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日 剪纸、刺绣、皮影、木版年画、泥塑、面花、陶瓷、画工粉本、手绘门帘、农民画,一个个精美的陕西民间美术1日亮相国家图书馆,继2004年陕西优秀民间美术作品晋京展览时隔10年之后,这是对陕西民间美术近年来的面貌与成就做了一次全面梳理和汇总,也拉开了“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本次“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晋京展演包括 “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陕西民间美术精品展、大型原创杂技剧《丝路彩虹》以及将陆续在京演出的以陕西秦腔为代表的地方稀有剧种中青年演员优秀折子戏展演等系列活动。
作为72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的发源地,陕西文化主管部门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挖掘弘扬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陕西传统文化资源,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贡献力量。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陕西历史悠久,“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陕西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辉煌篇章。新时期以来,陕西文化秉承雍容开放、豪迈进取、与时俱进的风尚与品格,以面向未来、放眼世界的胸怀繁荣发展,生机勃勃。他希望首都观众随着秦风秦韵一起走进陕西这片神奇的土地,领略秦地秦乐的神秘风韵,聆听八百里秦川的雄浑交响,领悟流淌在三秦儿女血液中的精神气质。
11月1日晚在国家图书馆上演的“国风·秦韵”民族音乐会,既包含由秦腔、碗碗腔、陕北民歌等元素融合而成的民族管弦乐,又包含了华阴老腔、韩城五元鼓、富平阿宫腔、子长唢呐、合阳线戏以及陕北民歌在内的单项艺术表演形式,《长安社火》《丝路遐想》《闹红火》民族管弦乐经典曲目演奏,《五哥放羊》《一对对鸳鸯水上漂》陕北民歌演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华阴老腔《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陕西稀有剧种阿宫腔《王魁负义》选段的表演,一首首荡气回肠的秦风秦韵、一曲曲高亢激昂的民俗民乐带领观众走进丝绸之路新起点,充分领略古都长安、大美陕西的神采风韵。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和闪亮因子,陕西民间美术资源丰厚、品类齐全、风格多样、技艺精湛、民俗内涵深刻,其中东路皮影、陕北剪纸、大荔面花、民间刺绣在全国都占有首屈一指的地位;木版年画、泥塑等民间艺术体现了浓郁的地域特征;画工粉本、手绘门帘、安塞农民画等彰显民间绘画的稚拙与朴实。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这次陕西民间美术精品展展出的作品是从几万件收藏中遴选出的精品,绝大部分为陕西省艺术馆的藏品,少部分为向相关地县文化馆和民间藏家征集所得。
11月3日和4日演出的原创杂技剧《丝路彩虹》,因其将丝路爱情故事与杂技剧完美融合的创新艺术风格,获得了陕西观众的一致好评,全剧分为“舞动长安”“大漠楼兰”“梦幻敦煌”“魅影波斯”“相约罗马”“丝路彩虹”等六幕场景,分为“盛唐宫廷”“鼓上霓裳”“足尖飞鼓”“长袖击鼓”“美酒壮行”“将士出征”等27个章节。以大唐商队从长安到罗马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为明线,以商队头领李将军和罗马公主爱丽丝的爱情故事为内在发展线索,穿越千年,讲述了一段唯美、浪漫、传奇的爱情故事。
本次“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展演活动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化厅、国家图书馆共同主办。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