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行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道,满眼葱茏,芬芳沁人,不觉间,夏至已过,盛夏已来。长夏里,空气中流淌是青草绿叶香甜,树丛里传来的是阵阵悦耳的鸟鸣蝉吟。这是熟悉的风景和味道,眼望生机勃勃的夏日美景,总会不由自主想起一个形容草树丰盛的词语“荏苒”。这词最早是从“时光荏苒”知道的,那时年少,认为荏苒就是光阴匆匆流过,却不知这个美丽的词语却是出自《诗经》。
“荏染柔木,言缗(mín)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诗经·大雅·抑》(译文:又坚又韧好木料,制作琴瑟丝弦调。温和谨慎老好人,根基深厚品德高。如果你是明智人,古代名言来奉告,马上实行当作宝。如果你是糊涂虫,反说我错不讨好,人心各异难诱导。)
原来,“荏苒”最初是“荏染”。而荏最早指的是白苏,后来泛指苏类植物。这种植物是一种香料,苏草的特殊香味能驱虫防身,牛羊不食,一般小虫不近。不管生在河畔、田埂路旁还是山冈、洼地沼泽,都十分繁茂整齐。而夏季正是苏生长最旺盛的时节。因此用生长繁盛的苏草来比拟草木的欣欣向荣是《诗经》诗歌的常用手法。对于苏草,生于皖南的我更怀有一种深厚的情感。
苏草有白苏和紫苏,两种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白苏叶片是绿色的,紫苏则叶片呈紫色,而大多数人钟情于紫苏,不是因为其颜色更显眼,而是香气更浓郁。紫苏常被种植于菜地边角,既可调味增香,又可入药治病。
物质匮乏的年代,记忆总是对食物有特殊的保留。对紫苏的关注是在童年的夏日。暑假放牛空隙,钻进溪涧,翻石掏洞,摸得一裤腿螃蟹。去壳抠鳃洗净,父亲理解我们心思,哪个孩童不嘴馋,只是我们兄弟更能克制,看见心仪的佳肴零食,虽然有想吃,却从不向父母提出要求,躲在角落咽着口水,用我们的思维和办法来满足自己的口欲。那时常有外地的小贩来山村卖西瓜,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大豆换,一斤大豆可以换五斤西瓜。于是我们兄弟在正午稻场边的草丛里扣捡拍打大豆时溅跳遗落的豆粒,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三天后,我们换取了一个十几斤的大西瓜。少油缺料,溪蟹本来就肉少,炒出来不仅腥,蟹爪还坚硬,很难吃。父亲总是去菜园边上摘几片紫苏叶洗净切碎和几片姜片,加几滴白酒一起放进蟹肉腌制,然后蒸熟,沥水控干,锅底放少许油,烧八九成热,倒入蒸熟的蟹肉,迅速翻炒,两分钟后起锅,一盘香喷喷的炒溪蟹让我们大快朵颐。经过紫苏叶腌制的蟹肉,被浓浓的紫苏香气掩盖腥味,热油炸酥的蟹爪酥松易嚼无渣。这种方法也常被用来炒小毛鱼和螺丝,更能把鱼螺的鲜味激发出来。这时才注意紫苏叶原来这么神奇。
在炒肉烧鸡时加几片苏叶和十几颗苏子更能提香。苏叶还可以直接食用的。炎炎夏日,傍晚归来,父母总是随手掐一把野生的紫苏嫰尖,在溪水中洗净,甩干水,轻揉几下,切成宽条,拌上蒜泥酱油醋,最后淋上几滴麻油,清香又解暑理气。
