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诺奖公布之后,国内出版业的反应似乎并不热烈,诺奖得主的作品并未成为出版热点,各大图书网店上,关于莫迪亚诺的作品也寥寥无几。
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莫迪亚诺无疑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甚至于多数文学爱好者也仅仅是听过他的名字,而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即便是获奖之后,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文学奖经济,曾经在中国出版市场中非常火热,在上个世纪乃至本世纪前十年,诸多著名的文学奖曾经都是出版业关注的重点,不论是国际性的诺贝尔文学奖、布克文学奖等,还是国内的鲁奖、茅奖。在严肃文学日渐边缘化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奖支撑着严肃文学的出版。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纯文学没落便成了一个被反复关注的问题。不仅仅是阅读者逐渐减少,在出版市场上,严肃的纯文学,在日渐庞大的出版市场上也逐渐没落,越来越小众化。20年来,出版业出现过无数热潮,历史热、理财热、励志热、国学热等,但没有再出现过一次纯文学出版的潮流。也唯有每年有数的几个著名的文学奖,才能激起一点儿文学的浪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文学奖维系的纯文学出版市场似乎也在渐渐萎缩,严肃文学出版物的境况愈加艰难。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出版市场正在变得更加庞大。然而,对于严肃文学来说,庞大的出版市场并不意味着文学出版的繁荣,在文学奖的魅力逐渐消退之时,还有什么能够支撑文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