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返回目录
选择字体: 宋体 楷体 黑体 微软雅黑
字号: A+ A-
颜色:
恢复默认
收藏该书

第46章  -45-

     魏国司徒崔浩,仗恃自己有才能谋略和魏王拓跋焘的宠信,专擅朝廷大权,曾推荐冀州、定州、相州、幽州、并州的士人数十位,都从平民一下子当上了州郡太守,魏国太子拓跋晃说:〝先前推荐的人,大小也都是州郡的杰出人才。他们在职位上已经很长时间了,他们的辛苦勤劳都还没有报答,应该先让他们补充郡县太守的职务,让这次新召来的人接替前一批人担任郎吏。而且太守县令治理百姓,应当任用那些有行政事务经验的人。〞
     崔浩坚持争执而派遣后来征召的人去当郡守县令,中书侍郎、兼著作郎高允听说这件事,就对东宫博士管恬说:〝崔公大概会遭祸了。假如为达成他的错误意见,而与地位在上的人争胜,将如何承受得了这种胜利呢!〞
     于是拓跋焘就由崔浩主管皇家藏书事务,让他与高允等人共同修撰《国记》,对他说:〝务必从实记录。〞
     著作令史闵湛、郗标性情乖巧馋侫,受到崔浩的宠信。崔浩以前为儒经《易》及《论语》《诗》《书》做注解,闵湛和郗标上书声称说:〝马融、郑玄、王肃、贾逵的注解不如崔浩的注解精确深刻,要求收交境内经书,颁布崔浩的注解之书,让天下学习研究。并请求命崔浩再为《礼》《传》做注解,让后代之人能看到正确的经义。〞
     崔浩也推荐闵湛、郗标有著述的才能。闵湛、郗标又劝崔浩把写好的《国史》刊刻在石碑上,以表彰秉笔直书的写史精神。高允听说了,对著作郎宗钦说:〝闵湛、郗标所干的事,只要有一点点的差错,恐怕就会给崔氏家门带来影响万世的不幸,我们这伙人也没有生存于世的了。〞
     可是崔浩竟然同意了闵湛、郗标的观点,就把《国史》刊刻在石碑上,树立在祭天神坛的东侧,碑群方一百步,造价三百万。崔浩在《国史》中书写魏王拓跋焘的祖先,事迹都详细真实,就排列在大路旁,来来往往的人看了之后都相互议论。特别是来自北方的鲜卑人无不愤恨,纷纷向拓跋焘控告,说这是暴露国家的丑闻。
     拓跋焘大怒,让有关部门暗查崔浩和秘书省郎吏等人的罪状。当初,辽东公翟黑子受到拓跋焘宠信,出使到并州,接受别人送到布帛一千匹。事情泄露后,翟黑子向高允问主意说:〝皇上问我,是应当据实报告,还是应该完全否认?〞
     高允说:〝公是皇帝身边的宠臣,有了罪过自首实说或许被宽恕,不可再干欺瞒的事。〞
     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说:〝假如实说,怎么惩罚后果估计不到,不如隐讳不承认。〞
     翟黑子就埋怨高允说:〝君为什么引诱人到死地上去呢?〞
     于是进宫晋见魏王,却不据实回答,拓跋焘非常愤怒,就杀了翟黑子。到了崔浩被捕,太子拓跋晃召见高允到东宫问话,因此留在东宫过夜。第二天早上,与高允一起入朝晋见。到了皇宫大门,太子拓跋晃对高允说:〝进宫见到至尊,我自会引导你。如果至尊问起来,,只管跟着我回答。〞
     高允问:〝是为什么事?〞
     太子说:〝进去自会知道。〞
     太子见到拓跋焘就说:〝高允一向小心慎密,而且地位微贱。《国史》的编写由崔浩作主,要求赦免高允的死罪。〞
     拓跋焘召见高允问道:〝《国史》都是崔浩所撰写的吗?〞
     高允回答说:〝其中的《太祖记》是前任著作郎邓渊写的,《先帝纪》及《今记》是臣与崔浩一起写的。但崔浩兼管的事多,《国史》工作只是总体负责。至于具体的撰写,臣比崔浩多。〞
     拓跋焘气愤地说:〝高允的罪超过崔浩,你怎么能活着。〞
     太子害怕地说:〝天子的威风盛大严厉,高允是个小臣,因吓得迷糊了,说话语无伦次。儿臣从前问过他,都说是崔浩所写的。〞
     拓跋焘再问高允:〝真的如太子所说的吗?〞
     高允回答说:〝臣的罪可以诛灭全族,不敢乱讲欺骗。太子殿下因为臣服侍讲经时间不久,可怜臣子,是想为我求一条生路,实不曾问过臣,臣也没说过这种话,不敢乱说。〞
     拓跋焘于是回过头对太子说:〝直率啊。这是人情所难以做到的,而高允做到了。临死不改变说法,这是诚实。作为臣子不欺瞒君主,这是忠诚,应特加赦免他的罪而表彰他。〞
     于是又叫崔浩上前,拓跋焘亲自审问他,崔浩恐惧迷乱不能回答。高允每件事都讲的明白,都有条理。拓跋焘于是命高允起草诏书,诛杀崔浩及下属宗钦、段承根等以下直至奴仆达一百二十八人,全部诛灭五族。
     高允迟疑不肯动笔,拓跋焘频频叫人催促,高允请求再面见一次魏王,然后才可写诏书。拓跋焘于是召来高允让他上前,高允说:〝崔浩犯的罪,假如另有罪行,不是臣所敢过问的。如果只是史书中触犯了忌讳,他的罪不应该杀头。〞
