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第四部(仄声)•一组韵•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吴文英正体
携觞六朝胜地,览钟山洞府。
大桥举、滚滚长江,掠浪舟艇无数。
夫子庙、吴宫楚馆,秦淮八艳倾城妒。
叹苍茫牛首,双峰对峙天宇。
浦口龙蟠,石城虎踞,昔官曹幕府。
万籁静、东孝双陵,鸟喧涟漪玄武。
想当年、永嘉祸患,晋元帝、衣冠南渡。
马与王,东晋国安,建康城固。
王敦祸起,苏峻乱生,康帝登九五。
三载后、位传穆帝,母后摄政,太尉桓温,北伐拓土。
千龄即位,延龄遭废,简文泪咏仲初赋,惜当时、孝武承皇谱。
桓温觊觎,亲政淝水争锋,不容谢氏欺主。
投鞭断泻,草木皆兵,念苻坚命赴。
怅孝武、崩于妃妒。举国皆悲,安帝登基,国势迟暮。
桓玄刺史,王恭詹事,夺权起义皆败北,叹枭雄、相国挥师旅。
烽烟司马消亡,虐杀宗文,晋归刘裕。
注:
刘裕----- 字德舆,小名寄奴,东晋兴宁元年出生于丹徒县京口镇。刘裕出生时母亲就死了,他没有奶水,父亲刘翘无奈,想把他抛弃。幸亏刘翘的同宗兄弟救助,断了自己儿子的奶,让妻子喂养刘裕,才救下其小命。刘裕是喝伯母的奶长大的,刘翘给他起了个小名叫寄奴。刘翘死后,刘家的生活陷入困境。而刘裕作为长子,理所当然的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拼命的耕田、打柴,还编织草鞋去贩卖。劳动的锻炼,使得刘裕在十八的时候,成为为身高七尺有余的大汉。刘裕在娶了妻子臧爱亲以后,更得为衣食奔忙。但要命的是,他在闲暇的时候,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热衷于一种类似于掷筛子的赌博,为乡里所不齿。刘裕手气好,胜多负少,越赌越上瘾。但是赌场上胜负无常,刘裕在一次赌博中把家产输了个精光,因还不起赌债,被人绑在马桩上示众。而刘裕也十分倔强,决不求饶。当时担任膘骑将军府长史的王谧路过, 见此情景替刘裕还了欠债。刘裕少年时候就开始的艰苦磨练,让刘裕深刻体会了民众的疾苦,也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和强健的体魄,而赌徒的经历,使得刘裕敢于冒险求利,孤注一掷。这种赌徒的性格和拼命精神,对刘裕以后的军事生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刘裕自投身北府军为将,对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对外消灭南燕、后秦,降服仇池,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
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
六朝胜地----第一朝:东吴,国号吴,由孙权建立,定都南京,公元222年立国,280年被西晋司马炎灭亡,存在58年。第二朝:东晋,永嘉之乱之后,司马睿南迁在南京建立东晋,公元317年立国,420年灭亡,存在103年,后被刘裕所灭。第三朝:南朝宋。刘裕灭东晋建立宋,从此中华大地进入南北朝。宋是公元420年立国,479年被齐所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第四朝:南朝齐,由萧道成建立,公元479年立国,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起兵夺位的将领萧衍,南齐覆灭,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立国仅有二十三年。第五朝:南朝梁,公元502年,由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称帝立国,557年,梁朝被灭。
第六朝:南朝陈,公元557年,陈武帝陈霸先,灭南梁立国,首都建康(今南京),588隋军大举南下,攻破广陵、京口和都城建康,国君陈叔宝被掳至长安,后病逝于洛阳,陈国灭。以上就是南京六朝古都的由来。
秦淮八艳----秦淮河,一条荡漾着艳情的河,也是中国脂粉气最为浓郁的河。十里秦淮,历史上便是有名的风流乡,古人所说的“六朝金粉”,几乎全集中在这一带。明末清初的秦淮河畔,码头林立,商贾云集,积货如山;河边秦楼楚馆,画舫游船,歌舞升平。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的八位临河而居的青楼女子:灵秀聪颖的马湘兰、风骨俊俏的柳如是、忧国忧民的李香君、侠骨芳心的顾横波、长斋礼佛的卞玉京、倾国倾城的陈圆圆、温柔贤淑的董小宛、坚强刚直的寇白门,被冠以“秦淮八艳”之称。她们虽身为青楼女子,却个个相貌惊人,才艺双全,所表现出的民族气节更为后人所赞赏。
东孝双陵----明东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的陵寝。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寝。
