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名人墓保护刻不容缓
@江南动车万军:上饶铅山县的辛弃疾墓年久失修,可谓“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1959年,辛弃疾墓被列为省重点保护文物。对铅山来说,辛弃疾是一张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如今其墓地却荒凉破败。
微追踪
8月6日,记者联系上铅山县文广局,对方称辛弃疾墓虽落寞,但并非年久失修。只是由于地处偏远山村,墓冢旁杂草较多。辛弃疾墓虽未沦落到荒凉破败的地步,但与他在历史及文坛上的地位相比不相称。我省部分名人墓消失确是事实,名人墓保护刻不容缓。
偏僻落寞的名人墓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留下名篇无数,时至今日,稼轩词依旧让人久久回味。辛弃疾被罢官后闲居上饶20多年,最后卒于铅山,葬于该县永平镇陈家寨乡。
面对网友质疑,8月6日,铅山县文广局办公室主任余丽耘向记者回应,辛弃疾墓虽落寞,但并非年久失修,该局每年都会联合县博物馆及永平镇政府对辛弃疾墓进行维护。只是由于辛弃疾墓地处山村,位置偏远,墓旁有时杂草较多,显得有些落寞。
记者从永平镇政府工作人员应春霞提供的现场照片上看到,辛弃疾墓比较简陋,10余级的大理石台阶上,墓冢杂草丛生,“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已经斑驳,墓碑甚至不如普通墓。
据应春霞介绍,2012年,上级政府曾拨款20万元对辛弃疾墓进行维修,外围已使用花岗石加固,为方便人们前来祭奠,墓前还铺设了一条公路。铅山县博物馆馆长钟文良透露,辛弃疾墓早在1959年就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价值开发缓慢
有专家认为,辛弃疾墓虽未沦落到荒凉破败的地步,但与辛弃疾在历史及文坛上的地位相比,依旧是不相称的。
余丽耘说,辛弃疾墓在铅山乃至上饶都属文化地标,但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未得到完全开发。目前,只有少数文人墨客及辛氏后人在清明节等特定节日才会前去观瞻,专程前往辛弃疾墓的普通游客寥寥无几。
在余丽耘看来,这和辛弃疾墓规格不高、面积过小、位置偏僻且附近旅游资源缺乏的现状密切相关。
应春霞介绍,目前资金不足,只能对辛弃疾墓进行日常维护,要想开发成旅游景点,还需更多投入。据了解,目前辛弃疾墓景点规划工作正在进行,相关部门已完成地形测绘工作。为吸引游客,辛弃疾墓前的公路也在不断拓宽,但打造景点需要提升接待能力,更要相关配套设施的支持,如此一来,耗资巨大,各方面动力不足,工作进展缓慢。
名人墓保护任重道远
辛弃疾墓的现状和困境是我省名人墓保护的一个缩影。南昌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工作人员表示,名人墓的维护需争取上级经费,且认定困难,保护更是困难重重。不过,该工作人员强调,文物保护单位对已认定的名人墓都会妥善保护,不少古墓依然留存。
据了解,南昌曾有包括徐孺子墓在内的7大名人陵墓,但除徐孺子墓还有些许遗存外,其他墓已经消失。2013年,徐孺子墓墓碑剥落严重,墓碑上文字模糊,旁边护栏上常有市民晾晒衣物。2010年,上饶陶母墓因房地产开发,在一片争议声中最终夷为平地。如今高楼傲然树立,古墓荡然无存。
修水县的黄庭坚墓与周边景点结合,以乡村休闲、生态观光、山居度假为定位,已打造成以黄庭坚文化品牌为核心的旅游区。今年7月,总投资1.22亿元的旅游开发项目落户修水,旅游区生态人文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而九江县也已围绕陶渊明墓打造桃花源景区,《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旅游体验。但与此同时,我省部分名人墓消失确是事实。
名人墓的落寞,从历史、文化与社会等方面来看都是损失。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夏汉宁认为,辛弃疾墓的落寞令人扼腕叹息,目前,散落在我省的一些名人墓保护刻不容缓,一方面政府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另一方面还要落实保护资金,此外全社会也应提高保护意识。有条件的名人墓可开发旅游资源,走市场化运作道路。部分名人墓葬虽无旅游价值,但保护不能仅仅从经济价值考量,更应重视文化价值。
来源:江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