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果果枝枝蔓蔓》图书封面
【内容简介】本书为国内首部绝美手绘植物抒情散文,作者以南方特有植物为描写对象,分为花草部、果木部及菜蔬部,结合了博物学、植物学、古文献资料等,引经据典,通俗地介绍了植物特性,其中穿插了这些植物在古诗词中的风姿,更辅以对这些可爱植物的回忆写就了篇篇植物传奇。周小兜的插画清新可爱、不失优雅,与桥东里闲淡的文字相映成趣。
【作者简介】
桥东里
博物学爱好者、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搜狐文化频道主编。
于《南方都市报》《时代周报》《新京报》《东方早报》等主流报刊发表文章数十万字。
2008年至2010年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南方草木”,颇受好评。
2010年至今在《财智生活》开设读书专栏。
艺术中国[http://www.artx.cn]
周小兜
人气插画师。植物及植物手绘爱好者。
1988年出生。自小学习绘画,初中以后开始接受传统绘画教育。毕业后从事平面设计,2009年开始成为自由职业插画师。
【编辑推荐】
作者以南方特有的婀娜多姿的植物为描写对象,为国内第一部结合了博物学、植物学、古文献资料等的植物抒情散文,有意蕴有内涵,且妙趣横生。
作者桥东里在多种报刊、网站发表文章,开设专栏,“南方草木”是他最受好评的专栏之一。
绘者周小兜为网络人气画师,擅画植物。本书的插画作品清新可爱又不失优雅,与桥东里闲适典雅的文字风格相映成趣。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花花果果枝枝蔓蔓
作者:桥东里 著 周小兜 绘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4831
定价:42.00元
类别:随笔 散文
【美文精选】
夹竹桃
明知花有毒,偏向髻边簪
在我们常见的绿化植物里,夹竹桃是最得人惊的一种。无他,只因其有毒耳。
吴藕汀在《药窗诗话》里写道:“俨然君子影疏萧,名傍武陵渔父桡。不想无常催命客,满身肉色退红娇。”第一句是说“夹竹桃”名字里的“竹”字,第二句是说“桃”字,后面两句就是在说夹竹桃的毒性了——“无常催命客”,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面一些狠角色的诨名。
在文章里,吴藕汀引用了《桂海花志》《品芳录》《花木小志》诸书,然后说“且看各家所述,均未述及这花的性质”。确实如此。清初的陈淏子写《花镜》,丝毫不提夹竹桃有毒;吴其濬在《植物名实图考》里说“足供盆槛之玩”;民国的黄岳渊、黄德邻父子合著《花经》,倒是说到了,不过就两个字,“性毒”,其余文字都在津津乐道于红花夹竹桃“豪家贵族最宜移植之”,白花夹竹桃“书斋轩前,栽植雅适”,将危险置之度外。想必直到民国科学稍微普及之后,夹竹桃的毒性才有人留意。
夹竹桃有多么厉害?这么说吧,根、茎、叶、皮、花,它浑身上下就没有可以放进嘴巴里的部分。《南宁市药物志》说,夹竹桃“苦辛平有小毒”;《广州植物志》说,夹竹桃科的夹竹桃属的夹竹桃种(说起来像绕口令)“本种全部有毒,牲畜食之,常可致命”,不仅是“有小毒”这么简单。
我从小就看惯夹竹桃。在两广许多城市的道路两旁,夹竹桃是种植来点缀城市风景的主力花种之一,开起花来,红灿灿一片,不输于春天的桃花。我想,人们之所以明明知道它有毒,却依然重用它,也许是无法抗拒它的美。何况只有直接服用才会中毒,它种在城市里,还可以净化空气,其实算是一种有益的植物。
杭州人陈淏子说,康熙年间的女子在五六月间还把这种花插在头上,与茉莉和发髻搭配,“娇袅可挹”,性感极了。爱美的女人连命都不要了,古今皆然。
夹竹桃,既不是竹也不是桃,不过长得和这两种都有点像,像桃的是花毫无疑问,但是像竹的是哪个部位,可就分成两派了。
一派认为是叶。陈淏子说,“花似桃,叶似竹”。吴其濬也说,“花红类桃,其根叶似竹而不劲”,似乎把根也捎上了。周亮工显得有点保守,只敢在《闽小记》里说,“叶微如竹,花逼似桃”,稍微有点像而已。
另一派认为是茎。屈大均说,“枝干如菉竹而促节,故曰夹竹”,以竹为名是因为枝干而非叶子。他的诗集《翁山诗外》有一首咏夹竹桃的五律,颈联是“况有檀栾节,看同绿玉疏”,说的也是这件事。他认为,与夹竹桃的叶子相似的是柳叶,因此又叫做桃柳,夹竹桃实际上有七分像柳,只有三分像竹,所以叫夹竹桃而不叫夹柳桃。
说实话,虽然夹竹桃的叶子确实比较像柳叶,但是这个解释有点不能让人满意,人们取名难道反倒是用比较不相像的事物吗?就像胖头陀是瘦子、瘦头陀反倒是胖子?