永嘉祸患----即永嘉之乱,是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击败西晋京师洛阳的守军,攻陷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更俘掳晋怀帝等王公大臣的一场乱事,最后导致西晋于316年灭亡。
晋元帝、衣冠南渡----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司马睿祖父司马伷是司马懿的庶出之子,在曹芳统治时期被封为南安亭侯。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成功地控制了曹魏政府的实权。为了消灭魏国,为登基称帝做好充分的准备,司马懿让自己几个儿子分别担任境内几个重要地区的都督。司马懿对司马伷颇为重视,将曹魏时期囤兵囤粮的重镇邺城交给他镇守。西晋建国后,司马伷先担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将军、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等职,后来被封为东莞郡王,后又被封琅邪王。司马伷死后,他的长子司马觐继承了琅邪王的爵位。司马觐是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死后,司马睿便继承了琅邪王的爵位。在永嘉之前,中原地区曾发生过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这次变乱直接招致匈奴和羯族的首领刘曜、石勒等率领部众作乱,永嘉四年(310年),刘曜攻陷洛阳,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在这样情况下,晋朝官民为避祸大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 建兴五年(317年),司马睿在晋朝宗室与南北大族拥戴下,即位为晋王,年号建武。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正式即位,建立东晋,史称晋元帝。
马与王,东晋国安-----即“王与马,共天下”典故,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司马家族力量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的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 在此期间,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尊敬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导上朝时,成帝都要起立相迎。一开始,司马睿因初到江南并无威望,不过有王导在江左政治就有了重心。王导的堂哥王敦,在扬州做刺史,很有势力。王导把王敦请到建康,两个一商量,想出一个主意来。这年三月初三,按照当地的风俗是禊(xì)节,百姓和官员都要到江边“求福消灾”。这一天,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跟在后面,排成一支十分威武的队伍。这一天,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这一来,提高了司马睿在江南士族地主中的威望。王导接着就劝司马睿说:“顾荣、贺循是这一带的名士。只要把这两人拉过来,就不怕别人不跟着我们走。”司马睿派王导上门请顾荣、贺循出来做官,两个人都高兴地来拜见司马睿。司马睿殷勤地接见了他们,封他们做官。打那以后,江南大族纷纷拥护司马睿,“由是吴会风靡,百姓归心焉”。因此,司马睿对王导倍加信任,情好日隆,号王导为“仲父”,并比之为“萧何”(司马睿自己就是“刘邦”了)。王导本人,也是一片纯臣之心,常良言谏劝司马睿克己励节,宽容抚众,优礼吴人。王业草创之际,君臣互信互爱,成就了当时的一段佳话。待到司马睿正式登基之日,百官陪列,乐声清扬,仪式庄严。司马睿开始还没找到皇帝的感觉,出于真心的感激之情,他竟招手要站在殿上的王导“升御床共坐”。王导固辞,司马睿又连连呼唤,“至于三四”。最后,王导推辞说:“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其意思即照耀苍生的太阳只有一个。司马睿被王导这一点拨,才忽然感觉自己是“太阳”了,终于忽悠着大屁股安坐帝位,成为东晋第一任国君,由是国安城固站稳了脚跟。
王敦祸起-------即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此时晋元帝已死,晋明帝司马绍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
