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黄灿灿的油菜在许多地方开始凋零,粉红的樱花随风飘落,晚春已至,春意阑珊。其实,逐渐消失的还有城市中的那些独立书店和旧书店,春天会再来,一旦这些书店消失了,那段承载着人文精神的载体就再也没有了。而现在合肥最后一个旧书店“增知旧书店”,这个已经存在17年的合肥最老的旧书店,现在也处于浸微浸灭状态。
6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增知旧书店门前时发现门是关的。记者打通了创办人朱传国的电话,才知道几年前他得了直肠癌,一直都在治疗,最近又复发了,在医院治疗,经费不菲,已经花了四万多块钱了,而最近几年经营惨淡,每年也就二万多元收入。他说:“只要身体还好,一定把书店撑下去。让这座城市的最后一个旧书店,一个城市人文精神的载体得以延续。
“在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中,或许人们有很多地方去尽情欢娱,但人们也需要一个地方,去寻求内心宁静,给心灵一份给养。留下一些老书店,守住一座城市的文化灵魂,给爱读书的人们一个落脚地,给孩子们一个好去处。这或许就是旧书店存在的重要意义。”著名民国史研究学者章玉政对记者说。
章玉政回忆起增知旧书店说:“平生爱书,加之业务民国研究需要,与多家旧书店老板关系甚笃,而增知旧书店的朱传国是我非常特别的一个人,他说话干事爽快干脆,价格公道,多年来有什么新到的旧书,总是不忘发短信告知,喜欢每次去,朱传国都会端个小板凳,让我坐在那里乱翻的感觉。”
老板朱传国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这个书店发展史:从高中一毕业参加工作,一直喜爱阅读,到后来下岗,四处淘旧书,自谋生路,快乐的做一个城市文化摆渡人。我有一个梦想:就是开一家旧书店,店名我都想好“增知旧书店”。1998年底,太太所在市机电公司也破产。正因如此,让我开书店的梦想成真。
在旧书行当做了二十多年,朱传国对旧书收藏有着自己的经验。他说,旧书收藏或定价首先要看“品相”,所谓“品相”,就好比人的长相,封面不能脏,或破损,里面不能涂鸦,缺页。其次是看出版社,象文学名著一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象哲学、汉译名著肯定是商務印书馆最佳,象古籍,中华书局,上海古籍、黄山书社都是国内相当不错的出版社。第三是看是否是“名家”大作、存世量多寡。第四是看版本,和印数,肯定是初版好,印好也越少越好。最后看出版年代。象1949年10月1日之前就叫“民国书”、1911年之前就算清朝书了。象明刻版书,宋刻版书,那都要按一张纸来算钱,价值不菲,我从业直今也没收到过一本。现在,象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书,已非常稀少,值得收藏。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上图书销售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商家进入图书这一领域,做起了网上书店,这就严重的冲击力这些实体的旧书店,一个个经营多年旧书店都消失了。媒体人薛原说:“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失的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则更像是城市人文精神的沦丧。”(作者
成展鹏 潘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