而印象最深的却是中元节祭祀祖先用的油炸素食,其中有一道是油榨苏叶煎菜,紫苏叶裹上面糊,炸至焦黄。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也称“鬼节”,徽州家家祭祀祖先,上坟扫墓。不知是受佛教影响还是传承了中国古代祭祀采用有香气的植物的习俗,在供品里就有油榨素食,而基本上家家都是苏叶煎菜。现在想来应该是省事实用,因为油榨煎菜如果裹红薯片、南瓜片、茄片、辣椒等,难以炸熟,常常是外面面糊已焦硬,里面的裹片还是半生不熟。而苏叶,只要面熟炸至起壳,不需要管里面的苏叶,因为生熟可食,香气四溢。
更感恩苏叶陪我度过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中学求学于镇上,寄宿于学校。每个星期回家带一次菜米,米在食堂换成饭票,菜总是不易馊腐的咸菜、腌萝卜。学校食堂里虽有炒菜,可囊中羞涩,不敢奢望,只能自带。顿顿咸菜萝卜干,常常吃得反胃。于是母亲在梅雨季节制黄豆酱时,也顺便制作干豆豉,将黄豆煮熟晒干即可。干豆豉可以长时间存放,可直接食用,也可炒食,如干食太硬,可加水泡软。为了增加干豆豉的香味,总是在煮黄豆时加入紫苏叶,这样制作的干豆豉香味浓郁,营养丰富。我们的菜肴也得到改善。心无杂念,一点满足便铭心刻骨,心怀感恩,几许便利则没齿不忘。
紫苏的药用功能更使我对这寻常普通随处可见的野草另眼相看。夏天老中医的竹匾上常晒着紫苏叶,夏末初秋,老中医则不停用一块薄膜收集苏籽。村里有人伤风感冒,吐泻腹痛,老中医总是用干苏叶加生姜或加金银花煮水让其喝下,半个时辰,两三碗热汤,立马病退痛消。谁家媳妇女儿怀孕了,老中医总会告诉其公公婆婆父亲母亲,在孕妇的食物里放些捣碎苏籽,可以安胎理气,增强大人和胎儿免疫力和抵抗力。
夏日夜晚,稻场纳凉,我们带着好奇围坐在老中医的跟前,询问他为什么紫苏可以治病。老中医总是不紧不慢地摇着蒲扇,拿起瓷杯呷一口茶,我来讲个故事,告诉你们。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九九重阳节。华佗带着徒弟到镇上一个酒铺里饮酒。只见几个少年在比赛吃螃蟹。华佗想,螃蟹性寒,吃多了会生病。他便上前好言相劝,一个少年讽刺地说:“老头儿,你是不是眼馋了,我掰一块给你尝尝。”华佗生气地叹了两,声对掌柜的说:“不能再卖给他们了,再吃会出人命的。”
酒店老板把脸一沉:“你少管闲事,别搅了我的生意!”
华佗叹息一声,只好坐下来吃自己的酒。过了一个时辰,那伙少年突然都喊肚子疼,有的疼得额上冒汗珠;有的捧着肚子在地上翻滚。
酒店老板吓坏了,忙问:“怎么啦,得了什么病?”“是不是这螃蟹有毒?劳您去请个大夫来给我们看看吧。”
这时,华佗在旁边说:“我就是大夫,我知道你们得的什么病。”少年们都很惊异:原来这老头是个大夫!央求道:“大夫,刚才是我们的不是,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救救我们吧。您要多少钱都好说。”
华佗说:“我不要钱,我要你们答应今后尊重老人,再不准胡闹!”
“一定,一定。你快救命!”
华佗回答道:“别着急,我去取药来给你们治。”
华佗和徒弟从酒店外的洼地里采回一抱紫草叶,请酒店老板熬了几碗汤,叫少年们服用后,不一会儿,肚子不疼了。他们再三向华佗表示感谢,后来回家后到处向人们讲华佗医道如何高明。
徒弟疑惑道:“老师,您怎么知道紫草能治吃螃蟹中毒的病?”
华佗道:“难道你忘了前不久我们看到水獭吃紫草叶治病的情况吗?”