苏峻乱生---苏峻,字子高,东晋将领、叛臣,安乐相苏模之子,少有才学,初任长广主簿。成年后举孝廉入仕,晋元帝以为鹰扬将军,授淮陵内史,领兰陵相。从平王敦之乱,拜为冠军将军、封邵陵郡公。晋明帝死后,外戚庾亮执政,将苏峻兵权解除,征为大司农。苏峻心中不安,遂生反叛之心。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以讨伐庾亮为名,联合祖约起兵反叛,攻入建康,王导与光禄大夫陆晔、荀嵩等官员都在正殿守护晋成帝司马衍,令攻进来的苏峻不敢上殿。但苏峻都在后宫抢掠,表现残酷而极为凶暴,又驱役百官,要他们负担登蒋山,亦裸剥士女,令他们被逼以草席或泥土蔽体,哀号之声震动全城。另尽掠库存的二十万匹布,五十斤金银,亿万钱和数万匹绢布。苏峻封自己为骠骑将军、录尚书事,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许柳为丹杨尹,马雄为左卫将军,祖涣为骁骑将军。以王导德高望重,仍然让他官居原职而排在自己前面。叛将路永、匡术劝杀尽王导等大臣,苏峻敬重王导,没有同意。同年晋廷反击,诏令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
康帝登九五-----司马岳,字世同,东晋第四位皇帝(342年7月27日-344年11月17日),晋明帝司马绍嫡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母为明穆皇后庾文君。咸康八年(342年)五月,晋成帝身体不适。六月初五日,晋成帝病情加重。当时,晋成帝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奕年幼,尚在襁褓之中。晋成帝的舅舅庾冰因为自己兄弟执掌朝政已久,怕皇帝换代之后,自己与皇帝亲属之间的关系愈加疏远,因而受到他人的离间,常常劝说晋成帝国家外有强敌,应当册立年纪大的君王,并请求让晋成帝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晋成帝同意,于是下诏立司马岳为皇位继承人,六月初七日,晋成帝命武陵王司马晞、会稽王司马昱、中书监庾冰、中书令何充、尚书令诸葛恢一并接受遗诏辅佐司马岳。六月初八日,晋成帝去世。六月初九日,司马岳即皇帝位,是为晋康帝。建元二年(344年11月17日),晋康帝司马岳驾崩,终年二十三岁,谥号为康,葬于崇平陵。
位传穆帝,母后摄政----晋穆帝司马聃,字彭子,东晋第五位皇帝(344年11月18日-361年7月10日)。晋康帝司马岳与康献皇后褚蒜子的长子,建元二年(343年),立为太子,同年康帝驾崩,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即位,由其母皇太后褚蒜子摄政,朝事则先后由何充、蔡谟、会稽王司马昱等人把持,司马聃在位期间先后由殷浩、褚裒等人对北方及西方的政权进行了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虽互有胜负,但南北方军事水平仍处于相持阶段。升平五年(361年)五月,司马聃在显阳殿驾崩,时年仅19岁。葬于永平陵,庙号孝宗,谥号穆皇帝。
太尉桓温------桓温,字元子, 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长子。
出身谯国桓氏,姿貌伟岸,豪爽大度。迎娶南康公主,拜驸马都尉,袭封万宁县男。咸康元年(335年),出任琅琊太守。参与庾翼北伐,迁徐州刺史 。永和元年(345年),迁使持节、安西将军、护南蛮校尉、荆州都督,掌握长江上游地区的兵权。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拜征西大将军、三次北伐,在声望受损后,奢求朝廷加九锡,受制于王谢势力阻碍,未能如愿。宁康元年(373年)七月,病逝于姑孰,享年六十二岁,追赠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西汉大司马霍光的旧例。其子桓玄篡位称帝,建立桓楚,追尊皇帝,庙号太祖,安葬于永崇陵。
千龄即位----司马丕,字千龄,东晋第六位皇帝(361—365年在位),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母为周贵人。
咸康八年(342年),袭封琅琊王。永和年间,历任散骑常侍、中军将军、骠骑将军。升平五年(361年),崇德太后扶持下即位,年号隆和。在位时期,内部军阀斗争激烈。大司马桓温执政,几次兴兵北伐,虚耗国力。北方鲜卑慕容部日益猖獗,多次打败东晋,导致东晋走向衰败。兴宁二年(364年),修习断谷饵药以求长生,导致身体中毒,不识万机,请求崇德太后临朝摄政,兴宁三年(365年3月30日),驾崩,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
