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老人愿•中国情

  • 作者: 柳如是
  • 发表于: 2015-06-20 22:51
  • 字数:10015
  • 人气:2018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摘要: 老年谈老,就在眼前;然而谈何容易!老年人还有一些工作要做,这些工作是对人民对国家都是有利的,不管这个“利”是大是小。我要把这些工作做完。我仍然要老老实实干活,清清白白做人;决不干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要尽量多为别人着想,少考虑自己的的得失。[1]这是季羡林大师关于“老年谈老”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发现,中国的年轻人以及大多数的老年人贯彻的老年思维是将自己最后的生命圈养在老人院,亦或者是狭隘孤独的社会空间里,换句话说,也就是在等待死亡。《飞越老人院》关注的是中国老人的社会现状与心理诉求,老年人的“为爱飞一次,为梦搏一回”的青春梦想与时代激情是对老年人“死亡之毒”的严厉抨击,对重拾人生梦想的殷切希冀,对追寻人间真情的梦想演绎,对自由人性的捍卫坚守。老年人有尊严,有坚持,有梦想,有青春,中国年轻人有责任照顾老人,但应当站在人性和生命的方向捍卫其利益。“飞越老人院”其实是生命的另一种升华,我们的生命随时会终结,可是生命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精神能够永生,真情能够跨越生死。
      关键词: 老人愿 中国情 生命 人口老龄化 
      Abstract:Talk about the old old, is at hand; however, easier said than done! The old man still have some work to do, the work is beneficial to the people of all countries, regardless of the "profit" is big and small. I intend to finish the job. I still have to honest work, clear vain man; never did sorry the motherland and the people; as much as others, less about their own gains and losses. [1] this is th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old master Ji Xianlin of old". We can also find the old thinking, Chinese young children and the elderly, most of the implementation will be his last life is kept in the home for the elderly, or narrow solitary social space, in other words, is also waiting for death. "Over the homes for the elderly" is concerned with social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Chinese elderly, elderly people "for the love of a flight, fight back" for the dream the dreams of youth and passion is a scathing attack on the elderly death "poison", to regain the dream of life expectations, after deduction of seeking the truth of human dream, to defend human freedom to. Older people have dignity, have to, have a dream, a youth, young peopl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take care of the elderly China, but should stand on human nature and the direction of life to defend its interests. "Full circle" is in fact a kind of sublimation of life, our life will come to an end at any time, but the greatest place lies in the spirit of life to life, love can transcend death.
          Keywords:The old man is willing to;China.;Life;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一、人口老龄化可以是威胁,也可以是机遇
        《飞越老人院》作为一部纪实性电影,其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人口老龄化以及老人的赡养问题。作为“飞越老人院”的“飞越”缘由,我们发现,这部电影里伴随着温馨与冷漠两种画面。一种是以老人的年轻人构成的冷漠画面,另外一种是以老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的温馨画面。在电影中年轻人不理解、不认可的背景下,老人们开始了人生最辉煌,也是最后一次的“飞越生命”的旅行。
         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2012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27亿人,且每年仍以800万人的速度增加。[2]在观察到中国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作为中国的青壮年社会分子,无疑是将老年人看做是一种威胁,抑或者是需要规避的问题。
        《飞越老人院》中的“关山老人院”存在的社会现实也几乎是涵盖了中国老人的社会现状。既包括了无儿无女的社会孤寡老人,也涵盖了难以与家人融洽相处的老人,也存在着因为经济利益问题而产生嫌隙,更拥有了患老人痴呆病症的老人。
