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岳飞被杀,是世界历史的真正转折点

  • 编辑: 织梦无涯
  • 发表于: 2013-07-21 18:24
  • 字数:4845
  • 人气:1578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1,两宋的历史结局是彻底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什么没有什么养马地,也不在于对手有多强大,契丹和金的武力,从来就没有越过匈奴和突厥,匈奴和突厥都曾经横行欧亚大陆,影响到今天,而契丹和金只能算对中华历史有重大影响的民族,(俄语中,中国的读音基本就是契丹)契丹大部完全同化在北方汉人中了,金一部分早在明朝就被同化,另一部分留在东北建立后金,入关后汉满相处三百多年也基本被汉化,满语,还能日常继续运用的不到100人,而且都是老年人了。
  世界古代史近万年,是冷兵器为主的时代,主要靠人和马的体力来战斗,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面对面的格斗中,支持战斗力的,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力,就是尚武精神。两宋其实是就是彻底失败在缺少尚武精神上。北宋有靖康之耻;南宋被彻底灭亡,崖山之后无中国,典隶之后无汉人,说法虽然偏颇,但却基本是事实。我搞过文物,搞文物你会发现,宋唐以前的文物是比较罕见的,尤其是文书资料,只要是真品,不论品相,一般都是珍贵文物,数量罕见,而明清以降的文物,却是车载斗量。只有皇家或名家的文物,才算珍品,而元朝的文物尤其是文书类,极其罕见。元朝在文物史上,几乎就是个冰河时代,相当于地质历史上的生物大灭绝。南宋的灭亡,对中华文明几乎就是毁灭式的,崖山之后无中国,并非虚言。只因为蒙古后来完全在中华境内一段时期,蒙古族也是中华民族之一,所以我国把元朝当做正朔,这从明太祖就开始,故元皇帝同享对前朝的祭祀,而其他世界上任何被蒙古侵略过的国家,没有一个把蒙古占领期朝代当做他们的正史。蒙元的屠杀,其实对欧亚各国的文明都是一次实打实的毁灭。甚至中亚一些国家,到今天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数量都没超过蒙古西征以前。当年若不是大汗蒙哥在四川合州钓鱼城被飞丸打死这个偶然事件(可能是杨过用神功发射,呵呵),西征的长子们返回争夺大汗位,整个西欧乃至于英伦免遭蒙古铁骑的涂炭,什么文艺复兴,什么工业革命,什么大航海时代,什么日不落帝国,统统报销,世界近现代历史,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2,若不看武功,两宋在整个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可以算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经济之发达,商品之丰富,文化之繁荣,可以说超过了改开前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



  北宋已经呈现出经济繁荣的胜景,开封人口超过百万,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城市,一部清明上河图,把北宋的繁荣发达跃然纸上;南宋虽然偏安,领土大面积缩小,就凭南宋区区数省的国力,凭借海外贸易,靠泥土换白银(景德镇原名昌南镇,瓷器被称为CHINA,也是昌南的谐音,一个镇名成了中华帝国的英文名称),还有蚕丝茶叶等特产,每年仅官方正式收人,居然超过8000万两白银,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估计占当时全世界GDP的70%以上,为何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明朝奉行海禁,国家税收主要靠国内一亩三分地的农业赋税,终明270多年,明政府几乎没有超过年收人2000万两白银的年景,后来的清朝,康雍乾三代,号称康乾盛世,jiujin.cn 尤其是乾隆年间,国力和财力都达到鼎盛,和珅的贪腐大家都知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和珅家产达到10亿两白银,相当于鼎盛时期清全国财政收入的20倍,也就是说,鼎盛时期的清政府,一年全国财政收入是5000万两白银(英国同时代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但乾隆朝末期的GDP仍然占当时世界GDP的三分之一强,若南宋的年入8000万两白银,绝对可以超过当时世界GDP总值的70%以上),康熙年间,国库年收入一般才数百万两,雍正大力整顿国库和税收,经过60多年到乾隆中后期,才达到5000万两白银的年入,乾隆以后,清朝逐步衰败,鸦片战争前已经开始银荒兵弱,鸦片战争后,更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到后来老佛爷竟然靠向外国银行贷款,靠向国内钱庄借贷维持体面,清皇帝退位,居然还拖欠同仁堂200万两白银的药钱,财政崩溃可见一斑。