延龄遭废---- 司马奕,字延龄,晋废帝,东晋第七位皇帝(365年3月31日-372年1月6日),晋成帝司马衍的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母为周贵人,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的皇帝。时因桓温自负才能过人,久怀异志,因此发动北伐希望先建立功勋,然后回朝接受九锡,从而夺取政权。但因第三次北伐失败,声望大减,图谋不成。寿春之战后,桓温曾问郗超道:“这次胜利能雪枋头兵败之耻吗?”郗超则表示不能,并建议桓温效仿伊尹、霍光,废立皇帝,以重立威权。桓温遂决定废黜皇帝司马奕。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废除司马奕的帝位。他诬称司马奕因阳痿不能生育,让宠臣相龙、计好、朱炅宝等人与后宫美人私通,所生三子将冒充皇子建储为王。褚太后只得集百官于朝堂,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而后,桓温亲率百官至会稽王邸,迎司马昱入朝,拥立为帝,是为晋简文帝,改元咸安。晋朝开国百余年,从未发生废立之事。桓温擅行废立,不仅令百官震栗,自己也紧张不已。前秦皇帝苻坚对此不以为然,他道:“桓温此前败于灞上,而今又败于枋头,十五年内两次使国家军队遭受重大打击。不但不反思过错,向百姓谢罪,竟还废黜君主。六十岁的老叟如此举动,如何自容于天下?”晋哀帝司马奕于咸安二年(372年)被降封海西县公,太元十一年(386年),在吴县病逝,终年四十五岁。
简文泪咏仲初赋-----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东晋第八位皇帝(372年1月6日-9月12日在位),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异母弟,母为简文宣太后郑阿春。太和六年,晋废帝司马奕被黜,为大司马桓温迎立,改元咸安。虽处尊位,但温专权,拱手听命,持守常道而已,且常惧被废黜。当时,司马昱见荧惑入太微垣,因晋废帝被废时亦有同样天象,故此十分不安,对桓温亲信也是自己昔日僚属的郗超问桓温会否再行废立之事。郗超断言道:“大司马正在对内稳定国家,对外开拓江山,臣愿用全家百余口来担保,不会发生不正常的事变。”等到郗超急于请假回去看望他的父亲(郗愔,忠于晋室)时,司马昱说:“告诉尊父,宗族国家之事,竟到了这种地步,是因为朕不能用道德去匡正守卫的缘故,惭愧慨叹之深,怎能用语言来表达!”接着便咏仲初之诗:“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吟诵得潸然泪下,打湿了衣襟。司马昱因而忧愤得病。咸安二年七月甲寅(372年9月7日),司马昱因病重召桓温入朝辅政,一天一夜连发四道诏令,桓温都推辞不到。二十八日(9月12日),司马昱立司马曜为太子。临终前,司马昱写了遗诏,要桓温依周公先例居摄,又写道:“少子可辅者辅之,如不可,君自取之。”王坦之在司马昱面前亲手撕毁遗诏,司马昱说:“晋室天下,只是因好运而意外获得,你又对这个决定有什么不满呢!”王坦之却说:“晋室天下,是宣帝(司马懿)和元帝(司马睿)建立的,怎由陛下独断独行!”司马昱于是命王坦之改写遗诏,写道:“家国事都禀报给大司马,如诸葛武侯(诸葛亮)、王丞相(王导)的旧例。”桓温看到后大失所望。同日,司马昱在东堂驾崩,享年五十三岁。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
仲初-------庾阐,字仲初,东晋时期文学家。庾阐九岁便能做文章,一生著述颇丰,众体皆擅,范文澜认为“写山水之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 官至给事中,领著作事,卒年五十四岁,谥号贞。
孝武承皇谱-------司马曜,即晋孝武帝,字昌明,东晋第九任皇帝(372年—396年在位)。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母为李陵容。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咸安二年(372年)晋简文帝驾崩前夕被立为皇太子,时年十一岁。简文帝登基仅八个月便得了重病,就在晋朝国运到了千钧一发之地步,出身太原王氏的侍中王坦之,尚书仆射王彪加之各家士族门阀联手阻止了桓温篡晋的阴谋,确保了司马曜的顺利即位。宁康元年(373年)桓温去世,又由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临朝听政。太元元年(376年)太后归政,实权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
