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
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作品注释】:
⑴青泥:指青泥岭,又名泥功山。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古为入蜀要道,道路崎岖曲折,坎坷难行。
⑵白草:枯草。连云栈:栈道名,在陕西汉中地区,全长四百七十里,为古代川陕地区栈道。
【作品韵译】:
眺望长安,前程一片渺茫,鬓发已银白斑斑,追随那南来北往的征雁,经历多少险难。泥泞路滑青泥岭,蜀中天险小剑关,红叶纷飞湓江岸,白草飞沙连云栈。得了个半纸功名,穿越风雪千山。
【作品评析】:
此曲表现了作者对仕途功名的厌倦和否定,流露出对社会的不平和感慨。“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开头两句,点出滞留“客中”的缘由。前程渺渺和鬓发斑斑,直贯全篇,已充分显示出作者的哀愁与失望。“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二句概述奔波仕途的艰苦。由此生发,笔随意转,接连使用了“青泥小剑关,红叶湓江岸,白草连云栈”这样三个对仗工整的短句,形成鼎足式的对语。具体描写“艰难”之状。用人们所熟知的天险,作形象具体的比喻,可见多年来南北漂泊之苦,说明人生旅途中艰险。这三句是用典的手法,化用前人诗句。“青泥”语连李白诗意。李白《蜀道难》有“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描写。“红叶”“湓江”暗用白居易《琵琶行》诗意。白诗云:“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又云:“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白草”,用岑参《过燕支寄杜位》“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诗句意。这三句对仗工稳精妙,关合古人诗意,并具有丰富的内涵,有时间的交织,又包含空间的延伸,是全曲最精彩的部分。最后“功名半纸、风雪千山”,用了一个对句,以深沉的慨叹作结,尤觉悲愤之至,也流露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
【作者简介】:
张可久(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现存作品有小令八百五十五首,套数九套,为元人中最多者。其散曲多为欣赏山光水色,抒写个人情怀和应酬怀古之作。作品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字句和美;融合运用诗、词作法,讲究蕴藉工丽,而且常常熔铸诗词名句,藉以入于典雅。明清以来颇为文人推重,《太和正音谱》誉之为“词林之宗匠”。有《小山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