  民国几十年,更是靠借贷和搜刮过日子,袁世凯借钱,孙中山借钱,蒋委员长更要借钱,GMD倒台前,弄的法币彻底崩溃,创货币贬值的当时之吉尼斯纪录,民国财政一塌糊涂。



  由此可见,早在800年前的南宋,财富指数已经达到了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算上民国)的顶峰,此后700多年基本和某股市一样是节节低了。



  两宋不但财富达到顶峰,而且文化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也超过了以后数百年,文化不必细说,宋词的成就大家都知道,论文化名人的功底,皇帝都能登峰造极,宋徽宗的书法绘画水平,后来的江南四大才子和他老人家比,基本就是渣,皇帝都如此,专业文化人就不必多说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王安石,范仲淹,不论文章才气,皆冠绝古今。



  两宋社会的文明程度,别的不说,就看社会顶层的政治文明和司法文明,两宋也超过了以前和后来的朝代,从宋太祖开始,就实行杯酒释兵权,让功臣有善终,这和后来的火烧庆功楼大肆杀戮功臣比起来,文明的多了,宋朝的科举制度,文官制度,刑法制度,后来的朝代基本没有什么超越,宋朝基本没听说什么扒皮萱草,凌迟处死,满清十大酷刑什么的,更多的刺配从军了事,有少杀慎杀的现代司法精神萌芽。



  程朱理学,也达到中国古代哲学思辨的巅峰。



  宋人的心理气质,可以从其文艺作品中找寻,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特别是中原汉人的心理基因。赵匡胤祖籍河北,可算是典型的北方汉人,宋词的婉约细腻,就是宋人细腻感情的体现。我认为有几句体现的最好: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是北宋鼎盛时期宰相晏殊的旧作,对宋人,特别是上层文人的婉约恬静,多愁善感,自我封闭,与世无争的特点,体现到了极致,我个人称之为“四合院”心态,虽然平和委婉,但也缺少了雄武上进的风骨,这种心理,到今天也是中国人的心理基因之一。



  3,就是这个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历史巅峰的两宋,却惟独缺少一样——尚武精神。曾经发誓不杀大臣的南宋朝廷,却杀了一个最伟大的武将——岳飞岳鹏举。这一千古奇冤,决定了两宋最悲惨的结局,让中国人经历了最黑暗的时代,也成就了世界历史的大转折。



  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方,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在人类大航海发现美洲新大陆前,欧亚大陆及其毗邻地带的历史,几乎就是人类历史的全部。



  从大兴安岭往西,经过蒙古高原,哈萨克草原,直到南俄和乌克兰大平原,是延伸万里的草原地带,草原地带往东西南三面,是农业地带,而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几乎就是草原民族和农业民族的生活斗争史,而蒙古高原,正是这出历史大戏的核心舞台,谁占据了蒙古草原,谁就要唱一出搅动世界的历史大戏。



  草原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农业地带要严酷的多,人口也少的多,但草原地带的严酷的自然条件和草原生产方式的不能自给性,注定了草原民族强悍的民族性格和崇武好战,喜爱掠夺的天然秉性。这几乎是地球生物进化的自然后果,不但欧亚大陆人,即使非洲黑人族群,生活在荒凉草原的部落也天然比富饶地带的农业部落强悍好战,甚至草原的上的蚂蚁也比农业区的蚂蚁好斗,这是进化规律使然。天命注定的。



  由此可见,草原民族进攻农业民族,就好比狼要进攻羊群一样是不可避免的,狼是不会不吃羊的,不论是灰狼还是白狼,而唯一的不同,就是草原狼要面对的是一群真正的软绵羊,还是一群健壮好斗的公牛!健壮的公牛不但不会被吃,还会对狼窝犁庭扫穴。把狼同化和赶跑。



  历史上,登上蒙古草原这个核心舞台,搅动世界的游牧民族总的来说有三个,匈奴,突厥,和蒙古,而作为第一个开山祖师的匈奴,恰恰是以狼为图腾,后来的突厥和蒙古,也或多或少与匈奴有些历史渊源,有些甚至以匈奴后人自居。



  按照中国第一部通史史纪的说法,匈奴人也是黄帝之后,跑到草原讨生活,后来强大。但在我看来,中原人流亡到草原也许是部分事实,但整个事实也许不是那么简单。司马迁时代,人们还没有现代人类学,语言学的科学知识,眼界和现在的全球眼界完全不能比,因此司马迁时代的汉人,只能以自己有限的眼界来看待匈奴人,得出其也是黄帝之后的判断,但是匈奴人到底是什么成分,从人类学和语言学上如何分类?已经很不容易搞清楚。司马迁起码可能见过同时代的典型的匈奴人,甚至是被俘的匈奴上层,但却未必具备现代的人类学知识,我们今天具备了这些知识和却见不到活着的典型的匈奴人了。由于匈奴人不留明显墓地标志的特点,现在中国版图境内的典型匈奴墓地已经很罕见,有些典型的匈奴贵族墓群,在现在俄国和蒙古国境内。