     拓跋焘生气了,因此命武士捉住高允,太子拓跋晃替他下拜求情,拓跋焘终于明白了高允的意思,才说:〝没有这个人,当有几千人就死了。〞
     于是拓跋焘下诏诛杀清河崔氏和与崔浩同一宗族的人,无论关系的远近,以及与崔浩联姻的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全都被诛杀,其余牵连在内的案犯只杀其本人。崔浩被刑具梏在木槛车内送到城南,卫兵数十人把尿撒在崔浩的身上,崔浩嗷嗷的呼喊声传到大路上。宗钦临刑时叹息说:〝高允他也许是个圣人吧!〞
     高允字伯恭,渤海蓨县人,北魏时期重臣,丞相参军高韬之子。少年丧父,大器早成,有非凡的气度,清河人崔玄伯见到他十分惊异,感叹说:〝高子黄中内阁,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我只担心自己不能够亲眼见到。〞
     高允十来岁时,为祖父高泰奔丧还归本郡,家中财产都让给两个弟弟,而自己身归沙门,取名法静,不久又还俗。高允喜爱文学,担笈负书千里求学,博通经史、天文、术数,尤其喜好《春秋公羊传》,得到郡守召为功曹,后又迁冀州从事中郎。
     神麚四年,任中书博士,用心教导太子拓跋晃,迁任中书侍郎,跟随司徒崔浩修撰《国记》,卷入国史之狱。幸亏得到太子拓跋晃的奋力营救,得以坐罪免职。拓跋晃后来责备高允说:〝为人应当把握时机,不知道见好就收,学识渊博又有什么益处?处在那种时候,你为什么不顺着点,竟让皇上那样动怒,现在我每每想起来还心有余悸。〞
     高允说:〝为臣本是东野一介平民书生,本来就无做官的打算。适逢国家休明之期,应朝廷选士之举,为官凤池参撰麟阁,尸素官荣,妨贤已久。大凡史书,都是皇帝的实录,是将来的宝鉴。通过史书,今人可以观往,后人可以知今,可谓言行举止,无不备载,所以人君应该谨慎从事。然而崔浩世受特殊恩遇,荣耀当时,他却辜负圣恩,自招毁灭。就崔浩的行迹,也时有可论之言。崔浩以蓬嵩之才,负朝廷栋梁之托,在朝廷无可称赞节操,在私下里也不可称道,其私欲之心淹没了他的公正廉洁。爱憎之情隐障了他的公理之心,这是崔浩的罪责。至于书写朝廷行为的事情,说国家得失的事实,这也是史书笔法的大体模式,没有什么违背。但为臣与崔浩其实是同参一事,死生荣辱义无独顾。多亏殿下仁慈广大,违心苟免,这不是为臣当初的本意。〞
     太子听了十分感动,极为称赞了高允,高允退下后对人说:〝我不尊奉东宫太子的指导去做,原因是怕这样会辜负了翟黑子。〞
     当初,魏国冀州刺史崔赜、武城男崔模,与崔浩是同一祖宗,但为另一支系。崔浩常侮辱他们,由此双方都不和睦。到崔浩被诛,崔赜、崔模两家独得免死。到了拓跋焘要北巡阴山,为杀了崔浩之后又后悔了。
     正遇上北部尚书李孝伯病重,有人传说李孝伯死了,拓跋焘哀痛地说:〝李宣城可惜!〞
     又赶忙改口说:〝朕说错了,崔司徒可惜,李宣城可哀!〞
     自从崔浩被杀,朝廷军国大事的议论计策都出自李孝伯,恩宠眷顾仅次于崔浩。李孝伯是赵郡人,高平公李顺堂父的弟弟,出生赵郡李氏东祖。父亲叫李曾,从小专攻《郑氏礼》、《左氏春秋》,以教书为业。
     郡府曾三次征召他为功曹,他都不去就任,门徒们劝他说:〝功曹的职位,虽然说是地方政府所任的官职,但毕竟是郡吏,北面侍奉他人谈何容易。〞
     舟中征召他为主簿,他上任一个多月后,又叹着气说:〝梁叔敬有句话说:州郡之职只是劳忧人们而已,无法行道,是身之忧患,我还是不如回家,去教书授徒。〞
     李孝伯少年传承父业,博览群书,风度翩翩,行为符合礼节法度。堂兄李顺在魏王拓跋焘面前推荐了李孝伯,拓跋焘一见到他大为惊异,便征拜他为中散官职,并对李顺说:〝这真是你家门之中的千里马呀!〞
     于是迁任秘书奏事中散,转任侍郎、光禄大夫,赐爵位南昌子,加授建威将军。拓跋焘把军国机密大事交付给他,可见其受拓跋焘宠爱的程度。李孝伯所参预的机密谋划事宜,在当时一般人都无法知道。后又迁任兵部尚书,因为他频繁跟随征战,立下诸多谋划功勋,朝廷又晋爵为寿光侯,加授建义将军。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万始朝元读者互动

这书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我决定 打赏作品:

可用余额: M币
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