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蒋晓云:我不是张爱玲的接班人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4-25 18:27
  • 字数:2336
  • 人气:1452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年近六十岁的蒋晓云是一个传奇的女作家。她出道很早,二十岁出头就连续三次获得文学大奖,文学评论家夏志清更将其喻为“又一个张爱玲”,是年少成名的天才型作家。与当年的文学小伙伴们不同,蒋晓云1980年赴美读书,之后投入高科技行业,从文坛消失了30年。一直到2011年,蒋晓云以长篇小说《桃花井》复出,这本书在去年的多个好书评选中都榜上有名。不久前,她又出版了小说集《掉伞天》。

  回归后的蒋晓云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写作计划:写38个生于民国的女人,一人一个传奇。她要写的是经历过那个时代又飘散到世界各地的普通人的故事

  蒋晓云小说中的句子最近常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被热传,比如:“人人羡慕她命好,不知道诀窍就是心淡?‘心淡’说起来容易,可是人生要不经过些事先把心练狠,哪就能淡得了?”再比如:“男女之间的种种终有让人生厌的时候,尤其是当激情退去,彼此的期望开始产生落差,对话总说不到点子上,在一起只是相互的习惯和责任,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却还断不了;明明是香艳浪漫的小调,被时间磨成了荒腔走板却天长地久的哀歌。”这样看透人世情感和纠结的句子,表现出的练达和坦然,让人读起来也不由释然。

  回归后的蒋晓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庞大的写作计划:写38个生于民国的女人,一人一个传奇,她们的故事是野史,也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她说自己要写的是经历过那个时代又飘散到世界各地的普通人的故事。

  “我的生活并不传奇,我也从来没有自认为是张爱玲的接班人。事实上,我和张爱玲不像,我天生就不那么哀愁和悲观,我对这位文坛前辈的文采很佩服,但完全没有刻意效仿”

  蒋晓云文学创作的机缘完全始于偶然。大一时,因同伴拿着她写了一半的文章去参加比赛,结果,作家朱西宁非常欣赏这篇作品,觉得文笔颇像张爱玲,于是找到这位同伴了解清楚原委后,就让蒋晓云把这篇小说连夜赶稿,继续写完。就这样,她的处女作《随缘》诞生了。大家都拿她与张爱玲相比较,对此,蒋晓云说:“我的生活其实并不传奇,我也从来没有自认为是张爱玲的接班人。事实上,我和张爱玲不像,我们的基本个性不同,我天生就不那么哀愁和悲观,而且我也从来不是‘张迷’,几十年前是因为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像张爱玲我才去找来看,我对这位文坛前辈的文采很佩服,但完全没有刻意效仿。”除了像张爱玲,外界也一直传言蒋晓云是胡兰成的弟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蒋晓云也澄清了这个传闻,“我上过他的课,他不是很欣赏我,我也不是很欣赏他。”

  “当初走得很决绝,没有想到一定要回来写作,可是到了后来,就好像要找回初恋情人一样,发现原来写作才是我最爱的事情,然后就又回来写了”

  去美国后,蒋晓云的工作、生活都很圆满,却再也没有写过小说,这一淡出就是30年。“我当时是忙着在另一个行业里求进步,没有力气再写作了。当初我离开文学的道路,现在讲起来很可笑,一方面是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因为他们认为文学道路是不可靠的,应该学一点经世济用之学。另一方面我没得到什么鼓励,觉得稿费那么低,我很年轻,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所以就一直在高科技领域走下去。当初走得很决绝,没有想到一定要回来写作,可是到了后来,就好像要找回初恋情人一样,发现原来写作才是我最爱的事情,然后就又回来写了。”

  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评价蒋晓云时说:“蒋晓云不只是天才,简直可说是写小说的全才。”蒋晓云的故事很多都是听别人说的,从朋友们那儿听来的小故事、小心情,她拿来随手一编就是一篇小说,她总是有着与年龄不符的看透世事的本事,又有文学根底,也许这就是夏志清先生称她为天才的原因。

  38个民国女人的计划,蒋晓云如今写完了19个,至于还要不要继续写那一辈男人的故事,蒋晓云说她不知道,但她对他们一直充满了仰慕之情。

  对 话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你的小说《终身大事》《窈窕淑男》等里面写了很多大龄剩女的故事,大龄剩女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对于如今年轻人的婚恋观,你怎么评价?

  蒋晓云:我在三十多年前写小说时,身边的同学、朋友都受到婚姻的压力。他们不管在学业上多么优秀、工作上表现得多好,家里常常还是不满意,总是会问“你怎么不找个对象呢”,如果一个女生没嫁人,就好像对不起身边所有的人。

  同时,我又注意到当时的男青年也受到很大压力。学校里有学业的竞争,就业以后还有压力,同时还有一个女人非要嫁给他,让他养。不管是站在男青年还是女青年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我对当时这样的社会氛围都是不以为然的,所以有感而发地写了这些小说。

  这次出版后得到年轻读者的回馈说怎么跟现在的情形这么像呢?所以你就知道人的感情不会变,也许你会受到社会氛围或者文化的影响,可是婚姻的学问太大了,所以可以有这么多故事、这么多文学家来描述,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快报:你离开文坛30年,再回来写作和当时的创作感受有什么不一样?

  蒋晓云:我觉得这个时代是充满惊喜的,令我很惊讶同时也充满了挑战。有一次出版社的编辑发了一个新闻链接给我,文章的标题是“蒋晓云从商35年,赚够了生活费,现在高兴写啥就写啥”。我看了以后大吃一惊,但是看内容却写得很平实,也没有很夸张,可是标题太吓人了。我觉得一个作者要为了兴趣、为了能打动你的题材、为了感动去写,对我来讲,文学很纯粹,我对它没有很多的期望,可是我从来也没有放弃过。

  快报:如今是快速阅读的时代,你怎么看待当今社会读者的阅读习惯?

  蒋晓云:我对现在的小说市场也很茫然。因为我原来是为了兴趣而复出的,所以也没有做过市场调查和研究。说老实话,我也不是很懂。我知道现在网络很发达,我当初决定再回到文学写作道路的时候,冀望是很低的。我想如果没有人愿意给我出版,我就放在网络上给大家看,可是还有人记得我,愿意替我出版,也得到很好的回响。我很幸运,一步一步回到了文学的道路上。(记者 苏莉鹏 照片由新经典文化提供)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