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巴尔扎克的《幽谷百合》,如同鉴赏一封睇透人生的教士写的宣教书,又仿似聆听一篇洗涤心灵的叙事长诗。仔细品味又赫然是一场道德说教,只是把主题从醒世教人转移到诠释爱情。将超凡脱俗的柏拉图式情爱用独特方式刻画出来,令看到的人感触颇深,久久不能不能平静。
文章以主人翁费利克斯的视角,从不被重视的童年开始,成长为二十二岁的青年时仍是怯懦弱小的大男孩。因此,当他邂逅纯洁美丽的亨利埃特时,尽管比他年长了七岁,情感仍是一发不可收。他们在春意盎然的幽谷古堡相识、相知、相爱,无疑是最适合的爱情成长地。亨利埃特是贤惠的伯爵夫人,是虔诚的基督徒,是慈祥的母亲,也是费利克斯的天使、情人、人生规划师、无可替代的百合花。对他的感情不得不受自身条件、周边环境、信仰等因素影响,形成一种超越肉体,贴近灵魂而又不溶于灵魂的爱情。这份情使他在六年时间里茁壮成长,在上流社会占一席之地;也使得他们心灵相依,深信爱情的无限、永恒,在彼此眼里找到幸福。他贪婪地享受着这份情,却又不满于肉体以外的精神欢愉。在事业成功以后稍作挣扎便接受了名利场里常有的诱惑,爱上欢场艳妇阿拉贝尔。迷恋欲海的同时不忘安慰自己:阿拉贝尔只是他肉体的情妇,亨利埃特则是他灵魂的妻子。热情过后的阿拉贝尔回到原来的生活,他回头时却不得不眼睁睁看着自诩最爱的亨利埃特日渐消瘦,继而香消玉损。尽管她已经看透了也原谅了他的背叛,却已然像过季节的百合花黯然凋零。
“真诚的眼泪,不知不觉献给那些永远逝去的美好爱情,那些不再复生的生命之花。”费利克斯看着心爱的人弥留之际的挣扎和释然,不仅潸然泪下。后来又看窗外她墓前的十字架,看她在最后的日子写给他的信,才深知她是以死殉情。诚然领悟爱情的真谛,爱情却已经逝去。那样的结局对于费利克斯是个悲剧,对于亨利埃特来说又何尝不是引以为憾。无论把这篇文章当做小说、长信、叙事诗,或是道德说教,都只是形式上的不同,不难看出作者对男女爱情的讴歌和批判。现实中的巴尔扎克也恋上长他二十几岁的德·贝尔尼,她那饱含情人、导师、母亲几种爱。这爱毫无疑问的影响了他的一生;是他的“天使”“圣母”“宛若黝暗叶丛中的百合花,是黑暗中灿烂的阳光。”
幽谷中的爱情是高尚的,纯洁的,永恒的,值得向往的。尽管有脆弱的方面,没能经受住俗世中物欲横流的诱惑;但那种至真至纯的感情仍如诗如画一般深深打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世间哪有完美的爱情呢?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周边环境、信仰都不尽相同,各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观念理解爱情,能擦出火花已属不易。每对恋人要面对的、给予的也不相同,其结果是喜是悲,是无法预测和笃定的。唯有持着坚定的信念,时刻待以真诚,把理解、宽容、热情毫不保留的奉献给深爱的人;且行且珍惜,他们的爱情必定可以与生命同在。美丽、纯洁的爱情,也必然像幽谷中的百合花,馨香满谷飘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