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课本“去中国化”与中国文化的未来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4-09-29 18:37
  • 字数:1097
  • 人气:1295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上周五(919日),笔者撰写评论《课本“去中国化”折射的是教育观问题》。此文一经网络转载,引来多方议论。赞同笔者观点的就不说了,而持不同意见的则认为“耸人听闻”,“言过其实”,“拍领导马屁”,归纳起来就是中小学课本删除中国古典诗词精华不是什么大事,不能领导人说什么你马上就附和着评论,还有贬损说“如果诗词有生命力,不是小学一年级删掉几首古诗就能灭绝的,杞人忧天而已”,等。

  从中小学课本删除古诗,习近平总书记谈到教育的“去中国化”问题。这些利用教师节看望教师之机讲出的话,相信不是总书记的即兴之言,而是经过观察与思考以后有针对性的观点,是大事。而笔者所发评论对中国教育观提出诘问,也并不为过。再看看习总书记9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我们不难看出,以执政党总书记、国家主席身份讲出的“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等思想,都是在强调传承传统文化,在倡导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文明乳汁,发展壮大中华民族。

  中小学课本“去中国化”问题的严重性,有事实的例证。据《羊城晚报》报道,曾编纂过三套境内外中国语文教材的老教授曹础基透露,在全球华人汉语语文教材中,中国内地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是最少的。另据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旅居加拿大91岁的诗人叶嘉莹女士说,中国以外的人对中国古典文学、包括古诗词的学习的人,比中国本土的学生要主动。中国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古诗,没有真正的感情和感动。这两位学者所表达的,恰好反映了中小学课本“去中国化”所取得的“成果”,中小学阶段没有教育,因此也就没有感情和感动。

  忧思中小学课本删除古代诗词精华篇章,不是杞人忧天。中小学教育是人生第一课,第一课接受的内容,是会深深地影响到一生的。汉字是世界上传承数千年而存在和使用的两种文字之一,古典篇章正是汉字、汉语和精神思考的具象流传。两千多年来,历代皇帝都注重修典编纂古籍善本,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绵延永续的必要工作,是历史长河之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座谈时明确表示,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些话,教育界的人士应该仔细研读。一个“嵌”字,告诉我们,只有从中小学开始给予教育,才能达到“嵌”的效果。

  网络发达时代,浏览已成为常态,而主动的、课本的学习已经被挤得空间很小。在此时期,中小学课本又忙着不断地把古典精华诗词散文删掉,不断地把鲁迅文章筛出,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是很悲哀的。这绝不是耸人听闻,也绝不是杞人忧天。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