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陶渊明(陶潜)

  • 编辑: 觅涯资讯
  • 发表于: 2016-02-12 09:05
  • 字数:4223
  • 人气:1844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陶渊明的田园诗,虽然有着封建士大夫的闲适情调和趣味,但其中确实有不少是接近农民的”田家语”;诗人虽然只是叙述自己劳苦生活的感受,并不代表农民说话,但是,没有劳苦生活体验的人是写不出来的。

  辞赋、韵文与散文

  陶渊明现存文12篇,计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

  辞赋3篇中,《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人同类辞赋而作。先铺陈一连串爱情追求的幻想。例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虽然结尾是”止乎礼义”,但那些目的,究竟是大胆的。所以唐司空图说:”不疑陶令是狂生,作赋其如有《定情》”(《白菊》)。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此赋在陶集中是”白璧微瑕”,北宋以后,苏轼等人又反驳萧统。其实萧统指出此赋劝多于讽,是符合事实的。至于是瑕是瑜,则往往因时因人而异。《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在魏晋时代,门阀世族享有政治特权,寒门庶族的文士备受压抑。他写这篇赋不仅是自悲有志莫骋,怀才不遇,也是为很多没有出路的文士抒愤。赋的结尾:”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也正与他弃官归田的思想完全一致。《归去来兮辞》是他与官场诀别的宣言。赋一开头就是激愤诀绝之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以下写启程抵家情况以及息交绝游、耕西畴,登东皋。也都是归家以前的悬想预拟之辞。萧统《文选》选录引文。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到北宋末”建中靖国间,东坡和《归去来》初至京师,其门下宾客从而和者数人,皆自谓得意也,陶渊明纷然一日满人目前矣。”(洪迈《容斋随笔》卷三”和归去来”条)直到今天仍是普遍传诵之名作。

  韵文5篇:《扇上画赞》以四言韵语赞荷□丈人、长沮桀溺至东汉薛孟尝、周阳□等隐居之士。《读史述》9章也是赞美《史记》人物,从”夷齐”至张长公。其中写”夷齐”,”箕子”两章则突出他们在”天人革命”之后”绝景穷居”的易代之感。《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是吊祭亲人的韵文,其中回忆与从弟敬远谈心,互相勉励以及共同收获,”三宿水滨”的情景,都是陶渊明传记的第一手资料。《自祭文》与他的《挽歌诗》3首,都是他临终前写下的向人世告别的作品。他回顾自己一生:前半生虽然作过几次小官,但”宠非己荣,涅岂吾缁。”后半世躬耕,则”勤靡余劳,心有常闲。”所以他心安理得地说:”余今斯化,可以无恨。”结尾说:”人生实难,死如之何!”是把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的话略加变化,说自己已经尝尽生之艰难,对生死问题看得很清醒透彻。

  散文 4篇:除《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外,《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是他为外祖父孟嘉写的传记。《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引此文称为《孟嘉别传》。传里说孟嘉”行不苟合,言无夸矜”,”好酣饮,逾多不乱”等语,可见渊明性情颇受外祖父的影响。《与子俨等疏》,《宋书》、《南史》皆有收录。这大概是50岁以后一次大病中写给 4个儿子的一篇家常话,既说自己平生的个性志趣,也勉励几个不同母生的弟兄要互相友爱。他的贫困的家境,爱好自然的情趣,与坦率慈祥的个性,都跃然纸上。

  对陶渊明诗文的品评及其本集

  陶渊明的诗文在南北朝并不很受重视。刘勰《《文心雕龙》》根本没有提到他,钟嵘《诗品》仅把他的诗列入中品,萧统的《文选》也只选了他八首诗、一篇文。到了唐代,他才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李白、高□、颜真卿、白居易等极力推崇其人品和气节;孟浩然、王维、韦应物、柳宗元等认真仿效其题材与风格。北宋以后,他的地位愈尊,北宋苏轼追和陶诗111首,大有将他置于曹、刘、李、杜之上之势。南宋理学家朱熹、陆九渊也大力赞扬他的诗,不遗余力,元明清三代,注陶、评陶风气大开。注本、评本之多,几与注杜、评杜相埒。

  最早对陶诗进行品评的,是梁代的钟嵘。他在《诗品》卷中说:”宋征士陶潜,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梁昭明太子萧统,为他编集、作传、作序,说”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后来的批评家也都常用质朴、平淡、自然来评陶诗的风格。如黄庭坚说他的诗”不烦绳削而自合”,朱熹说他的诗”平淡出于自然”,意思都基本相同。