        城市人忙,农村人需要到城市里忙,在这种情况下,让人不得不开始担忧着中国老人的生存现状。我曾经去过日本,观察中日老人的生存现状,日本的老龄化程度更高,也确更令人担忧。去年日本影片《东京家族》上映,与《飞越老人院》一样,平静而又真实,但就在平静中涵盖了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社会话题——老人赡养问题。
        《飞越老人院》至少存在着这样一个关山老人院来成为老人的避难所,而《东京家族》的老人在三个儿女的东京家庭里未曾感悟到一丝的暖意,正如影片中的呼喊“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或许,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一件事,大概就是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在异化这个社会的性质,我们随时都可能面临着崩溃的威胁。
        近年来中国的养老服务成为社会热点话题,中国的养老机构运营和提供的服务实际上距离老年人真正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相当数量的养老机构只能算得上是“收容场所”。这虽然可以简单地解释为“中国是一个未富先老的社会”,将中国的养老机构存在问题归结为经济水平。[3]可是,在电影中我们所观察到的形形色色的年轻人在老人赡养问题上,所做到的事不应当只是经济利益的补偿,而是真正用心的沟通与关怀。
        或许,真正的关怀是中国人口老龄化转危为安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社会在经历一场道德的衡量与考验。中国的经济利益问题已经开始延展为中国的重要社会话题,影片中主人公老葛与儿子之间的隔阂来源是导致其父子反目的重要原因。而都市人的忙碌生活是缺乏与老人相处的时间。中国社会存在着这样的社会问题,我们最担忧的不是老年人的生活问题,而是其精神现状。老人院的老人们可能都是没有归属感的人,作为社会的公益人员,也的确做到了关怀老人的行动。可是,志愿者不是老人的亲人甚至是老人自己,对于老人心中真正的诉求缺少认识。关怀老人不应当是局限在老人的生活现状,更是从心开始与之沟通。
        正如《飞越老人院》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但同时在影片里也涵盖了一些美好的思维与情操,也就是那些能够发现老人真正的需要的年轻人。他们能够深入,更能够深刻认识到自己应该践行的事情。作为一种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他们以行为融化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坚冰,并未被金钱淹没人性。也许,正是这一些短暂而又爱心的灵魂开始融化了这个社会不良的情感,是人口老龄化不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机遇,一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机遇,一种增进老人与孩子之间的机遇,一种相互给予、相互关怀、相互奉献的机遇,甚至是一种彼此认识生命与爱的机遇。
        将人口老龄化视作为威胁的人是因为其被一些恶劣的社会不良习俗沾染了恶习,将责任视作为浪费,将亲情定义为软弱,而真正坚强的人一定是那种愿意相信,以及愿意把爱交付的人。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是通过某些事件而形成的桥梁,在面对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中国人需要作出正确的抉择,选择出关爱生命与灵魂的人生。 
 
二、独立的是人生,自由的是人性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4]这是陈寅恪大师在《王国维墓志铭》对于中国学术以及思想的呼唤。同时,这也是陈寅恪一生治学的思想写照。在今日中国,独立自由的思想不应当局限在学术思想上,更有深层意义的是能够成为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追逐人生的思想指引。
        《飞越老人院》的整体故事大纲是老人去追寻新的人生价值的故事。“老人院”外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老人的心是应当束缚在狭隘的空间里,还是在生命的最后一瞬间去追寻新的人生价值?“飞越”的最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所有人心中的一种独立自由的思想。
        在《飞越老人院》这部电影里,老人们在老葛和老周的号召下,去参与人生中最后一场比赛。“我想去看看大海,我这辈子还没有见过大海呢,看海边的日出,不知道还能不能实现。”这是老周在生命消失前的最后愿望,却也折射出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他们愿意继续前进着,不需要理会他人的目光,更不需要关注他人的态度。也正是因为彼此希望拥有独立的人生,并且保证其追求自由的人性不会被时间磨灭,老人们飞越了老人院,去寻找着更为广阔的人生天地。
        或许,老人的“飞越”态度可以定义为孩子的一任天真,但或者,我们可以认识到老人们追求独立人生,自由人性的生活态度也许是在漫长岁月之后,重新获得的生命认识,也许是被束缚过久的身体以及精神的一次性释放。首先,论及独立人生、自由人性,我们可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考虑,中国的年轻人甚至是孩子,都只是机械性地学习与工作,中国的大多数人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生存,而不是活着。一辈子都在束缚,一辈子的自由都不能够舒展。老人们为了他们的孩子或者说是他们的生存活了一辈子,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前,他们想要为自己活一次,为活着而活着,他们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命不应当被定格在某一个地点太长时间的,否则,无异于是在等死。
        其次,在《飞越老人院》中的老人们在关山老人院里重复着等死的过程,却没有办法解脱。陈寅恪几次提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其出处,用法有三:其一是维护“我民族”的独立特性,此即《论韩愈》、《柳如是别传》的主旨之一。[5]陈寅恪所谓的“晚年唯剩颂红妆”,借柳如是这位奇女子来感怀身世,表达志向。柳如是独立人生与自由人性的形成无疑与晚明时期对妇女的压迫与束缚存在莫大的联系。