淝水争锋------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北方的前秦向南方的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多万的前秦军。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投鞭断泻-------即投鞭断流,在淝水战败之前,当苻坚决定南侵东晋时,遭朝中大臣劝谏,指出东晋由汉族人建立,受国人拥戴;而且有长江天险,不易攻下,但苻坚却回应:“我坐拥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所有士兵把他们的鞭投入区区长江,足可把江水断流,长江天险还有什么好怕的?”后人以“投鞭断流”形容军队阵容鼎盛,或实力强大的机构人才辈出等。出处:“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典出《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风声鹤唳-----前秦苻坚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余兵拚命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于是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结果当他们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后人便以“风声鹤唳”形容人在受过刺激后,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一旦风吹草动都会受不了,或可形容岌岌可危的处境。
怅孝武、身崩妃妒-------东晋妃嫔张贵人,生卒年及出身不详,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宠妃。张氏于太元二十二年(公元369年)秋天年入宫,芳龄十四,比司马曜小五、六岁左右。野史称张贵人千杯不醉,多方面与武帝志同道合,故圣宠日隆,饮酒作乐,彻夜流连,不但外人罕得进见,就是六宫嫔御,也好似咫尺天涯。有时孝武帝醉酒不醒,连着几天都卧床不起,后宫妾媵不免生疑,只道孝武帝有什么疾病,于是前去探望。但是持宠生骄的张贵人,对前来探望的宫嫔如见仇人一般。有一天,后宫一名美人前去问候孝武帝,偏偏孝武帝又醉得不省人事。于是,美人因张贵人态度傲漫而争执了几句。张贵人心中一直不快,恰又有几个伶牙利齿的妃嫔对她也是冷嘲热讽,更使得张贵人愤无可泄。正好孝武帝来清暑殿,想与张贵人共饮一杯,张贵人心中不快,勉强应承几杯,没想到孝武帝竟然生气,非要迫使她再喝几杯,无处出气的张贵人先是指责侍女斟得太满,继而又责备孝武帝道:“陛下亦应节饮,若常醉不醒,又要令妾加罪了!”孝武帝听了加罪二字,便瞋目道:“朕不罪卿,谁敢罪卿,惟卿今日违令不饮,朕却要将卿议罪!”张贵人听罢也生起气来,仗着平日的宠爱,蓦然起座道:“妾偏不饮,看陛下如何罪妾?”孝武帝亦起身冷笑道:“汝不必多嘴,计汝年已将三十,亦当废黜了!朕目中尽多佳丽,比汝年轻貌美,难道定靠汝一人么?”说到末句,头忽然眩晕,喉间容不住酒肴,竟喷了张贵人一身的酒菜。侍女看皇上已多,于是将他扶入御榻睡下。但张贵人自从入宫以来从未受如此的凌辱。越想越气,竟然动了杀心。她待侍女撤去残肴,召入心腹侍婢,附耳密嘱数语。侍婢不敢,张贵人大怒道:“汝若不肯依我,便叫你一刀两段!”侍婢无奈,只好依她的主意,用被蒙住孝武帝头,更将重物移压到孝武帝身上,使他不得动弹。可怜孝武帝无从吐气,活活闷死!孝武帝明明是酒后一句戏言,却因张贵人伴驾多年,又因华色将衰,害怕被人夺去宠爱。听了孝武帝的戏语,不由的触动心骨,遂对孝武帝下了毒手。张贵人弑杀孝武帝后,自知犯下大罪,就拿出私蓄,用重金贿赂左右,谎称孝武帝暴病而死。因皇太子司马德宗愚昧迟钝,会稽王司马道子巴不得孝武帝早死。如此一桩弥天大罪,竟然被蒙混过关。此后,仍怕事情会败露的张贵人逃出宫外。死于何时何地不详。
安帝登基------晋安帝,司马德宗,字安德,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东晋第十位皇帝。
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396年11月6日),晋孝武帝司马曜驾崩,同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司马德宗继位,次年正月改年号为隆安,立妃王神爱(王羲之的孙女)为皇后。安帝愚笨,不擅长说话,据《晋书•帝纪第十》记载他甚至连冬夏的都无法区别。因此安帝继位后东晋皇帝的权力大大下降,朝外许多将军实际上自立,不受君命,朝内的权力也落在了大臣手中。
桓玄刺史----桓玄,字敬道,一名灵宝,东晋权臣,大司马桓温之子,桓楚小朝廷开国皇帝,相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于属文。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先后消灭殷仲堪和杨佺期,除掉执政司马道子父子,把持朝政大权,历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进位相国、大将军,晋封楚王。大亨元年(403年)冬,威逼晋安帝禅位,建立桓楚,改元“永始”。永始元年(404年),遭到北府兵将领刘裕讨伐,兵败逃回江陵,遭西讨义军击败。试图进入益州,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年仅三十六岁。