和屈大均不谋而合的是谢堃。他在《花木小志》里说,夹竹桃“山东名柳叶桃,盖其叶似柳而不似竹也”,干脆直接说叶子不像竹叶。
到李渔这儿,他连把竹和桃两种植物相提并论都感到不爽。他说:“夹竹桃一种,花则可取,而命名不善。”他的理由是“以竹乃有道之士,桃则佳丽之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合而一之,殊觉矛盾”。
这真令人发笑啊。李渔一辈子追求声色之欲,还写了《闲情偶寄》来教人怎么鉴赏小脚,想不到他自己却认为有道之士与佳丽之人不应该摆在一起。难怪吴藕汀要说他“未免偏颇”,不足取也。
元代的画家李衎写有一部《竹谱》,也写到了夹竹桃。他说夹竹桃从南方来,叫做拘那夷,又叫拘挐儿。这名字听着就有点像梵语译音。后来黄氏父子在《花经》里就说,夹竹桃原产于东印度。
《花经》介绍了夹竹桃的四个品种,分别是红花、白花、黄花和银边叶。在南方,单是红花就还有大红与粉红之分。《广州植物志》说白花夹竹桃乃是红花夹竹桃园艺栽培的一个变种。黄花夹竹桃我之前提到过,它的果子可以用来刻成“日本头”给孩子玩,据说在西印度它的种子还用来做小饰物,比如耳环或项链的坠子。不过在科学分类上黄花夹竹桃与夹竹桃分属不同的两属。
夹竹桃花开时像桃花,花谢时则完全不同。桃花飘零而落,散作一瓣一瓣;夹竹桃则朵朵不分,所以又叫做“地开桃”。屈大均对这个特点赞不绝口,他说:“落至二三日,犹嫣红鲜好,得水荡漾,朵朵不分,开与众花同,而落与众花异,盖花之善落者也。”看来,要博得文人的心意,花不仅要开得好,还要落得妙。
不独屈大均,文人们对夹竹桃的印象都不错。谢堃见夹竹桃的花终年都开得很盛,就很鄙视江南其它草木花期短而易谢,说它们“真傀儡耳”;周亮工则常常边赏夹竹桃边对朋友说,这就是陶渊明赋闲情的情形了,千年之后我也追随一把——他可丝毫不在乎陶渊明从来没见过夹竹桃的事实啊。
清代的《燕台口号一百首》有一首写道:“黄菊枝枝接野蒿,花儿匠又试新刀。人生不识仙源路,只合多栽夹竹桃。”注解说“夹竹桃价贱而经久,人多购之”,根据这个描述,说的应该就是今日的夹竹桃,但是它又怎么会生长在旧时的北京呢?不得其解。
到了当代,喜爱夹竹桃的有季羡林。他写过一篇散文《夹竹桃》,开篇就说:“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可惜今天没有人把夹竹桃当作观赏植物来看了。
转自:艺术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