        论及压迫倒显得严重了些,不过《飞越老人院》中对于老人独立人生与自由人性的束缚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对于老人们参加比赛的愿望表示不赞同、不理解,他们以老人的健康作为理由将其再度地束缚在老人院里。然后,院长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限制了老人的生活现状。这些顾虑自然是很人性,也很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但是,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独立的人生,自由的人性。中国年轻人只关注老人的身体,却忽略了老人的精神世界,老人的生命价值,老人的尊严与人性。
寻找独立的人生乃至自由的人性,这种事情是贯彻在生命的各个阶段过程里。少年时期或者是童年时期的一任天真的行为是独立自由人性的萌芽,可是,长大之后,生活改变了你,也欺骗了你,也就这样地抑制了其生长的过程,在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后,这种精神又再度地出现在了老人的思想里,愈演愈烈。可是,这种情况也只是理想中的状态。
        中国这个社会发展太快,使在少年时期乃至童年时期的孩子们过早地需要承担着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过早地进入了长大的行列里,而老年人则会因为身体原因以及社会不认可等因素,限制在了某些狭隘空间里。《飞越老人院》里老人们追求独立人生、自由人性的态度或许存在于中国的老人心中,但是,电影终归是电影,老人们的“飞越”行为却是微乎其微的。
         我最欣赏《飞越老人院》中老人们在大草原上的放飞生命,在大海边上守候生命,这些都是独立人生、自由人性的最好体现,或许,这个瞬间只有那么一秒钟,我们也依然能够感觉到我们的心灵与草原、与大海一样的宽阔无垠。我们的人是独立的,我们的生命是自由的,我们的人性是有存在感的。
        或许,我们作为年轻人,在认知独立自由的认知方面可能不如老年人一般的透彻,但是,我们需要真正关注老年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逐与向往,而我们自己也应当在忙碌的现代化生活里寻找自己返璞归真的人性,寻找独立自由的人生境界。 
 
三、真情能够跨越生死,也能够支撑华夏
         在中国传统美德中,“孝”被视为百善之先。古人认为,“孝”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子女、晚辈对父母。长辈的感恩赡养、尊敬扶助,不仅当作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积淀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情感。[6]
但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孝”的美德愈加演化成为一种责任和义务,倒是缺少了真正的感情。《飞越老人院》中的老周参加比赛的另外一个目的,在获奖感言中说道:“我想得前三名,这样我们就可以到日本参加决赛了。我唯一的女儿已经嫁到了日本,她跟我断绝联系已经七八年了,我不知道怎么找到他,去日本,她也许能够在电视中看到我。反正我死之前,我想在见她一面。我要当面向她道个歉,说声对不起。”这是老周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广大父母对儿女的思念。
        “我不能带着怨恨离开这个世界,我就是死,我也不遗憾了。”这大概是整个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句话了,也是引发了无数眼泪与深思的话语,我们的人生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遗憾,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在《飞越老人院》的前奏曲微电影《老人愿》里,王珞丹饰演的老周在日本的女儿,在经历过隔阂消散之后,重新回到故土,却已经再也找不到父亲的踪迹了。
         而影片中的另一位主角老葛在经历了这一场生命最后的旅行,也终于打开了与儿子、孙子的心门,消除了仇恨。《飞越老人院》中虽然展现了一些伤感的社会现实,但是,整部影片里洋溢着温馨的感觉饿,这大概就是真情的力量。
         真情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气氛,而真情则是需要培养的。培养之道,不出两端,一真一忍而已。[7]老葛父子之间仇恨的消散,或许就是真情的呼唤吧!这个世界,恨是最可怕的情愫。人为什么要相互伤害呢?因为人是有情感的,那是人眼中看不见且容易善变、难以应付的,如果是友情还有爱情还好,如果遇到什么挫折变成嫉妒或者怨恨的话,就会萌生杀意。而唯一能够解救的就是能够相互体谅对方并且为对方着想。人总是会为了一点小事伤害别人或者被别人伤害着,为了避免被其控制,必须要有一颗能够体谅别人的心。
        有的时候,或许一时的无可奈何也许会成为一生的遗憾。老周在海边凝视着远方的亲人直到生命消失,而《老人愿》中的女儿也只能在父亲最后的海边弥留,呼唤着:“你在哪里啊,我在这里啊,望不到你呀,忘不了你啊,不要再牵挂,怎能不牵挂,见不到你啊,心疼得我啊。”
       但同时,我也感悟到了一种力量,这就是真情的力量。生死可以阻隔两个人的一切交往活动,可却也无法阻隔两个人的生死相依的真情。老周虽然远离了亲人与朋友,但或许其灵魂已经附着于天空、海洋与草原。我们没有人能够阻隔生命继续前进或者永生,但总归存在着这样一个社会现实——真情能够跨越生死。
        一个人的生命经不住岁月的衡量,但是,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之间的真情却能够震撼岁月。人性不是完整的,是需要后天积累和沉淀的,人性不是完美的,也注定了会夹杂着我们所厌恶的品质。我们会伤害我们爱的人,因为某些利益的缘故,正如影片中老葛与儿子的“房子”问题,可是,若干个世纪过去了,人性所包含所含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变化与演进,但,他却也慢慢地沉淀下一些基本的、恒定的东西:无私、真挚、同情弱小、扶危济贫、反对强权、抵制霸道、追求平等、向往自由、尊重个性、呵护仁爱之心……[8]
         我们在影片中观察到老葛进入老人院之后众多老人对其的帮助与爱心,也可以发现社会年轻人燃起热情愿望,帮助老人换好轮胎。这些善举无疑都充满了爱,也涵盖了真情。这些真情是作为脱离于亲情而独立存在的。虽然不是本篇所可以表现的,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某种真诚的爱。所有编制生命的人,要知道,一个人,一颗种子是这个地球生命的开始,彼此用体贴的心,生命用生命的延续,一直保留下来,关怀他人的心。城市化将人们引向繁荣发展的同时,大家却将其忘记了。一切生命相互扶持,才形成了宇宙,这是永恒不变的真情。
