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希望在明天 八

  • 作者: 绯云绛雪
  • 发表于: 2014-11-06 08:38
  • 字数:1984
  • 人气:1391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八

  这几天昭南家里真是雪上加霜,本来钱就紧巴,这回又碰上顺明老汉生病——因为辛辛苦苦攒的钱买来的化肥,却是假的,所以才把老汉气得一病不起。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又添了几分拮据。

  顺明老汉躺在床上,整天也不说话。只短短的几天,便消瘦了很多。这个家庭不能兴旺,全是我的责任啊。他总是这样想。

  哎!也真难为他了,谁让他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呢!老伴儿看他整天唉声叹气的,心里也很堵得慌。这个传统的农村妇女一向是以“夫纲”为指导,尽心尽力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

  “我看你不如去县城看看昭南吧,上回看孩子回来瘦了许多,我真是担心,正好你身体也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一下吧。”昭南娘说道。

  “看看昭南是应该的,不过我就不用去医院了,又不是得的啥要命的病,走动走动就好了。”

  “爹,我陪您一块儿去吧。”昭萍说道。

  “也好,不过你见了昭南可别给他说家里的这档子事儿,省得他分心,不好好学习。”

  在这天傍晚的时候,终于又见顺明老汉出现在田间的地头上,明天就要去县城了,也憋了好几天了,出来走动走动。农村人嘛,田间就是他们的“公园”。他们到“公园”就注意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庄稼长得不好。可是今年,郑老汉看着光秃秃的土地和发白结块的土壤,只有不住的叹息:“唉,要是往年的时候,这小麦早都该上得绿油油了。”

  “顺明哥,在那转悠啥哩?”

  顺明老汉回头一看,原来是村支书,本族兄弟郑顺平,便招呼他过来坐会儿。郑顺平挨着他坐下,两个人却过了好一会儿都没有说话,都只是看着眼前的土地发楞。

  郑顺平今年有四十五六岁的样子,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已经成家另过,女儿和昭萍同岁,都还待字闺中,小儿子还在上初中。郑顺平在文化大革命前,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记工员,但在文革时,由于他表现极为活跃,很快便由小队长、大队长爬上了支部书记的高位。文革结束后,据听说上面要审查他,但这家伙似乎上面通着天呢,那大队支书的位子,楞是让他直坐到了现在。

  “顺明哥,你看这事……”还是郑顺平先开了口,他指的是村民们这次买到假化肥的事。

  顺明老汉叹了一口气,递给他一只烟:“唉,事情都这样了,还能咋办?这眼看着好时节都要过去了,庄稼不长,明年就得喝西北风啊!”

  郑顺平说:“自从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包产到户,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现在都快九十年代了,我们村大部分人还是那么穷。”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也不知道胡俊海那小子积了什么德,偏偏让这小子那么顺。”——他岔开了顺明老汉的话题,因为那化肥是村里出面给订购的,现在化肥出了问题,最脱不了干系的就是他。

  一般来说,钱与权是最容易勾结到一起的,但这郑顺平为什么对胡俊海那么不满呢?

  原来,郑家坳是清朝嘉庆年间,由山西一带的农民翻越太行山到这里落户而建立的,这群郑家坳最早的居民,都姓郑,也可以说他们是这里的原住民。而到了光绪年间,由于八国联军进攻平津地区,使得那里的一些居民纷纷向西逃难,其中有一个胡姓家族,便来到了郑家坳的村边不远的地方定居。郑家坳原来的郑姓居民,当然不欢迎这批外来的“侵略者”,自此,胡郑两家就一直不是很和气,甚至连婚都不通。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由政府出面调解,并且把两个聚集点重新归纳为一个村,但还是沿袭了原来的村名郑家坳。

  虽然郑胡两家成了一个村的村民,但仍然是面和心不和,在文化大革命时候,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两家各尽所能的去想方设法的去挖对方的“反革命”污点,在生气中也消极怠工,使得经济在本来就不景气的大环境中急速倒退。后来郑顺平当上了村支书,胡家人当然对这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不服气,但他们家胡玉海当了村长后把胡家的不满压了下去。

  改革开放后,胡俊海要贷款办煤矿,胡玉海积极支持,但郑顺平却坚决反对。可胡玉海还是以村上的名义为胡俊海贷了款。村长不听书记的,让郑顺平很是着恼,没想到这胡二疤还真成了气候,这郑顺平没抓到胡玉海的小辫子,对胡家就更憎恨了。这种狭隘的家族观念严重的影响了郑家坳的经济发展,眼看着周围的村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而郑家坳除了胡俊海这“一枝独秀”外,其余的村民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原始的男耕女织生活。

  顺明老汉没跟着他发表什么言论,他不喜欢背后对别人说三道四。

  郑顺平见他不吱声,也不好再说什么,赶紧改变了话题:“昭南在城里上学还可以吧?咱郑家就靠他来光宗耀祖了,我那小子是不行的。”

  “行不行,反正这钱是花了。”顺明老汉磕着烟灰。

  “教育投资,值得的,现在国家形势一天天看好,有了知识将来就能干大事情,那钱还不是来的快吗?到时候,小车来小车去的,你们老两口恐怕都不愿在咱这小山村里呆了。”

  顺明老汉又不吭声了,他在看着不远处的一处破房子,那是郑家坳小学。

  郑顺平顺着老汉的目光看到学校,脸上显现出一些羞愧的神情,起身说道:“我还要到别的地里看看,所有的村民都受了假化肥的害。”

  顺明老汉也站起来,说:“我也该回去了”随即拍拍身上的土,蹒跚的向家里走去。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