桓玄篡晋,是东晋门阀政治的尾声。这个短命政权终于被刘裕推翻。桓玄从称帝到兵败出逃,共经八十天;从称帝到被杀,前后不到半年,死时年三十六。桓玄死后,堂兄桓谦、桓石绥等人仍坚持抗争达五、六年之久,直至晋安帝义熙六年(410)才宣告全部失败,桓氏家族彻底覆灭。
王恭詹事----王恭,字孝伯,东晋外戚大臣,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孙,光禄大夫王蕴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少有美誉,清操过人,心怀宰辅之志。起家著作佐郎,迁吏部郎。太元年间,历任丹阳尹、中书令,领太子詹事,深得孝武帝信用。太元十五年,出任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公元397年,王恭和豫州刺史庾楷因对尚书左仆射王国宝等不满而领兵造反,安帝不得不杀王国宝来平息这场叛乱。次年,王恭、庾楷协同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再次谋反,叛军一直攻到建康附近才被平定。王恭被捕押送建康后,在同年九月十七日(10月13日)于倪塘被处斩 。王恭临受刑时,还吟诵佛经,自己理顺胡须鬓发,毫无惧色,对监刑者说:“我王恭愚昧无知,过于相信他人,以致有今日败局,但我的内心岂是不忠于国家社稷!百代之后人们是知道我王恭这个人的。”王恭与子弟和党众都被处死,死后家无钱财布帛,惟有书籍而已,为有见识者所感伤。
叹枭雄、相国挥师旅-----枭雄刘裕曾被封相国,公元400年,孙恩反叛攻会稽,401年,攻浃口、临海、广陵,晋军多次战败。402年,孙恩的叛军甚至直接威胁建康,建康被围困,城内爆发饥荒。后孙恩战败身亡。同年,桓玄自江陵起兵攻入建康,废杀司马道子、元显父子,自封为丞相、太尉。从此成为东晋的统治者。他于同年秋又自号楚王、大将军。最后于404年1月1日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降安帝为平固王。404年1月19日,安帝被迁至浔阳。3月24日,刘裕举兵攻桓玄,桓玄军队大败。桓玄挟安帝逃往江陵。6月19日(五月壬午),桓玄被杀,安帝复位。但好景不长,6月26日桓玄的将军桓振又攻陷江陵,安帝被俘。直到405年3月2日(正月戍戎)安帝才脱离叛军之手。桓玄的叛变终于摧毁了东晋的皇权,刘裕成为东晋举足轻重的人物,为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409年刘裕开始北伐,攻南燕,屡战屡胜,到410年俘虏南燕皇帝慕容超,灭南燕,占领山东等地,但同时广州刺史卢循又反,乘刘裕北伐之机向建康进发。到410年夏建康再次戒严。刘裕班师南下后才解决了建康的危机。411年,卢循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杀。从412年开始,刘裕在朝中独掌大权,排挤和迫害与他不和的大臣,矫安帝诏以令外地刺史。415年,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和雍州刺史鲁宗之以讨伐刘裕为名举兵,但败于刘裕。417年,刘裕再次北伐,攻入长安,之后班师回朝。418年刘裕被封为相国、宋公。
虐杀宗文------宗文,即东晋第十位皇帝晋安帝司马德宗与东晋第十一位皇帝晋恭帝司马德文的合称。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晋安帝被刘裕派出王韶之勒死于东堂,时年三十七岁。死后其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改元元熙。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庚申日,晋安帝司马德宗葬于休平陵。公元420年(元熙二年)六月,司马德文被迫禅位于刘裕,东晋自此灭亡。刘裕登位后,降司马德文为零陵王,把他迁到秣陵,正朔、车驾、衣服等都依晋朝规格,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看管。421年(永初二年)九月,刘裕命令琅琊侍中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就自己饮下毒酒自尽,刘裕便派亲兵以棉被闷死司马德文,时年36岁,死后葬于冲平陵。
晋归刘裕------永初元年(420年),刘裕灭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永初三年(422年),刘裕计划征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逝世,终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号武皇帝,葬于初宁陵。
2021/9/20农历八月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