那年夏天,华佗带着徒弟在一条河边采药。看到一只水獭把大鱼连鳞带骨通通吞进肚里,撑得难受极了。后来,只见水獭爬到岸边一块紫草地边,吃了些紫草叶,又爬了几圈,一会儿便舒坦自如地游走了。
华佗对徒弟说:“鱼属凉性,紫草属温性。螃蟹也是凉性,我用紫草来解毒,这是向水獭学的。”
此后,华佗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散。给人治病中,又发现这种药还具有表散功能,可以益脾、宣肺、利气、化痰、止咳的作用。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他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后来人们又把它叫作“紫苏”了--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老中医讲完故事,还意味深长地说,不光人会用草药治病,动物也会用草药治病。见我们不相信,老中医说,你们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黄牛肚子不舒服或者生虫了,会找艾草吃,平时黄牛不吃艾草。艾草有打虫和消炎作用,黄牛吃了后,就会排虫,治好肠胃炎。小猫过一段时间就会去吃一些像小麦燕麦看麦娘之类的嫩草,吃过后就会呕吐,吐出沉积在胃中不消化的毛球。野兔受伤后就吃黄丝藤治疗,所以黄丝藤也叫菟丝子。蛇莓就是有人看见蛇类受伤后吃了这种果子后治愈了就把它称蛇莓,其实蛇莓无毒,相反还能消肿解毒治疗烫伤作用。原来我们一直认为蛇莓有毒,只能远看却不敢碰。也知道了每一种植物都是一味中药,都有独特的疗效。我们身旁有无数的奇珍异宝,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就像紫苏,不仅丰富了菜肴中药,还丰富了我国灿烂文化。
紫苏古称荏,在诗经里第一次以荏染出现在世人面前,后来衍化成我国最优美的一个词语“荏苒”,也成为了古诗词了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荏苒岁月頽,此心稍已去。”(晋陶渊明《杂诗》之五)。“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唐杜甫《宿府》)。“荏苒星霜换,回环节候催。”(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鳞波流碎月,荏苒年芳歇。”(宋·仇远《菩萨蛮》)。“荏苒露华白,一夜秋窗惊晓色。柳影孤危,残蝉空抱叶。”(宋·张艾《绕佛阁》)。斗转星移,光阴荏苒,苏草一岁一枯荣,文学长河却奔流不息。脱去华丽盛装的紫苏,回归成原来的模样依旧美丽。而我,在岁月蹉跎中,鬓角渐白,双肩披霜,时光荏苒,昨日的少年早已老去,带着龙钟归来,故乡已物是人非,回不到曾经的从前。
“海棠花下生青杞,石竹丛边出紫苏。”(宋·汪元量《贾魏公府》)。“依篱叠堑作人家,西日还将苇箔遮。窗户莫嫌秋色淡,紫苏红苋老生花。”(·仇远《村舍即事》)。“未妨无暑药,熟水紫苏香。”(宋·方回《次韵志归十首》)。紫苏是风景,是秋色,是消暑的饮品,也是平平常常的衣食住行。
“秀才落得甚乾忙。冗中秋,闷重阳。百年三万,消得几科场。吟配十年灯火梦,新米粥,紫苏汤。\\如今且说世平康。收战场。息欃枪。路断邯郸,无复梦黄梁。浪说为农今决矣,新酒熟,菊花香。”(《江城子》·宋·佚名)。紫苏汤,就是贫民的日常生活。一个多次科考落第秀才的不甘,在经过多次碰壁后,终于偃旗息鼓,放下富贵梦,为生计,方下身份,躬耕于野。生命,是一个过程,只有知道自己真正能干什么,想要什么,然后努力去找寻奋斗,唯有内心简单,无过多欲望,一切外界的诱惑与喧嚣,自然也就成了无关之物。
站在六月的时光末端,看绿意盎然的大地,一草一木各具风姿,每一棵草木都有价值,有高大栋梁之才,也有低矮草芥之遗,挺立着就是一道风景。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个家庭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虽平凡,却都在努力经营生活,坚强地挺着脊梁,低调成长,在无人欣赏的角落展现独特的魅力,有风起,带来幽幽紫苏香,回首往事,如梦一般。时值夏至,夏已过半,年亦半载,而今我亦年过半百,心回归至最简单的村居模样,以最自然的姿态,自由生活,活出最真实的自己,让内心开出最快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