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 作者: 柳如是
  • 发表于: 2015-06-20 23:15
  • 字数:3829
  • 人气:22764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东欧已经剧变,苏联已经解体,但是中国仍需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任何事物都会有终结,东欧、苏联如是,你我如是,中国更如是。人世间的事情我们或许永远也猜不透结局,但我们我很清楚过去所发生的事,并且能从过往中找到一些未来的蛛丝马迹。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正是过去的事。 


首先,关于东欧剧变,只能说是一大堆东欧国家改旗易帜的过程,他们长期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最终演变成为西方民主资本主义制度,他们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都慢慢地走上了剧变的道路,就民主德国而言,大量公民外逃的浪潮,使长期保持稳定的民主德国政局出现大动荡,拆除”柏林墙”,决定实行多党制,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发生如此剧烈的社会变革自然有很深刻的原因。首先是历史原因,东欧各国采用苏联模式,缺乏独立自主的权力。同时,由于各国的宗教问题,使民族关系不断紧张,社会矛盾不断恶化。难以否认,东欧的剧变与苏联有莫大的关系,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导致各国内部党内思想混乱,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苏共指导思想和对东欧国家的态度,是东欧迅速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当然,作为外部因素,西方国家长期推行的“和平演变政策”,在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干涉、颠覆和渗透,借此达到抵消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以便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这些渗透慢慢地便成为东欧剧变的催化剂,东欧国家的人民对比自身的生活状态,自然会倾向于西欧生活了。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东欧长期奉行的斯大林模式已经严重的损害了自身的经济发展,改革的成效不大,因此严重地限制了经济,又发了很多的政治危机和矛盾。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东欧国家距离西欧国家的发展水平越来越大。这仅是一个方面,党的自身建设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党员队伍庞大,在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同时,党员自身的廉洁也存在问题,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越来越多的民众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法制等制度产生了莫大的不信任。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群众基础,很显然地,便会走上动荡的道路。 


我突然有种莫名的担心,中国会不会重蹈东欧的覆辙,我似乎在最近的国内事件中发现了社会动荡的端倪。我国已经是实行改革开放,相对于文化大革命和人民公社运动已经有很大改变。但同时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我们中国单纯地依靠改革开放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但在变化的同时,应当坚守住最根本的价值观,最深邃的思维。 


(1)首先,针对民族问题,我国的问题远比东欧要复杂得多,我国共有56个民族,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仍存在某些破坏国家安定团结的藏独、疆独分子,企图分裂中国。但是,存在这类人群存在肯定也是有理由的,倘若中国政府能够真正地做到扶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一定会有很大的绩效。 


(2)其次,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中国共产党,应当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府也应适当精简机构,必须控制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党必须加强自身的建设,树立廉洁奉公的意识,切忌贪污腐败,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 


(3)最为关键的,我们依然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应当贯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应当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必须充分让你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生产力,不应当坚持平均主义,而应当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实现社会公平。 


(4)最后,我们应当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来武装自己。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下,各种文化的相互渗透自然是无法避免的,可是越是如此,我们更应当清醒头脑,用辩证否定的观点来应对外来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 


接下来,我发觉,苏联的解体与东欧的剧变虽然有雷同之处,但在深层次上却是有分歧的。苏联解体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为标志,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长达69年的苏联划上句号。
全世界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国家都不希望能够与美利坚合众国抗衡的苏联解体,但又有深切体悟,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时势的造就。苏联若不解体,注定将会是存在着一个非常巨大的拖油瓶,迟早会拖垮所有人民。 


没错,苏联要解体,而已经解体了。谈及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我自然联想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同样存在忽视生产规律,同样存在领导崇拜,同样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难以否认,在前期,这种生产方式有助于迅速提高生产力,但慢慢地,弊端也不断显现,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虽然不断进行改革,但始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这一弊端,最终治标不治本,它的存在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失去了群众的拥护。 


当然,苏联的解体与领导的失败、政党的腐败是分不开的。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中央总书记,面对的是复杂的环境和种种矛盾在。此危急关头,戈尔巴乔夫又只顾自己的得失,在复杂的政治较量中节节败退,主动放弃阵地,提出改革要从根本上“改造整个社会主义大厦”,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社会有质的更新”。他的思想已经摆脱了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注定将会是背离人民,背离社会主义而行的。他所谓的领导集体也成为了一个大染缸,成为腐败滋生的土壤,官僚氏族集团官官相护,相互包庇,贪污渎职。因此,人民愈来愈对政府、政党的公信力存在怀疑。 


强大的苏联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忧患,在冷战期间,两大军事集团开展军备竞赛。对于苏联来讲,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的经济,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特别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穷兵黩武,发动侵略阿富汗战争,使国防军事开支猛增,国内各类矛盾积聚,成为苏联解体原因之一。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手段,全面推出西方世界的价值观,或明或暗地支持苏联国内的反对派和民族分立主义势力,加速美国式全球民主化进程。最后,苏联作为一个统一的集体,以民族为特征的邦联制国家,民族问题由来已久。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旧俄疆域上形成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及其民族问题却历史地遗留给了苏联。苏联在民族问题上处理的不够完善,使其未根本解决。民族矛盾激化,苏联的解体成为了必然。 


苏联,曾经在世界上拥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解体的命运。中国也正以同样的地位登上世界历史舞台,中国不想走苏联解体的老路,中国想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然如此,那势必将会在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基础上重新找出一条新路。 


(1)首先,长期存在的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经济已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我们也难以否认文化大革命时的平均主义到如今也存在,我们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增强的时代中,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充分调动劳动中共和的生产积极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在不断消除平均主义的同时,也不应当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应当实现的是共同富裕,我们应当帮助后富的人民和地区重新焕发生机。 


(2)其次,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对现如今的中国共产党非常受用,党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同时也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的能力,加强党的廉洁建设。 


生命中,名和利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或许当你作为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你的心灵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宁静。


(3)最后,这个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我们中国在其中或许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但也就是在和平与发展、动荡与冲突并存的世界中,中国更应当审时度势,韬光养晦,与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中国希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绝不会是自己发展,相反,应当以合作求共赢,以互助求发展。 


我曾经观看过《大国崛起》的纪录片,历史上,曾经处于世界霸权地位的国家一个个地都退出了舞台,而唯独美国终成世界一极。中国的确需要反思各国的荣辱兴衰,我们一直处在朦胧的阶段,而未来的路需要我们慢慢地摸索与追寻。 


中国若想崛起为大国,已不可能再走那种依靠战争打破原由国际体系来争夺霸权的老路,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来构造今天的世界,如果用不切实际的征服幻想来鲁莽从事,都将是一种时代的错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主题,沿着这条新路,人们开始表达新的愿望,寻求新的答案,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大国。或许,关于理想的中国,永远不有一个固定和统一的答案,可以说这些是中国人民的愿望,却反映了当今中国的实际,也可以说这是人么的思考,却也越来越接近真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思考,成为中国人民在21世纪取得的最有关建意义的成就,这些成就发出的光芒,无疑将会照亮中国乃至全世界未来的行程。而毛泽东思想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关建议的成就。 


或许,并不是所有人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种种偏见,或许,在未来的五百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还会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我们不知道21世纪将会把中国带向何方,但是有点是肯定的,坚持毛泽东思想,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是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方向。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