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一二三四五……时令气象:春夏秋冬风雨雷电……方向方位:东南西北上下左右……还有动植物、行业名称、民族称谓、颜色、声音等,还有罪、癣、哑、冢、脏、孬、骚等在常人眼中不雅的字,甚至“姓”字,都是中华姓氏。这些你都知道吗?
中华姓氏究竟有多少?正在编撰的、集纳中华姓氏的大百科全书《中华姓氏文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告诉你:古今汉字姓氏达23813个,目前仍在通用的约5000多个。日前,“大典”刚刚完成了“总论”部分,并在河南举办了捐赠仪式以及弘扬姓氏文化的“中原论谱”活动。“万姓同源,姓氏文化纵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大典总编辑赵建军以及编审郑强胜在接受采访时,详述了编撰大典的时代意义,也介绍了中华姓氏的发展及生僻姓氏,“每一个姓氏都有历史文化背景,大典以姓氏文化为纽带和桥梁,构建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平台。”
“香火文化”尚未被主流学术认可
基金会负责人、大典总编辑赵建军介绍,这部投资约3.6亿元人民币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编辑工作的鸿篇巨制,拟编撰12卷、260部、600余册,文字达1.2亿,甄选数万帧照片。“将详细记载目前在用的姓氏来源、迁徙、典故、传说、分布、族规家训、历史遗迹、民风习俗、宗祠、祖庙、明贤故里、历史名人以及现代各姓氏精英人士。”赵建军说,整个工程启动于2010年,期望打造具有“集成性和系统性、权威性和经典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姓氏专著。目前,大典首卷“总论”已经出版,并捐赠给多个文化机构,“我们预计在2019年完成。”赵建军介绍,经费全部来源于社会捐赠,用于大典编辑、材料收集、排版印刷等,“大典编撰是一项公益项目,没有盈利。”
“‘按姓氏排列’‘按姓氏笔画排列’,已成为重要的社交场合中排列、组合相关人士的惯例。而‘贵姓’一词,更是日常社交场合必备的第一礼仪用语。”《寻根》杂志社主编、大典编审郑强胜告诉记者,中华姓氏经历了几千年,现在依旧是现实生活中人人必备、无处不用的重要标记和社交载体。“姓氏文化,通俗讲就是香火文化。”有意思的是,姓氏文化长期不被主流学术所认可,郑强胜说,时至今日姓氏文化从属于哪一个学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姓氏文化其实纵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郑强胜说,姓氏文化除了血缘认同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化认同,一个姓氏、一个家族在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家族文化,如家谱、家规、家训等,这是维系一个家族、一个姓氏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础,也是区别于其他家族的根本所在。在宗祠、家谱变得罕见的当今社会,现代人修谱,该怎么修?保留哪些传统元素?增加哪些现代元素?郑强胜说,随着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一些近些年重修的族谱家谱同样给人以惊喜。“现在一些新修的家谱已经把家族女性成员也加进去了,这就是时代的进步,此外,还增加了家族名人创作的诗歌、文学作品等。”而且“谱”本身,也出现了电子版,便于记录、查询、交流,“过去家谱是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现代通信设备发达,其实更有利于家谱的修订。”
