袍裙、从一岁可穿到八岁……可谓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如同开了百货商店……
这时,北面来的吴江盛泽来的许家的嫁妆船终于靠向了堤岸,嫁妆船在波涛的拍打下慢慢停稳,但河水的波浪仍击打着船弦,发出啪啪啪的声响。踩在堤岸边街沿石上看热闹的镇民不下几百人,大家都把眼晴睁得滚圆,想亲眼见见新娘子的芳容。
这时,只见主婚大船上,船帘一挑,许家太太杨夫人挽着穿着时尚紧身红莹莹绸缎旗袍、头戴凤冠霞帔、婀娜多姿的新娘许佩明走出了船舱,在丫鬟的搀扶下一脚踩上了──这个东南省北部古镇河桥头岸边的水坎石上,……
针对盛泽女方这样阔气的场面,男方贾家当然也不能怠慢示弱,于是一家之长的贾心如临时决定让儿子和儿媳的婚礼,除了在家按老式婚礼举行外,还特地赶到三十里路远的浙北重镇——嘉兴市区去举行跨马遊街的隆重婚礼。
在跨马游街婚礼举行那天,嘉兴市区建国路大马路上突然来了一队吹吹打打披红挂绿的队伍,前面有四面铜锣开道,接着是乐人班子胡琴、笛子、锁呐等吹吹打打边走边拉,热热闹闹地行进,接着新郎贾次星头戴大礼帽,帽子上戴着大红花,身穿丝绸长衫,外罩马甲,胸前披着一朵用红绸做的大红花,骑在一匹高头大白马上缓缓在向前行进,大白马两旁有二个身强体壮的青年保护着,接着,又是边吹边走的乐队,乐队后面才是一乘八人抬的大红花轿,花轿里正坐着许义昌银楼的“七小姐”许佩明,当新婚队伍行进到建国路上许义昌银楼嘉兴分店的门前时,店内人员一看,花轿内坐着的正是自家的七姑奶奶,高头大白马上坐的是自家的新姑爷,个个都感到脸上有光,不觉喜气洋洋,热烈拍起手来表示祝贺。
建国路上的行人看到这样的热闹场面,都住足观看,并互相询问是哪家的新郎、哪家的新娘在举行这样盛大隆重的婚礼,无不赞叹不已……这对新人的亲家母杨夫人和许夫人,尾随在这对新人之后,也同时一齐坐上了早已守候要前后8个人才能抬得动的双人大轿中,跟随在新郎新娘的两匹高头大马的后面,也跟随着两位新人绕城一周。
两位太太边欣赏着江南水乡的绮丽风光,边闲聊着各自的私房话。
回到小镇新塍,两位新人在位于全镇最热闹的陆家桥边的贾府的大耳铜环铁门外石砌墙门的石狮子旁停了下来,新娘在新郎的搀扶下缓慢着地,两个丫鬟立即迎上前来,搀扶着新娘进了贾府内宅。
夜晚七点,在府内婚礼上二位新人拜过天地、拜过父母,各自对拜后,新郎次星、新娘佩明在丫鬟婆子的陪伴下缓步入了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