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与人文思维有何异曲同工之妙?统计学和数学方法对《红楼梦》的续写有何帮助?中国古代神话的叙述方式与文艺复兴时期虚数的发现,如何体现了东西方数学解题的认知差异?……25日上午,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在中山大学带来一场《数理与人文》演讲,认为数理与人文必须并重,不可偏废。他甚至打趣说,《红楼梦》的续写也需要数学,而对于中国社会中的“奥数热”,他认为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
没有艰深晦涩数学公式,文史哲知识信手拈来
西装革履、满头银发的丘成桐温和朴实,娓娓道来。然而,这位国际著名数学家的演讲稿中,并没有大段艰深晦涩的数学公式和定理,相反,中华古典诗词,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学和哲学知识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让在场师生叹服。
丘成桐认为,文学创作与科学规律亦殊途同归:“物理需要实验,数学需要证明,尽管文学不需要,但离现象界太远的文字,终究不是上乘的文学。”在《数学中的赋比兴》一文中,丘成桐认为数学研究中讲求的细致洞察力和创造性猜测与文学创作方法如出一辙。他举例指出,古希腊人喜辩论,故演变出一套公理思维,而公理研究与近代科学理论息息相关。比如在中国阴阳观念与西方对偶思想中就孕育着射影几何的概念元素,数学中的庞卡莱对偶性质、粒子物理中极小空间和极大空间的相同现象都与之联系密切。
“数学和文学都很美,数学是讲逻辑的科学,美得很有文采,也很真实,而且是不能改变的;文学中,比如李煜、屈原的诗词,感情丰富的程度是数学的论证不能达到的。”在丘成桐看来,数理与人文的学习可以互通有无。
中国文学巨著《红楼梦》是丘成桐最喜爱的小说,他认为这部传世经典之所以能够扣人心弦,乃如作者书中所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非寻常。”攀登数学高峰也是如此。讲座中,他笑称曹雪芹未写完《红楼梦》是中外文学史上的千古憾事,而续写《红楼梦》数学也能帮上大忙。
“除了需要有出色的文学技巧外,还需要了解该书的内容和背景,由于这部书的内容错综复杂,用现在的观点看来,可能需要用统计和数学的方法来帮忙。”丘成桐认为,红楼梦的创作过程有如一个大型的数学创作或科学创作。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怎样构成小说的结构?数学家和科学家也是企图构造一个架构,来描述见到的数学真理,或是大自然的现象。在这个大型结构中,有很多已知的现象或定理,而科学创造需要一个架构,将表面上可能没关系的现象或理论联系起来,这一做法就跟文艺创作类似。
谈“奥数热”:学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
丘成桐认为,汉唐的科学成就远高于清代,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前者的文学成就远胜后者,而近代中国人文教育不及西方,故数理成就亦不及西方。近年来,中国社会“奥数热”高烧不断,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扼杀了不少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做题目很重要,我不反对,但是过分了,就是有害的。”被问及对奥数培训现状的看法时,丘成桐认为在奥数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更尽量注重传授学习技巧,并通过一些有意思的数学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学问的道路无疑艰辛而又漫长,当被问及如何面对学术困境时,丘成桐的话掷地有声,令人动容:“我研究数学50多年了,从没有想过放弃。”他鼓励青年学生,要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发现趣味,出色的研究,必须以浓厚的感情和理想为依托。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