母“姓”父“氏” 万姓各有渊源
几日来,在郑州举办的赛谱大会也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来自各地不少姓氏宗亲一起晒家谱,其中不乏珍品,不少各地宗亲还续上亲缘,例如来自许昌的苏根章,带来了四本修于1923年的族谱家谱,属于四川眉州苏氏中的苏辙一支,和汤阴苏式论上亲;来自睢县的轩辕氏则属于黄帝一脉……“中原论谱也是为了大典编辑而论,这样的活动还将保持很久。”赵建军说。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姓氏制度的国家。“图腾感生,演化为姓”,郑强胜介绍,中国最早的一批古姓,即由氏族图腾演化而来,如女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女生为姓,姓从母出”的传统说法,即是从人类学的自然法则和血缘传承的角度来说。郑强胜举例,流传至今的中华古姓多带有女字偏旁。如“上古八姓”:姜、姬、妫、姒、嬴、姞、姚、妘和“十二古姓”:姜、姬、姞、姒、嬴、姚、妫、妘、姺、媣、丑女、娸。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姓别婚姻,氏明贵贱,姓侧重于血缘关系,氏强调地域概念。”郑强胜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从“姓氏双轨”演变成为“姓氏合一”,确立了包括少数民族姓氏在内的姓氏体系沿用至今。
中国人到底有多少姓氏,现在又存多少呢?郑强胜告诉记者,由于历代人口姓氏的不断发展、演变,历来说法不一。唐朝林宝《元和姓纂》收姓氏达1232个,宋代郑樵《通志氏族略》录姓氏2255个,邵思《姓解》收姓氏2568个,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录姓氏3736个,明代王圻《续文献通考》录姓氏已多达4657个。明末清初凌迪知《古今万姓通谱》有“万家姓”之称。之前由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确定中华民族曾使用和正在使用的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双字姓4329个、三个字及以上姓氏2313个。“近年来经增补,收录的古今汉字姓氏达23813个,目前仍在通用的约5000多个。”说到此,郑强胜还饶有兴趣地说起了《百家姓》的发展变革。通常所说的《百家姓》,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据考证为宋初吴越国钱俨所著,“影响相当广,已发现有蒙古字目和女真字目的”。最早的《百家姓》始于宋朝,故国姓赵列为百姓之首。朝代更替,后来的统治者不愿让“赵”姓开头,于是出现了明朝人编的《皇明千家姓》,用“朱”字打头。到了清朝又有康熙编的《御制百家姓》,用“孔”打头,表示尊重汉族读书人,缓和民族矛盾。
取“氏”有源有典 罪骚邪嫖够奇僻
姓氏的来源有很多种类,郑强胜如数家珍。如图腾为姓的就和神话传说有关,夏祖女志梦见流星贯昴,化为神珠薏苡,吞之而生禹,故以薏苡为图腾,姓“姒”,“姒”即由“苡”字演化而来。周之始祖母姜嫄因“履大人之迹”而生稷,所谓“大人之迹”是指巨大的足迹,实为熊的足迹,故周人以熊为图腾,以“姬”为氏。云南彝族括扒人以“荞”为图腾,故姓荞氏;拉祜族以虎为图腾,故姓虎氏。其后有以国、封邑为氏,比如唐氏,尧帝初封于唐(其地在河北唐县),周代又封其后裔为唐侯(其地在河南鲁山县),故子孙为唐氏;周代实施分封制度,各诸侯国可在自己的封地内对公族、卿大夫及有功之士赏赐大小不等的封地,俗称“封邑”,后人因以为氏,如温、苏、杨、祭、邓等;无封地的就以居住的地方为姓,比如,虞舜因居于姚墟,因而取姓为姚;商代名相傅说因筑室于傅岩,故称傅氏。以所生之地为氏:如神农氏生于姜水,因而取姓为姜;伏羲氏有一支后裔,迁徙到川东巴水上游,子孙留居此地,称为“巴氏”……以族、部落为氏,比如楚国的屈氏、鲜卑族的慕容氏;还有以官职为氏,周大夫辛有,二子在晋国任“董史”(监管晋国典籍的史官),后代称“董氏”。周代宫廷中专管藏冰的官员叫“凌人”,后代称为“凌氏”。春秋时,管理市场的官员称为“褚师”,子孙世袭此职,称“褚氏”。再如司马、司徒、司空、司寇、司工、司城、司土、司功等姓,皆系以官职为氏。其他还有以德行、技艺、谥号、时令、数字、方位、颜色、朝代、动植物、人体部位等为氏的。