        中国社会或许是我们质疑的存在,我们会担忧着中国这个社会的存在性。大概用四个字来形容——世态炎凉。世态炎凉,古今所共有,中外所同然,是最稀松平常的事,用不着多上脑筋。但是,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或认知的程度,却是伴随着年龄的大小与处境的不同而很不相同的。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定理: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9]
        《飞越老人院》中所描绘的老人世界或许真如是大多数人眼中的一样,也透过老人的世界审视着这个国家的公序良俗与社会风气,展示出的是一幅伤感的社会画面。但在伤感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的希望——真情。人性是脆弱的,因此,需要一种强大的力量来支撑着我们的人生,那大概就是真情了吧!
        中国需要真情的力量,其力量堪媲美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石补天,一些善的、美好的、爱的情愫凝聚起来,足够能够支撑起整个华夏大地的未来,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这种力量,我希望能够为建设一个拥有众多美好品格的中国乃至实现中国人性的梦想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的真情是为了更多的人幸福地活着,这不应当局限在老人的社会现状上,而应当贯彻在中国乃至所有新老大国迈向幸福康庄大道上需要践行的伟业。 
 
四、生命不是等待死亡,而是重拾梦想
         人们害怕死亡,就像儿童害怕在黑暗里行走一样,而且儿童听到的故事越多,其天生的恐惧也越大,人们对于死的恐惧亦复如是。[10]生命不是等待死亡,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你的一辈子都是在重复着一件事——等待死亡。
         在死亡这个问题上,《飞越老人院》里的老人或许比年轻人有更深层次的体悟。作为老人,最担心也最释然的死亡。人这一生,经历那么多人,那么多事,那么多岔路口,那么多无奈。我才明白,我们永远也无法理解发生在我们生命当中的所有事,原来,我用尽一生的时间,只为擦净六根所沾染的尘灰,只为心无挂碍,重返宁静。
        “眼睁睁地看着一些老伙计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了,我能不想到自己的结果吗?那我在这里呆着干吗嘛?这不明摆着等死吗?每天看着老人院那片天,心里想着,我这是等死呢!这还活个啥劲呢?”这句话大概就揭示了老人们“飞越”的原因。为了摆脱等死这件痛苦的事情,必须做出一些最后的努力。也因此,他们想要“趁着最后还活着这个事实,走出老人院,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老人们最后的心愿,也是可怜的愿望。
        “飞越老人院”或许这是中国所有老人的共同心愿,没有一个老人希望在老人院里或者是坐着,也或者是在床上等待着生命终结的那一天,也正如影片中老人的心愿,能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里寻找到生命的真谛与价值。
        我们年轻人眼中的老人是这个社会的弱者,他们再为这个社会创造财富与价值,他们活着的最大现实意义就在于能够安然地度过晚年,安然地等待死亡。因此,对于老人们“走着等死”的思维表示不理解,不赞同。可你们有没有试想过自己也会慢慢变老,你是希望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等死,抑或者是在不断创造人生梦想与价值的过程中等死。
        好生恶死,好少年恶老年,是人之常情。但是,我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生死观,正确的少年观和老年观。我觉得,还是,中国古代的道家最聪明,他们说:“万物方生方死。”一下子就把生与死,少年和老年联系在了一起。从生的方面看,人一下生,是生的开始,同时也是死的开始。你活上一年,是生了一年,但同时也向死亡走近了一年。你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应当厌恶呢?你是应该喜呢?还是应该惧呢?[11]
        或许,《飞越老人院》的老人们已经将生死看得透彻,更将人生了解的更加全面。也正是因为这样深刻的认识,才使得老人们迫切地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重拾他们年轻的人生的梦想。老周在死之前的最后心愿是能够看海,一方面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而另一方面或许也是在对人生的心愿的总结。我们的生命终将会魂归大海,我们的梦想亦如是。可是,我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至少重新找回了生命的价值。
        或许,《飞越老人院》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那便是在生命的轨道上重新找回青春的梦想。青春的梦不是只有年轻人才有资格做的。正如中国梦是存在于所有中华人民心中美好的愿望一样,老人的梦想是能够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有机会能够触摸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仅有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有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12]生命不是等待死亡,与其像大多数老人那样一辈子浑浑噩噩地过下去,倒不如从现在起步,开始新生的旅程,践行新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都应该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说,不完满才是人生。《飞越老人院》的老人们深谙人生的哲学,也清楚明白人生在世,是不可能没有遗憾的。但是,他们选择的是争取新的希望,争取新的梦想。
        人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是坐着等死,而是在不断做事来创造新的人生价值,这大概就是飞越老人院所带给观众的最大人生启迪了吧!
