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浅谈“三怕周树人”

  • 编辑: 觅涯资讯
  • 发表于: 2016-01-21 23:22
  • 字数:2512
  • 人气:1488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内容提要:探究学生怕周树人的原因,因角度的不同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本文立足教学过程从教学制度、学生、老师三方面探究其中的原因。鲁迅作为我们的精神脊梁,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传承。不能让“怕”周树人成为我们教育中的常态。
 
  关键词:应试教育 自由思考 教师引导
 
  当下中学生口中流行着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话,不由地问为什么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家如此之多,单单周树人让学生们如此惧怕呢?其中缘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首先,素质教育虽说已经实行好些年了,但当下在很多地方素质教育只是新瓶装旧酒,实质上仍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中分数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考核学生的标尺。为了让学生拿到高分,本应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在应试要求和教参指导下变得一元化。学生必须在考试中答什么,老师就拼命地教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死命地教什么,学生在考试时就刻板地答什么。就这样老师这边执着地为学生拿高分而教,学生那边努力地为考高分而学。教学过程不但没有思想碰撞的乐趣,还丧失了自由思考的机会,也难怪语文课堂对许多学生来说会是苦涩而无聊的。
  在这种情况下,谁的文章入选教材的篇目最多?谁被认为是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大文豪?我相信大家都可以肯定的回答——鲁迅。当大家厌恶在压抑的环境下学习时,也恨屋及乌地“怕”了最受教材青睐的鲁迅。
  作为中国精神脊梁、国民精神重塑者的鲁迅,今天却被大家以“怕”的态度对待真是可悲。我们心里都明白,这哪是鲁迅可怕呀,孩子门分明“怕”的是他背后的应试教育啊。
  我们都爱自由,但学生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时,却被剥夺了理解的自由。
  其次,在我们现在的考试标准下,知道哪些关于鲁迅的知识才算合格呢?
  第一必须牢记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一文学常识,然后在阅读鲁迅的文章时知道他的文章是如何的批判了封建主义思想,揭露反动统治的黑暗等等,接着必须要记住他的反语讽刺手法、富有深意的结尾、具有战斗性的语言……我并不是要否认这些知识的重要性,而是觉着如果我们的教学所做到的只是在学生真正了解他之前,就要求他们必须记住这些已成定论的帮助他们得高分的答案,是难以让学生从心里接纳鲁迅,被鲁迅高尚的品性所感染的。
  也许有人会反对说,至少现在的教育成功地让大家记住了鲁迅是何许人也。的确械式的填鸭教学很成功,成功的把他锁在了文学的神坛上。故人已去,一个愿意为后辈修鞋的周树人,就这样被塑造成了一个神坛上神圣的雕像,他没法下来,也在没法为自己当前的处境写一个字。我们的行为不经意间已经在他与现在的学生中间竖起了一道无形的“厚障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连人的手指都各有长短,又怎么能要求学生们只用我们所固定的条条框框去看待鲁迅呢?人角度的不同决定了他的感受和观点各异。但高考中考的存在,让我们在教学中有形无形的去追寻那唯一的答案,而当我们努力统一他们的答案时,也就在扼杀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抹灭了他们自由思考的快乐。
  问世间有谁喜欢自己的思想被别人禁锢,人的思想应该是自由的,在自由的思考中自己去区分好坏优劣,读自己爱读的书,欣赏自己喜欢的作家,他们可以被引导,但是不应该被束缚,让别人的语言来操作自己的脑袋,由前人的经验来控制自己思维。
  当学生反感填鸭的学习方式时,课本里最受宠的鲁迅就成了“出头鸟”,成了学生“怕”的对象。
  也许我们应该想出一些新的方式去让他们与鲁迅自由地接触,自然地亲近,那样又何来“怕”字呢?
  除了上述的因由外,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所起的作用。
  我不止一次听到语文老师说他觉得鲁迅难教。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如果我们自己都觉着鲁迅是陌生而晦涩的,如何让自己的学生心生亲近之心?
  很多语文老师在上鲁迅的文章之前,应该问问自己“我真的了解、喜欢鲁迅吗?”,如果你都不了解、不喜欢鲁迅,那也就真的不能强求你的学生想去了解他,更不能贪求他们喜欢上他了。
  别说我夸大其词,在平时的交往中,我们也常常在谈话中提到第三人,与你谈话的人对这素未谋面的第三人会产生一种什么印象,关键在于你是如何去介绍他的。日后这个第三人与这一谈话者就算有接触,想要改变他在谈话人心中已有的形象,难度很大,因为你的话早已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可见一个老师如果他自己都没有真正的理解和喜欢鲁迅,每次教学生鲁迅文章时,自己都觉得头痛不已,不能将其当成一种享受,觉得是一篇难教的文章,难以想象学生通过他是如何认识鲁迅的,他们认识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鲁迅?
  学生“怕周树人”,其实有一部分是受他们语文老师“怕”周树人的影响啊!
  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有时不仅能影响学生的态度甚至还会决定学生的态度。因此我们除了在知识储备上要过得硬,在情感上也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有一天你自己在教授鲁迅文章时,觉得这不仅仅是在上课,而是带领学生与鲁迅进行一次跨时空的交流,在平等的交流中,让他的爱国热情、不屈之志、坚强勇敢等等精神感染学生。这一刻你会觉得自己真的不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这一称号。要让学生不怕周树人,得从我们自身做起。

  结语:
  在我心中,鲁迅是值得我们亲近的长者。我们看他的文章,不仅可以获得智慧,还能帮助我们铸就自己的灵魂,让我们从他那里获取勇气、坚强等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就拿初中鲁迅的文章来看,如果你篇篇都认真读过,你会发现他除了是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外,他的身上还有许多柔软的东西,闪亮的地方。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的思想是如此的活跃,如初生牛犊般质疑一切,可是他们应该知道,人是多面的、复杂的,没有人生来就只是战斗的主将,没有人除了与敌人斗争再无其它。他们有反对一切的权利,但在反对之前,可不可以先问问自己“我了解他吗?我应该对他产生反感的情绪吗?”,不要成为无知的无畏者。
  我们不应该把教学方针、方式上的一些问题都归咎于鲁迅,让他成为替罪羊。鲁迅作为五四精神的象征之一,难道在今天他就应该因商品经济的发展,时间的流逝就消失吗?他身上的精神难道对我们来说就真的过时了吗?
  如果鲁迅就这样被打倒,这难道不是我们国民精神颓败的又一次展现吗?
  周树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怕周树人”的这一现象啊!
  愿我的浅见能有共鸣在不远方!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