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一门文武两“状元”,武魁、进士第两牌匾同挂一座房

  • 编辑: 觅涯文化
  • 发表于: 2014-09-16 14:36
  • 字数:761
  • 人气:1693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平里店镇贾邓杨家村杨守元家的门楼上挂着两块写有武魁、进士第的清朝牌匾,很是壮观。昨天上午,记者驱车来到贾邓杨家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记者找到了这户人家。


  刚刚步入台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底用黄字刻着“进士第”三个大字的牌匾挂在这座房子门楼前,旁边没有任何备注。接着穿过这座门楼后,步行7、8米,又有一个门楼赫然屹立在记者面前,它的上面也挂着一块牌匾,匾上写着“武魁”两个大字,它的样式与前面牌匾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旁边标注着一些文字。右边刻着“钦命兵部侍郞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省等处X敬铭为”左边刻着“甲子科武举杨景昌立”


  一户人家同时怎么会有两块牌匾呢?据支部书记鲍耀山讲,这户杨姓人家同一时期出了一文一武两个“状元”,牌匾都是那个时期发给他们的,现在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历史了。鲍耀山接着说,“武魁”牌匾是哥哥杨景昌得的,“进士第”牌匾则是弟弟杨奎昌得的,兄弟俩一文一武都在浙江一带当官。


  据村里的一位百岁老人杨旭忠说,在明清时期,全国各地习武成风,高手林立,“武魁”不同于文进士,文进士是各考各的,互不影响,最后通过统一评卷排出名次,但是“武魁”不一样,需要对抗比赛进行淘汰,没有真功夫是很难中进士的,所以,中“武魁”实际上要比中文进士要难。现年88岁的杨守元的母亲张秀芹说,清朝时期,先是哥哥杨景昌中了武状元,之后,弟弟也中了文状元,虽然他们在外地当官,但这里才是他们的正式宗祠,所以他们中了状元以后,仍把清朝发下来的牌匾都留在了老家。


  现在,杨氏后人们很珍惜祖辈留下的这两块一文一武的牌匾,他们为自己的祖辈曾这样辉煌过,而感到深深的骄傲和尊重,同时村里也大力保护这两块牌匾,今年修路,为了绕开家里的门楼,修在他们家门前的这条路还是在这里打了个弯。村民们说,他们要保护好这两块牌匾,这是他们村永远的骄傲。(于国英)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

作者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