      我愿意用一生来观看我们的人生的价值,并且践行它。生之所至,死之所向。或许,我的一辈子都不会放弃梦想和青春,还有生命。 
 
五、观海抑或是观人生——纪念中国人性导演吴天明
        首先,让我们以最沉重的心情为中国人性导演吴天明表示默哀与悼念!
        2014年3月4日,是一个令人感到悲痛的日子,中国的伟大导演中又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巨星——吴天明导演。作为一位在华夏影坛上默默耕耘的伟大人物,我们表示对其深深的哀悼!
        吴天明导演的作品我所接触到的并不多,不过他亲自演绎的角色——老周,却在《飞越老人院》里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迪。正如影片最后的画面,老人们在大海边看日出。
        当我们所有人都在观看日出时,我们会觉得很安详,也很美好,或许,一切的生命都来自于大海,一切的生命终将会归于大海。或许,这部影片也许是吴天明导演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中的人生体悟。在大海面前,人生可以是大海,也可以是很渺小的存在。
        我们的生命终将会归于死亡,可是,人生是存在着的,不管是什么,你这一生总归是留下过生命的记忆。吴天明导演在一生中如同大海一般把电影最美好的记忆留在了中国人的心目中,把正能量贯彻在自己的生命里。
        论及人性,从《飞越老人院》的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位注重人性力量的导演,在平凡与真实中,呼唤出这个世界纯洁的、善良的灵魂,引领着中国人心目中的坚守与信仰。也正是在人性放慢发挥极致的演绎,中国人的灵魂也才能够在时代的激荡中守护住最本质的美好。
        中国梦的践行道路上存在着这样一位用人性来写就人生的传奇导演,是我们最应当值得庆幸的事。有的时候观海,或许是在观察我们的人性世界,是在碰撞我们的时代命运,是在深刻剖析我们的人生轨迹。
       如同大海一般,吴天明导演的人生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磅礴大气的灵魂,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上渲染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应该感到幸运。
         人生是大海,人生如大海一般沧桑,吴天明的人性光辉在大海中永生,也在中国梦想里沉淀,我们和吴天明导演一样,都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道路上的筑梦者,也势必会遵循着吴天明导演的人生轨迹有人性、有灵魂、有价值地活着。
        最后,再次深沉地表达对吴天明导演沉重的悼念,愿其在大海中永生! 
 
 
参考文献:
[1] 季羡林 《谈人生》 [M]. 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7.12 P167;
[2] CY143 《2013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分析》 [EB/OL]. 中国产业信息 2013.9.18;
[3] 周洁 《老人•孩子•女性——中日社会的现状与问题》 [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4.1 P164;
[4]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 《呼唤中国学术的原创时代》 [EB/OL]. 人民网文汇报 2013.5.27;
[5] 林贤治 《旷代的忧伤》 [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8 P203;
[6]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编写 《中国人的美德——仁义礼智信》 [M]. 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P227;
[7] 季羡林 《谈人生》 [M]. 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7.12 P271;
[8] 曹文轩 《曹文轩经典作品》 [M].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2 P1;
[9] 季羡林 《季羡林作品精选》 [M].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11 P9;
[10] 培根著 王义国译 《人生论》 [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11.5 P5;
[11] 季羡林 《谈人生》 [M]. 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7.12 P192;
[12] 季羡林 《谈人生》 [M]. 北京:华艺出版社 2007.12 P8。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