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觅涯颂词-------也谈圣人读书国际教育中国区第三届研讨会拾遗

  • 作者: 时人尚明
  • 发表于: 2015-04-14 11:49
  • 字数:2173
  • 人气:3757
  • 评论:8
  • 收藏:1
  • 点赞:0
  • 分享: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时空、跨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题记(节引自《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我生也,有涯。彼时空,无始终。以有涯而觅无涯,所证者,心物同源, 时空不二,无始无终也。夫天地生人,谓之三才。然,生而为人者,何以为人?何以提升生命之价值?时人以为:唯以菩提智慧惠众生,唯以至善养天下,长养浩然之气,方能以德入慧海,融入生命之共相。诚如吾友“子房洞主”褚国杰先生所言:“遇善结缘,日思己过,见贤思齐,为民立极。”“是啊---境界生才华,素质养智慧。”褚先生于交谈间信口如是说。可见,生而为人,要靠素质养成正能量,唯有正能量才有正精进,唯有正精进才能提升生命之价值。
  褚先生,出身乡村,半生务农,家道艰辛。却能够坚持十五载做义工,分文不取。真诚奉献感动上苍,为之大开慧眼,上下沟通,创编文字拳法,且赋予辩才,出口成章。十年来弘扬国学、传授拳法,继往圣而接来者,有求必应。其精神也,感人至深。其事迹也,足可彰显。何也?以其率先垂范,足可化育子孙。或问效果如何?时人答曰:先生之功德早已荫及子孙,本生受益。其子女三人,事业皆有成就,且顺风顺水,实乃诸佛加被,鬼神相助也。本次《圣人读书中国区第三届研讨会》,做为应邀嘉宾,时人与褚先生及其助手陈良勇先生恰住同屋,畅谈交流之际,相见恨晚,义结金兰。盛情邀请时人前往子房洞相聚,一同清修、游历。并示以《子房秘籍》及《群书治要》,邀余出山,一同弘扬国学。盛情之下,时人慨然应允。
  更值得大书特写的是本次会议发起人张学新先生之感人事迹----张先生年且五十,教龄三十春秋。于教学中广涉经论,与古圣先贤打成一片,于弘扬国学之际,摸索研发出“天书教学法”,能令学子们一心二用、过目不忘、过耳成诵,为教学的深化改革,向着人类本性回归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先生著述颇丰,就中《我的教育梦-----全脑素质教育探索》一书,读来启迪智慧,令人耳目一新。时人累世清修,发心普及心学大愿,于此次盛会与几位先生结缘合作,实乃天意。自觉使命在肩,终于找到了真诚合作的伙伴。而此前,时人不过一名独行侠,于清修自学中亦摸索了廿载有余矣。
  于此即将收笔之际,时人复忆起如来驻世时,魔王针对佛法所发之毒咒:“如来驻世,魔王无可奈何。待汝灭度后,吾将派遣魔子魔孙混迹于汝僧团及尘世,世世代代与汝做对,必令汝正法难以传播。”思想起来,果不其然。可喜的是,习近平主席当家做主至今,民心大快,政令畅行。当来之际,必将圣教有续。足可令百姓和学子们快心满志,实乃国之大幸、天下大幸也!

  写在后面的话:
  跋一、时人本次参与的《圣人读书国际教育中国区第三届研讨会》,于昨天下午闭幕。多滞留了一天,与与会者及相关教学人员充分进行了意见的交换和沟通。于十三日下午四点多返程回邯。回思起来真个是---“境界换才华,素质生智慧。”寓教于乐开天目,学生过目能成诵。深度回忆开出的读书目录,点那篇背诵那篇,严格说是读,因为闭着眼睛的孩子们都能看到所读过的书,点那页随意翻,点那篇读那篇。当场命题写作文,瞬间完成命题,出口成章,只是念的功夫。另一个孩子听完,能够马上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深化教育改革,由此打开全新的蓝图,把孩子们从繁重的应试教育中彻底解放出来,还孩子们美妙天真的童年;
  跋二、时人经常于电脑手机上浏览、创作,电脑手机软件下载多了会卡、会慢,甚至死机。不及时清理垃圾、缓存及多余启动项,就会失去速度,变成废物。学生也是一样,脑子里塞满了别人的东西,就挤占了个人灵活思考和发现创造的空间。我如果告诉大家,孩子们能背诵四大名著,可能多数人持怀疑态度,但这确确实实是真的,时人亲眼所见。学生们依照各自深度回忆所写出的一至三万条目录,任由你点那一段,马上闭眼开口背给你听。此前时人在《时人为诗大乐赋》中用过一句“瞬间成就”,当时可能有人看了会心存质疑,只是没好意思开口驳论。实则,瞬间成就是真真确确的,只是打字的功夫,我言真实不虚。因为时人自小也有这样的功夫,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庸务缠身,导致心镜蒙尘,图像渐次模糊而已。如欲重拾,必须清修才能恢复。九十年代尚明晰可见,且有耳报。此次盛会结缘合作,确乎冥冥中有如仙人指路,因为时人发心弘扬心学,一直以来孜孜以求,未曾间断!
  跋三、习近平主席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成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节选自《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