  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苏东坡说:”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冷斋夜话》)在平淡散缓的外表下面看出其内在的”奇趣”。陶渊明的生活作风是平易近人的,而思想品格则是耿介超拔的。他人格的”常”与”奇”两面反映到他的诗里自然也达到”常”与”奇”的统一。他虽然是用接近口语的平常语言,写农家、寒士的日常生活,却往往能显出不平常的诗意。”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只写农家一束照明的荆条,却增强了诗人和亲邻们谈笑欢聚的气氛。”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只用床席两字,又写出他安贫守俭的生活。”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也是以两种平凡的果实,画出一个淘气的孩子,显出他自己作父亲的慈祥幽默。以前诗中罕见的桑、麻、鸡、狗等平凡事物,一经他写入诗中,无不奇趣盎然。陶诗的写自然景物,历来是受作家批评家们赞扬的,但是仔细看去,陶诗里实在很难找到象谢灵运山水诗那样精雕细刻的,为写景而写景的作品。他不过为了抒情言志,随意点染或烘托几句,却往往收到百读不厌的效果。”鸟□欢新节,泠风送馀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都是写春天,却写得各有新意,不相重复。”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门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往燕无遗影,来雁有余声”,从不同角度来写秋天,却都不失秋天的萧瑟凄清的风味。苏东坡还说过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东坡续集》)。即言其诗平淡之中有华采,简朴之中含丰韵,陶诗喜用简练质朴的”田家语”。把他的诗与谢灵运相比,可以看到其中铺排语少,典故少,渲染物色的形容词更少。象”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除了精选的名词、动词而外,一个形容词也没有;又如《移居》《责子》等等,除个别诗句外,不须任何注释,就可一读就懂。但是这些诗的丰采韵味,却是深厚的。清代沈德潜的《说诗□语》说:”陶诗胸次浩然,其中有一段渊深□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皆学焉而得其性之所近。”以这些唐代学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人作镜子,正反映出陶诗朴素风格中蕴含着的丰富多采。

  陶渊明死后 100多年,萧统搜集他的遗文,区分编目,编定了《陶渊明集》 8卷,并亲自写序,作传。后来,北齐阳休之又在萧本基础上,增加了别本的《五孝传》和《四八目》,合序目为10卷本《陶潜集》。阳本隋末失其序目,为 9卷本。此后,别本纷出,争欲凑成10卷,北宋时宋庠又重新刊定10卷本《陶潜集》,为陶诗最早刊本。以上各本都没有传下来。今能看到的最早版本是几种南宋至元初本。主要有:曾集诗文两册本,南宋绍熙三年刊,有清光绪影刻本;汲古阁藏10卷本,南宋刊,有清代影刻本;焦□藏 8卷本,南宋刊,有焦氏明翻本,今《汉魏七十二家集》中《陶集》5卷亦即焦□翻宋本。此外,还有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本和元刊苏写大字本等。最早为陶诗作注的是南宋汤汉。元以后注本、评本日增。元初刊本有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卷:常见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清代陶澍注《靖节先生集》10卷,有家刊本及文学古籍刊行社排印本。近人古直《陶靖节诗笺》,有”隅楼丛书”本,”层冰堂五种”本,后者称为《陶靖节诗笺定本》。

  参考书目

  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北京,1979。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浔阳人(一说宜丰人)。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汉族(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考证陶为奚族人,但其证据略显薄弱)。(《宋书》隐逸传云:“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未得到证实),谥称靖节居士,宜丰县澄塘镇秀溪村人。宋代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有陶渊明”始家宜丰”的记载。宜丰旧《图经》亦有此说。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元勋重臣,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作过武昌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29岁徙家柴桑,出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后任彭泽县令。因不事权贵,弃官隐居栗里(今星子县境内)。52岁时偕少子陶佟回归宜丰故里,四年后返浔阳,逝于柴桑。陶佟留居故里。今澄塘镇秀溪、故村等处陶姓人皆为陶佟之后裔。历代方志载宜丰境内有南山、柳斋、菊轩、东篱、洗墨池、藏书礅、故里桥、靖节桥、我公桥、舒啸台、赋诗湾、顾渊石、醉卧石、渊明洞、读书堂、靖节祠等陶渊明遣迹及其纪念建筑。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他不满当时士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作《归去来兮辞》,自明本志。从此“躬耕自资”,直至62岁在贫病交迫中去世。他长于诗文歌赋,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优秀作品隐含着他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但也有虚无的“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等,则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颇为悲愤慷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他用客观的记叙方式虚构了一些情节,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并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的生活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陶渊明的诗文兼有平谈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陶渊明集》。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