  更麻烦的是,匈奴这个民族本身就可能是一个混合体,其核心原本只是一个小部落,征服后来草原其他大批部落后,才形成一个马背上的行国,居无定所,匈奴的西部三千年前的人种已经体现出高加索白人种的特点,这个有小河墓地3000年前的楼兰美女来证明。而匈奴东侧,显然是红山文化后人的区域,是典型的黄种人,红山文化和后来的商朝人,以及北方很多民族的起源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南侧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带,汉人肯定是黄种人,从夏商周开始,中原地带就有大批的华夏人流亡到匈奴人的地带讨生活,难免和当地人混血,这些胡人早在商周时代,已经和中原产生冲突了。



  从人类学的角度,能证明匈奴人的分类实在是不小的挑战,首先典型的匈奴人的墓地都难找,更麻烦的还可能匈奴人的上层社会和平民社会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种,甚至有专家认为,匈奴人的贵族是高种性的雅利安白人,而平民是黄种人,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不罕见,雅利安人在三千年前由帕米尔高原向东南进入印度,征服当地,同时代也可能向东进入蒙古草原。即使近代的欧洲,一个小国的国王完全不会说本国语言,和本国国民没有血缘关系也是不罕见的,但匈奴贵族是白种人的假说,学术上也没多少真凭实据,猜测成分很大。



  汉朝和匈奴和亲后,汉朝公主下嫁给单于,包括王昭君在内,生了不少孩子,落难被俘的名人之后李陵都成了丁零王(可见匈奴人是强烈追星的,李陵可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匈奴射雕者能被李广秒杀,匈奴人把他当超人看,他的孙子匈奴人也一定认为优秀,匈奴人对能人是崇拜的,哪怕是对手;让一个俘虏来汉朝当省长,是万万不可能地),后来的不少匈奴贵族,显然有了汉人的血统,这点倒是可以肯定的,难怪最后一个汉地匈奴王刘渊攻入长安,建立另一个大汉,满世界大喊:我外祖高皇帝如何如何,意思即是我老姥爷是刘邦,我得天下也是应该的,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估计和现在某个不知死活的小子惹祸后大喊:我爸是李刚一样的感觉吧。当然,某些白人崇拜者甚至认为刘邦也是白人呢,史记说的很明白,刘邦隆准,就是高鼻子,倒没说深目,金发,蓝眼睛什么的。刘邦有高加索血统?总之扯淡成分大。



  至于说到今天的匈奴人后代,已经更难区别。欧洲到是有匈牙利,现代西方历史学者认为现代匈牙利人是西迁匈奴人和马扎尔人混血的后代,但这些西迁的匈奴人是否就是被汉朝打跑的,也难说。毕竟这批人在里海边消失了接近200年,东方西方历史对他们不再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他们自己又没有历史专员。总之成了一个千古之谜,当这批人在大单于在阿底拉的率领下,把欧洲搅了个底朝天,被怕的要死的本地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时候,阿底拉和他手底下的士兵长得什么样子?是黄种人还是?记载好像也不很清晰,有几个特点倒是明确的,就是他们黑发披头,高颧骨,有纹身,很多人脸上有刀疤,身材不高,但是很有力量,穿着箭袖皮袍,带弓箭腰刀。这个描述,基本符合中国史书对匈奴人断发文身,戎装带箭的形象,从汉墓中出土的胡人陶俑的形象来看,也是高颧骨大平脸,黄种人特征明显,也许刚到欧洲的阿迪拉和他的士兵,还保持亚洲人的特征,但后代就逐步被欧洲人同化了,看看现在的匈牙利人,基本已经完全欧洲人化,毕竟他们到了欧洲后,人口绝对数量太少,几代后就淹没在欧洲人绝对数量的基因海洋里,但是亚洲人的特征还是保留的,例如,匈牙利人中的黑色直发,高颧骨等比例大大高于欧洲其他民族,匈牙利人的语言和传统文化,和欧洲其他民族完全不同,和周边各国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在欧洲是个彻底的“外来户”,有些传统,比如唢呐等民族乐器,反倒和陕北的唢呐几乎一样,从这些特征来看,说匈牙利人是西迁匈奴人的后裔,似乎说的过去。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