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对“乡土文学”是这样说的: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文、王任叔、台静农等。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这是百度对“乡土文学”的总体界定,然后她又进一步将其概况、文学特点、文学流派、有影响的作家一一列出如下:
乡土文学,又称乡土小说。据考证,在现代中国,关于“乡土文学”的阐述最早来源于鲁迅。他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说“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尽管鲁迅对“乡土文学”未做出正面的定义,但他勾画了当时的乡土小说的创作面貌。当时的乡土文学的作家群体多寄寓在都市,沐浴着现代都市的文明,领受着“五四”新潮的洗礼。现代文明和进步思想的烛照,几乎成为当时作家书写“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创作准备。
1936年,茅盾更进一步指出“乡土文学”最主要特征并不在于对乡土风情的单纯描绘:“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一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所谓“乡土文学”,往往让人联想到某种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常常成为乡土文学恬静怡人的意境,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黄狗更是时常作为一种乡土文学的典型背景,昭示着乡土文学所可能具备的某种超然的美学特征。不过,乡土文学中也亦时常出现粗犷的民俗,剽悍的民风,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所以,如果认为乡土文学只是叙述心灵的净土或只描写诗意的田园风光,显然不够全面。
“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有鲁迅、鲁彦、许钦文、蹇先艾、台静农、许杰、彭家煌、沙汀、艾芜、孙犁、赵树理、沈从文等;当代作家刘绍棠、韩小功等。
“山药蛋派”与“荷花淀派”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最著名的文学流派,更是“乡土文学”的典范无疑了。
从百度的介绍来看,我们对“乡土文学”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我们认为,只要你是来写“乡”的,而且又带有那“乡”的“土”味儿,那么你的作品就一定是“乡土文学”了!不管你那“乡”是海南岛的椰乡,还是大兴安岭的林乡;也不论是西北高原的窑洞之乡,还是东海之滨的鱼米之乡,只要你是来写乡村生活题材的,那就绝然是乡土文学了。
“乡土文学”亦即乡土小说,那么她都是来写乡村的什么呢?这也是我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乡土小说既可以写乡村的风土人情,它包含了“奇趣盎然、野气扑人的田园诗意,月下小景、水乡夜色或空灵雨景”,也包含着“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老人、女孩和黄狗”等等;更可以去写“粗犷的民俗,剽悍的民风,甚至是野蛮的陋俗、愚昧的乡规和残酷的阶级压迫”;还可以去写乡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并揭示出造成这种生活结果的社会原因。总之,就是“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
我们大家来想一想,鲁迅的《故乡》、彭家煌《怂恿》、王任叔《疲惫者》、许钦文《疯妇》、台静农《地之子》、沈从文的《边城》等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那么茅盾的《春蚕》不照样是乡土文学的典范吗?赵树理、孙犁两位大家的作品更是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啊!就连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谁又能说不是“乡土文学”呢?
由此可见,“乡土小说”到底应写什么的问题应是一清二楚了。
有人说“乡土文学是引领世界文学的文学”。我们认为这种提法是很准确,也很科学的。首先,从理论上我们能找到支持啊,我们经常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就是很好的理论,这里的“民族的”,小而言之,就是“乡土”的嘛。其次,从实践上看,你从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去观察,大都是写本民族题材的作品获奖的。莫言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例子,你去读读他的一系列作品,无不散发着“高密东北乡”的泥土味儿,就像贾平凹的作品有一股“商州”味儿一个样的。可见“乡土文学是引领世界文学的文学”是有道理,也充分说明“乡土文学”在文学中的地位何其重要,其生命力是何其持久与旺盛啊!
用现代人的思维与眼光去看待“乡土文学”,我们想是否应将其外延扩大一下呢?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专家、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乡土文学”就是“乡土小说”,也已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定论,这是上世纪的研究成果,也是百度上至今仍用的诠释。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事物大都在变化,这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因而,我们认为“乡土文学”在内涵(作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扩大一下体裁,应该是能说得通的,比方把一些表现乡村生活题材的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都吸收到“乡土文学”里来,不仅消除了原来“乡土文学”体裁单一的现象,而且更为比较合理,能满足人们的不同审美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对“乡土文学”的论述不尽完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欢迎朋友们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