很多姓氏和历史典故息息相关。夏代少康帝的母亲为避追杀,怀孕从后墙洞穴逃出,生下少康。后来少康为纪念此事,命小儿子改姓“窦”,“窦”即洞穴之意。汉武帝时,丞相田千秋年老,每入朝特诏乘小车出入宫中,以示尊老,时人称“车丞相”,其子孙遂以“车”为氏。老姓,有说黄帝子孙老童后裔,有说道教始祖老子后裔。而在姓氏的发展中,还出现了皇帝赐姓以及因为避祸改姓的情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末郑成功,赐姓朱,民间习惯称之为“国姓爷”,“在安徽省郭阳县和辽宁省彰武县,发现了共有2000人左右的‘山’(音亚)姓。自称是岳飞的直系后代,当年遭到秦桧的迫害,隐名埋姓,将‘岳’字改为‘山’,形成了一个新姓氏。”作为姓氏文化的研究者,郑强胜告诉记者,一些奇僻的姓多产生在明代,原因有三:一、金元之裔改汉姓者;二、革除之际变姓名者;三、苗蛮之族登仕版者。清代徐珂之《僻姓》列僻姓共1433个。“‘姓’字本身就是一个姓,从古到今的上万个姓氏中的奇僻姓氏更加丰繁,有相当一部分姓氏文字生僻,笔画繁杂,难写,难读,甚至连字典上都难以查找。”“无奇不有的姓氏真让人大开眼界。”郑强胜举例说,“一”是河南的土著姓。涪陵当地有“抑”姓,原是三国时代司马懿的后裔,“抑”是懿的异体字。此外在绵阳还有:一当珠、二英、三月英等,有姓二、二娃子、三好等姓氏。复姓“陈没”则是太平天国大将石达开的后裔。有些特别的姓氏读音有两种,表示两支不同的姓氏群落,比如“乐”姓便分两支.一读Yue(音乐的乐),这一支主要分布于华北一带;一读Le(快乐的乐),这一支主要分布于南方。“醋字在姓中读搓音,难字在姓中则读拧音。”
“此外,像罪、癣、哑、冢、脏、孬、骚、死等在常人眼中不雅的字也难逃成姓的使命。”郑强胜说,更有甚者在姓氏大省河南,妻、妾、骂、邪、嫖也成为一种姓氏。
“造”吗 这些都是姓
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零、百、千、万……
时令节气气象 春、夏、秋、冬、阴、阳、日、月、年、岁、季、时、分、秒、风、云、雷、电、雨、雪、冰……
方位 东、南、西、北、上、下、左、右、前、后、高、低、东方、西门、北宫、南郭……
朝代 夏、商、周、秦、汉、晋、魏、蜀、吴、梁、齐、陈、隋、唐、宋、元、明、金、清……
地名简称 京、津、沪、冀、鲁、豫、苏、皖、晋、桂、湘、鄂、川、浙、宁、陕、甘、吉、辽、黑、台……
民族称谓 汉、满、蒙、回、藏、苗、彝、瑶、白、黎、土、羌、怒、壮……
行业 工、农、商、学、兵、艺、师、陶、铁、医、干、战、药、屠……
颜色 赤、橙、黄、绿、青、蓝、紫、红、黑、白、灰、乌、丹、朱……
天干地支 甲、乙、丙……子、丑、寅、卯……
五行五常五音五金 金、木、水、火、土、仁、义、礼、智、信、 宫、商、角、徵、羽、金、银、铜、铁、铝
五岳江河 泰、华、恒、衡、嵩、江、河、湖、海……
五谷百果 麻、黍、稷、麦、豆、桃、杏、梨……
人伦亲属 祖、宗、父、子、公、孙、叔、伯、娘、姑、姐……
人体部位 头、骨、耳、目、口、舌、齿、胆、足、皮、毛……
生活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老、病、死、危、难……
动物 熊、狼、虎、蛇、虫、鱼、鸡、鸭、鹅、牛、马、驴、猫、鹿……
官职 王、公、侯、伯、尉、司马、司徒、司寇、督、尹、卿、相……
罪贬或卑微 杀、死、丑、枭、打、骂、不、黥、虺、蛸、蟒……
(记者 单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