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现当代文学展
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捐赠展
曹禺、叶圣陶、老舍塑像
走进中国现代文学馆,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学氛围。红白相间、蓝色屋顶的建筑群高低错落,典雅庄重。正门前的影壁上,镌刻着建造文学馆的倡议者巴金先生的话:“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来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鼓励我们,教育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走在绿树掩映的园林中,会与各位令人敬仰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雕像不期而遇,他们或在低头沉思,或在仰天呼唤,或坐在一起交谈。文学馆的门把手,是巴金的手模。A座展厅的3个门上有巴金、冰心、叶圣陶题写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外墙的花边采用郭沫若诗集《百花齐放》的配图。
中国现代文学馆自1985年建馆至今,已经走过30个春秋,如今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学专业博物馆,面积4万平米,藏品80余万件,馆藏条件世界一流,它的中西结合、园林风格的建筑设计还获得中国建筑设计鲁班奖。
正如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义勤所说:“每个走进文学馆的人,当他们与巴金手模相握的那一刻起,心中就会有一种触动,他们心中的美好情愫以及神圣而超越的情怀就会被唤醒。对文学馆来说,这就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效果。文学馆不仅是一个物质时代的精神坐标和文化高地,还应该是一个净化心灵、唤醒人文情怀的神圣殿堂。”
呈现完整的文学史脉络
新建成的C馆展厅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展”,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现当代文学展,展出作家达2000多人,手稿原件和初版本图书600多件,图片4000多张。时间跨度从19世纪末一直延伸到新世纪,分为“20世纪文学革命的前奏”“五四文学革命”“左翼和进步文学的崛起”“战火洗礼中的文学”“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迈入21世纪的文学”七大主题展区。
据吴义勤介绍,这个展览呈现了完整的文学史脉络,对中国百年文学的主要思潮、流派都进行了系统的展示;无论是进步作家还是非主流作家,无论是纯文学作家还是通俗文学作家,都从文学史的意义进行展出;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了全面的展示,甚至先锋文学、新生代作家、青春文学、网络文学等最具当下性的文学现象也都得到了展示。还重视了对文学理论和文学翻译的介绍。
展览手段有实物、音像、电子触屏等。如对“五四”文学发生的情状进行了原生态还原,北大红楼、鲁迅的老虎尾巴胡同故居、郭沫若故居的现场复制极具特色。巴、老、曹三大家陈列室、茅盾故居、左联成立大会现场等极具看点。延安窑洞、延安文艺座谈会现场等都很有视觉冲击力。21世纪的文学则以多媒体和图片投影、视频播放为主,宏观呈现了新文学现象与文学态势。
文学馆展出的所有珍贵文物都是作家及其亲属免费捐赠的。老舍的《四世同堂》手稿是国家一级文物,而老舍珍藏的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等名画更是堪称国宝。茅盾《子夜》的手稿以及巴金、冰心、萧军、刘白羽等大家的珍品都无偿捐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在开馆时把自己的稿费也捐赠了。梁斌的《红旗谱》手稿上世纪80年代就有西班牙收藏家要以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但梁斌一口回绝,毫不犹豫地捐给了文学馆。诗人王辛笛不仅捐出了全部手稿、书信及藏书、字画等,而且连同泡黄梅酒的坛子也捐出了。唐弢是鲁迅的学生,也是当代最大的藏书家之一,1992年,唐弢的家人将其全部藏书4万册捐赠给文学馆,巴金说有了唐弢的藏书,文学馆就有了半壁江山。诺奖得主莫言将市场估值400万的短篇小说《苍蝇·门牙》手稿从拍卖场撤回赠给了文学馆。
密切联系海外华人作家
在C馆展厅展出的“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捐赠展”,是文学馆为感谢海外作家的捐赠而举办的一个临时展览。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文学馆与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的联系交往日趋频繁,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作家把他们的著作、手稿、书信、照片等文学资料捐赠给文学馆,极大地丰富了文学馆的馆藏。文学馆为此正倾力打造“海外华人作家文库”,目前已建好海外华人作家文库13个,捐赠文物文献资料的海外华人作家有100多人,海外华人文学社团及机构有20家。
此次展览分“台湾地区”“港澳地区”“欧美地区”“东南亚地区”4个部分,展出了柏杨、林海音、朱秀娟、李辉英、金庸、梁羽生、梁凤仪、周颖南、李治华、周励等60多位作家以及部分海外华人文学社团和机构捐赠的手稿与实物200多件,版本图书1600多册。
这些展品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柏杨先生不顾陈水扁到他家里阻拦,把自己的全部文物文献捐给了文学馆;梁羽生去世前把自己用的棋盘、钢琴等文物文献都捐给文学馆。台湾作家林海音、痖弦等也把自己的文物文献捐给文学馆,痖弦将自己的书和藏品装了50多个集装箱从美国寄回来。台湾“70后”作家陈文发把自己的海外签名书8000多册、影像光盘100多个都捐给文学馆。
每年举办几百场活动
吴义勤表示,如今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定位是现当代文学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展览中心、交流中心。
文学馆在作家手稿、著作版本、译本、书信、照片、实物、期刊等方面收集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对作家整批捐赠的文学资料,建立了以其姓名命名的文库近140个。手稿收藏有2万余件。冰心、茅盾、巴金等作家把收藏的文人交往的字画捐赠给文学馆,目前作家捐赠书画近2000幅。
文学馆每年办几十个展览,文学活动几百场;成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委员会、研究部和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吸引了海内外学者前来;文学馆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是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权威期刊;还设立了客座研究员制度。每年聘任10个全国一流的青年批评家,已经举办4届;对外交流每年接待海外作家代表团几十个,每年与台湾《文讯》杂志举办海峡两岸青年文学会议。
文学馆不收门票,有退休大学教师、文学博士等作为志愿者义务讲解,已成为文学馆的一道风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中小学也组织学生前来参观。
自建馆伊始,文学馆一直坚持举办星期日免费讲座,每两周一次,已累计举办了700多场,为大众开启了走近作家、走入文学的大门。
近年来,文学馆积极进行“作家版本图书馆”“数字文学馆”“手稿珍品馆”的筹建,正在国家支持下实现数字化,对纸质的文本资料进行高精度扫描,方便读者检索使用。
“设计新颖、设备现代化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不仅仅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当之无愧的缩影和藏宝阁,还将成为中国文学迈向新世纪,构筑更加光辉灿烂明天的奠基石。”吴义勤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