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板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罗嗦,一心要那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历史的脚步,伴着宏厚的钟声缓缓走来,我不知道,又有多少的是是非非正在上演……
—序言
天连着黄沙,黄沙连着天。
那一刻,我放佛看到了时光交错千年前的画面。那人,身披金甲,手持倚天,朝着他挚爱的战场,朝着他恪守的理想,义无反顾的奔去……
那人,怀抱卞氏,看着妻子手中针线飞舞,补着陈旧的被褥,魂牵梦萦的笑了……
多么坦然。
数千年,可我心中似乎依然被什么给割扯着。
只是,换了人间。
我试图用我对曹操那浅白的认识去感受历史的底蕴,可是,时代的车轮下,我们谁也做不了主。乱世枭雄也好,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也罢,这便是一个永远无法被替代的灵魂。或许是书看得多了,总难免质疑这个,怀疑那个,东汉末年,我永远无法知道的真相。据说那是一个属于英雄的时代,所以那个时代属于曹操。之所以说曹操是枭雄而非英雄,是因为他的身上侠骨柔肠少了,仁义礼信淡了,但不是没有。而那个时代也不容许他过多的慈悲。他任意的挥洒着自己的远大抱负,淋漓尽致。曹操拥有的这一切,是他用能力拼出来的,这一路上的汗水和泪水,是足以汇成一条深邃的河。只是人们时常忽视了光鲜之后所背负的艰苦。而今的芸芸众生,只记得他的阴谋狡诈,“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那句仅仅只是出自一部名著而非时史事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句,一时间让曹操的狼子野心可谓昭然若揭。诚然,我们不能否定《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的精品,但它将曹操历史形象反面的扭曲或多或少叫我感到有些无奈。更可悲得是,一直有人把演义中曹操的艺术形象定义成了他的历史形象,让这样一位有作为的英雄几千年来被世人所误解。可三国纷争正是在曹操死后才形成的,对此我们都无法否认。
作为一个宦官的“孙子”,在东汉末年那群雄并立的乱世早早出道,他早就立志做一个有抱负之人,拯救这个深受战乱创伤的帝国。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个满腔热血的青年跟随何进入宫诛杀了他的宦官祖宗,后又看到董卓擅权祸国,拿着宝刀想去暗杀,要不是那面镜子,曹操早已被冠以“忠臣”之名,因为他付出过。岁月悠悠过,那个懵懂的孩子慢慢被磨逝,取而代之的已经个非凡的英豪。献帝改元建安后,曹操能在此后逐步去控制着东汉的国运,自然靠着这期间的默默蓄势。
军事上,他的军队,一直被认为是当时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这为以后邓艾的灭蜀打下了军力基础。文学上,曹操提倡了所谓的“建安风骨”,在以自己为核心的文人集团中推广,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为文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政治上,他选择了挟天子而令诸侯这一为外人不解的方式,来控制这个早已实亡的帝国,或许他深知,自己身居最高位只会引来更多的讨伐,有了傀儡,专权才真正能得心应手。
没有对手的英雄是寂寞的,但曹操的对手未免太多。主要的无非前期的袁绍,后期的刘备和孙权。封建社会,人们对于出身极为看重,袁绍家族四世三公,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所以依附他的人很多,其中也不乏能人志士。但袁绍这个人既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自负的认为自己才能天下无双,又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光喜欢听他人追捧的好话。曹操曾经评价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昏庸的袁绍,成就了曹操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笔,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后,让曹操从此得以统一北方。青梅煮酒,如果刘备就只是他刘备一人,或许曹操的评价当真是贬低了自己。刘备的鳄鱼泪,怕真是感动了万千英雄志士的心,没有卧龙等人助阵,何来蜀汉?而刘备终其一生也未见其军事才能,以至于夷陵之战败亡于军事。“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更让我迷惑了。孙权,他继承了兄长给他打下的江东基业,虽然相较于统治前后经济有所发展,表现出他不错的政治能力,但就在他主权的数十年时间,未能进得曹操半寸土地,苟安东吴,胸无大志气,更无好高务远之心,使得他的军事能力和抱负还是不能于曹操相并论的。
相对于刘备的懦弱,孙权的稚嫩,曹操无疑是个成熟的领袖。惊天动地的赤壁之败,也否定不了曹操的价值。
“奉天子以令不臣。”他是一位政治家。
熟读兵书,排阵列兵,他是一位军事家。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又使他成为一位诗人。曹操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求贤似渴。多次接纳敌军阵营的将领和智士,甚至对曾经背叛自己的人也既往不咎。纵使他生性多疑,在那样的尔虞我诈里,生存下来才是硬道理。正是如此,让曹操得以成为乱世群雄中的佼佼者。
为什么没有人指责刘邦"篡秦"、李世民"盗隋",唯独曹操特别易被人说成"篡汉自立"的大奸臣呢?或许是他想做好人却不彻底,想做坏人也不彻底,本欲两面讨好,结果反而给自己惹上无穷后患。也许正是在"代汉自立"这一两难抉择上的狐疑不决,首鼠两端,造成曹操最大的失策。
曹操不是袁绍,缺乏庞大家族世系的有力支撑;曹操不是刘备,没有一个悠远绵邈的帝王谱系可供露脸;曹操也不是孙权,能够尽享伟大父兄创下的那一片煌煌基业,所以曹操只能仰仗自己乱世英豪的非凡才能,自创江山,自铸伟词,所谓"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好在他有着非常全面的才能,文才泱泱,武略滔滔,智谋傲视同侪;他的性格亦张弛有致,极具包容性。如果说曹操的阴鸷、猜忌和机变百出的权诈人所难及的话,他生命形态的舒展、开阔,也同样是时人(乃至后人)驷马难追的。极端的丰富、难以梳理的庞杂、两极相映互动的矛盾,我相信既是自然界的本来意志,也是某些伟人的当然体现。曹操不仅没能例外,还体现得尤为彰著。
历史上的江山从来都是在阴谋算计中用尸骨鲜血铸就的,奈何后世的评说如此不堪。此时的我更加能体会到一代女皇无字碑的用意。
曹操,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谁能看透你?
担当生前事,何计生后评。
作为曾叱咤风云的一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传奇永远值得我们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