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就其本义而言,总是迅速揭开被捂住的伤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被誉为“德国的良心”,他的这句话至今影响着无数作家。但在德国当地时间4月13日,这位曾经撰写了《铁皮鼓》《猫与鼠》等经典名著的文学前辈,在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7岁。
格拉斯在当代世界文坛占有重要地位,曾于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语言新颖,想象丰富,手法独特。以其同名作品改编的电影《铁皮鼓》,同样也是享誉世界影坛的经典佳片。除在文学界享有盛名外,格拉斯还活跃在战后德国的政治舞台上,他是一个立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坚决反对北约在德国的土地上部署核武器。两德统一后,格拉斯更致力于反对逐渐滋生的仇外主义和新纳粹黑暗势力。
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叶廷芳认为,君特·格拉斯是战后德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他继承了17世纪欧洲文学的传统,《铁皮鼓》更是“新巴洛克小说”的代表。他分析说,格拉斯这一风格的源头是17世纪的欧洲巴洛克风格,其特征是怪诞、离奇、追求动感。“巴洛克”被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古典主义压抑了二百来年,终于因其“野性基因”在20世纪得到复活,并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西方现代主义崛起的势头。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格拉斯的作品就在国内面世,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编审裴胜利说,该社已出版格拉斯10部小说,其中《铁皮鼓》已有五六个版本,销量也有10万册左右。“他的小说紧贴时代,揭露社会时弊,而且从来都是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像《辽阔的原野》,就反映了两德统一后产生的问题。”
2008年,《剥洋葱》一书在中国出版。译林出版社资深编辑陆志宙说,这部书2005年在德国面世,引起了很大反响,“在这部自传中,他披露说,自己17岁时参加过纳粹党卫军。那是一段很短暂的历史,即便不说,也不会有人知道。”但格拉斯自揭其隐瞒了60年的秘密,从而引发震惊世界文坛的“格拉斯党卫军事件”,受到了文学界、政界、评论界等各方的猛烈批评。“他说,回忆就像洋葱,每剥掉一层都会露出一些早已忘却的事情。层层剥落间,泪湿衣襟。”
格拉斯曾于1979年来过中国,叶廷芳回忆说,“当年西德驻华大使以诗人身份,把他请到了中国。”那一次访华,格拉斯在北京大学发表了演讲,并将其画作展陈在会场,还朗诵了自己的作品《鲽鱼》片段。“他胡子花白,平易近人,很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叶廷芳如此说道。
陆志宙说,译林出版社前两年从德国出版商那里,购买了格拉斯的插画版权,今年,这些插画将在《剥洋葱》纪念版中首度露面,此外,《盒式相机》以及其诗歌集、杂文集,共四部书将整体出版。裴胜利则透露,上海译文出版社今年(2015年)将推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铁皮鼓》正是该系列中10部作品中的一部。但是,这一切格拉斯已经看不到了。(记者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