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1:
那是一只鸟在夜晚鸣叫,认不出什么鸟
当我从水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
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事物, 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
版本2:
那只是一只鸟在晚上鸣叫,我认不出是什么鸟
当我从泉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
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木桶里的天空一样静。
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己谢世
而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我终于肯定
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东西,
而是鸟鸣时那种宁静。
原文:
Ornithology in a World of Flux
It was only a bird call at evening,unidentified,
As I came from the spring with water,across the rocky back-pasture;
But I stood so still sky above was not stiller than sky in pail-water.
Years pass,all places and faces fade,some people have died,
And I stand in a far land,the evening still,and am at last sure
That I miss more that stillness at bird-call than some things that were to fail later
沃伦的诗歌主题以及美学,一直关注于时间、自然与人生的交叉体验,因而特别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及隐含着无穷无尽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沃伦的诗歌中,许多都带有一些超验主义的成分,沃伦的这首著名的诗《世事沧桑话鸟鸣》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沃伦曾在一首叫诗中写道:“我们生活的时代如此短暂,而且我们如此刻苦地学习一切,因而,我们可以抽出这段时间,为永恒而实践。”这首诗,我们可看作他是从大自然中抽出了一段时间与地点。
在第一节诗里,诗人写道:那是一只鸟在夜晚鸣叫,认不出什么鸟,我从水边取水回来,走过满是石头的牧场。在这里,与其说沃伦是用意象铺垫场景与气氛,莫不如说他是在不动声色地解释动与静的关系,一只鸟颤颤的鸣叫,更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水桶里刚才还是晃动的波纹,此时已静止不动:我站得那么静,头上的天空和水桶里的天空一样静。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也许是暗示了人的一生也是极为短暂的,而人就像从水边取水一样,也要终究要从自然万物中汲取自己的所需。或许,这就是所谓为永恒而实践吧!
在第二节里,诗人继续一咏一叹,让意象说话,在情感强烈的驱动下到达了诗歌的高潮:多少年过去,多少地方多少脸都淡漠了,有的人已谢世。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诗人黯然神伤地写下这些,紧接着,诗人故意重复了此前写的句子:我站在远方,夜,那么静。以便在最后推出他的华美乐章:“我最怀念的不是那些终将消逝的事物,而是鸟鸣时的那种宁静。”在这里,诗人的语调宁静祥和,控制也颇严格,完全可以这样说,诗人的智性和感性经验在诗中互相作用,并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他把这个主题写得很透彻,有如催化剂一般。是的,大自然似乎在其循环往复的模式中超越了时间,而人不能如此,人不能抓住那些业已消逝或行将消逝的事物,只能后退一步,享受鸟鸣时的那种宁静。从而提示了生命本质上的存在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