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8日)是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201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国际博协主席辛兹教授这样阐释主题:“博物馆作为教育与文化机构,在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博物馆成为维护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推动力。”因此,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理解、参与和关注,提升公众对社会发展中博物馆角色定位的认知,显得刻不容缓。
为了让博物馆真正走近大众,让大众走进博物馆,新报特别策划了“大咖点津·博物馆奇妙耶”专题,旨在通过明星的引导,激活观众对博物馆的兴趣,梳理人与博物馆之间的关系。在该专题中,每天将有一位明星化身导览员带读者感受满是精品的人文圣殿,同时读者还可参与互动。参与方法:通过@每日新报官方微博参与“大咖点津·博物馆奇妙耶”答题互动活动,新报会在每天答对题目者中抽取5名幸运者,送上天博提供的精美礼品。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局限性,你只能待在一个地方,但博物馆可以开拓你的空间,它们有关于各个学科的专题展览,有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展品,这里是个提供知识的大学校,但又是一个和学校不一样的存在。”聊起博物馆这个话题,濮存昕颇有感触,作为演员,免不了要全世界到处跑,参观各地的博物馆就成了他工作之余的一件乐事,而观众看到的很多绝妙表演也来源于博物馆之旅赋予他的灵感。
在濮存昕的成长经历中,他觉得博物馆扮演着“学校”和“老师”的角色,“我喜欢历史,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打我很小的时候就在脑海里有非常清晰的脉络,因为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形象都来源于博物馆。”知识一方面来自于书本,一方面也来自于博物馆里的展品,“上学那会儿,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军事博物馆参观,博物馆里居然连打下来的U2侦察机都有,小时候我们看电影《海鹰》,博物馆里那边就陈列着鱼雷快艇,还能爬到上面去……还是孩子时,我们就知道博物馆的神奇,那里有我们想象中的东西,有我们从电影里看到的东西,它让知识变得更具体。”
濮存昕参观过很多博物馆,至今难忘的是1988年在美国拍摄《最后的贵族》时参观的纽约天文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虽然只能走马观花地看,但那种震撼,那种感觉,你会永远记得。”
那些丰富的展品、难忘的体验,最终都沉淀在参观者的生命里。
“做演员,需要在脑袋里存储各式各样人物的形象和特点,太本色,只是演自己,很快就演空了。所以演员需要永远充满创造力,不断改变自己的生命品质,而这种改变来源于很多信息,其中就包括博物馆。”濮存昕说博物馆赋予他的灵感就体现在他塑造过的那一个个人物上,“只有到鲁迅博物馆看过才敢演鲁迅。”讲到前一阵在南京溧水参观享有“北有故宫,南有周园”美誉的周园,濮存昕难掩激动之情,百余亩的面积,4000余尊石刻佛像,古香古色的院落、家具摆件,“你置身其中,会看到原来古人是这么过日子的。这也为你再演古代人物时,提供了非常具体的场景和存在感。”
问起目前最想去的博物馆,濮存昕笑说:“等下次有机会去天津,一定要抽时间到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走一走。”
“其实,很多展览我都是愿意去看的”,濮存昕坦言自己还喜欢从书画中找寻艺术创作的灵感,“前一段去看黄宾虹画展,得到了很多启示,老先生七八十岁时还能够去黄山写生,要知道那时他已经是非常有名的大画家啦。因为他要从画稿中跳脱出来,挣脱很多定式,就像波兰著名戏剧导演陆帕一样,他不按定式讲故事,他也在找寻新的角度。那这时就要去看真的山水,去回归生活本真,从中再产生新的感悟。所以,在黄宾虹画展上,我们通过那些写生作品,了解的是一位大家的创作过程、思维方式,这个只有在展览中才能看到,是平时看画册不曾注意到的地方。”
因为自己从博物馆那里受益颇多,所以濮存昕在做公益慈善活动中,也乐于把这种美好的人生体验传递给孩子们。濮存昕爱心基金“心灵艺术2014首届夏令营”就特别为小营员安排了参观故宫博物院、梅兰芳纪念馆、中国电影博物馆、韩美林艺术馆等活动,孩子们自己动手勾画京剧脸谱、学习岩画和陶瓷彩绘,濮存昕更亲自教小朋友为动画片配音,让孩子真正在博物馆里玩起来嗨起来。“其实这就是知识,博物馆需要你去摸去身临其境地感觉,”在濮存昕看来,“想做个有情趣有谈吐有思想的人,除了白纸黑字的阅读,还有博物馆。”
专家解读:让文物动起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事业也呈现大发展大繁荣景象,这里面博物馆的成绩不容小觑。天津博物馆馆长陈卓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国家重视文物保护,很多省、市、县级博物馆的馆所条件均有提升。条件改善之后,很多原来只能放在柜子里的藏品终于能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下展出了,真正让博物馆的文物动起来、活起来,让更多参观者去了解它,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天津市政府对文博经费的投入也是逐年递增,为本市的文博场馆提供文物保养维护专项经费,同时还推出高端展览补贴大力惠民,像去年天津博物馆的《飞越欧洲的雄鹰——拿破仑文物特展》、天津美术馆的《地中海女人——法国艺术家沃尔蒂作品展》等从国外引进的项目均免费向市民开放,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据陈卓馆长介绍,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馆所条件提升,可展出展品多了,能做的高端展览也多了,展览整体质量大幅提升,加上免费对市民开放,参观人次逐年增加,有数据显示,2010年天津全市各类博物馆参观总人次为300多万,2011年增长至400余万人次,而到2014年已达到900多万人次。
周一本是国际惯例的博物馆闭馆日,不过因为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恰逢周一,所以天博也破例在今天开馆,并推出了“看天博展览
听天津故事”特别活动,带领市民走出博物馆,去寻访天津解放北路的历史与沧桑,用新颖的形式将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结合起来,让天津这座城市变身成为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带人们领略她的精彩与内涵,收获满满的自豪感。陈卓介绍称天博这类走出去的活动每年会举办50余次,走进社区、学校、工厂、部队等地,真正让博物馆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谈及博物馆发展,陈卓认为在展览策划方面不能太单一,他以天博为例解释道:“像我们这次做的丝绸之路展览就很受欢迎,它和以往传统的瓷器展、书画展等不同,属于主题类,和社会各个层面息息相关,更贴近观众。而且也有和其他博物馆的交流,相互借力,提升展览的整体水平,也让本市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所以,未来我们还会致力于做草原文化、茶马古道等主题展,并争取引进国外精品,如展现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的国际范大展,为天津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聋人学校师生作品“润物无声”
昨天是第25个全国助残日,天津美术馆开幕了一个新的绘画作品展——“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快乐”,其所展现的均为非职业艺术家的日常创作,其中“润物无声”单元特别展出了天津市聋人学校的师生作品,这些作品虽显稚嫩,但承载着孩子们的憧憬和梦想,也凝结着教师们的心血。
本次展览由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天津美术馆主办,展览将持续至6月14日。(记者 曹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