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随遇而安》:云自无心水自闲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4-12-27 14:26
  • 字数:1111
  • 人气:1008
  • 评论:1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我喜欢看传记类的文字。只是,我不太喜欢读伟人的传记,因为伟人的人格光辉过于闪耀,有点儿远在云端遥不可及的意味。孟非老师的这本《随遇而安》火候刚刚好,既有着平凡百姓的烟火人生、酸甜苦辣,又有着阅历丰富者的脚下山河、胸中丘壑。

  孟非老师在《随遇而安》中记录的自己在重庆生活的童年时期和在南京的读书的少年岁月,读来与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其他普通百姓的年少时光并没有什么两样。字里行间,这段年少的记忆,文笔清淡,是寻常少年人的琐碎青春。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即便是王子公主,也有着百姓儿女的喜怒哀乐;即便是名人,也有过低谷时光。孟非老师的人生低谷跌落在他的高中时期。那时的孟非,成绩不好,父母关系也不好,生活在暗无天日之中;后来的他,毫无意外地没有考上大学,在社会上混了一段时间后通过招工成为一名印刷工,出了工伤后又去电视台当了临时工。

  时光流逝,今日功成名就的孟非老师回忆起当初的这段岁月时,感慨道:“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岔路口就决定了一生。”他说,如果当初他能上了文科班,说不定他就考上大学了,他的人生就会是另一番光景;只是,他其实很感激那个因个人恩怨而坚决将他拒之于文科班门外的老师。

  事实上,人生哪里有这么多的“如果”!每个人都只活在当下,做出的选择不过是彼时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罢了,这也正是一种“随遇而安”的精神。

  一个人回首往事时,倘若他对现状是满意的,他必定无悔于当日的选择;倘若他对今日的生活充满了不满和不甘,忆及过往时,他的心头只会有一个“悔”字。从这一点来看,孟非老师对他今日的生活充满了知足和感恩。正如后来,孟非老师在《随遇而安》中提及当年在帕米尔高原上的无人区爬山顶的公主堡时,他说,那时候真的是玩儿命,换现在,这活儿给多少钱他都不会干,这拿的钱很可能就变成遗产了。

  世易时移。只因为当初站在那个路口时,并不知道前程如何,是平川大道,还是山路崎岖;是风景秀丽,还是狼烟四起,只能一直往前走。这不是玄而又玄的所谓命运的指示,而是人生路上水到渠成的云自无心水自闲的随遇而安。

  倘若时光倒流,我相信孟非老师如果能回到当初、再次站在公主堡的山脚下时,依然会选择挑战这段永生难忘的惊险。

  一段段独特的人生经历累积起来,塑造了一个个独特的人。那些读过的书、行过的路、看过的景、遇过的人、听过的事,沉淀在一个人的内心里,构造了一个人独特的内涵。孟非老师自谦说自己的人生经历不是励志篇,我觉得他所主张的这种随遇而安事实上是励志的另一种注解。当事情已然发生,人力无法改变时,我们所要做的,不过是努力把握自己,不放弃,一直勇敢地往前走,淡定从容,即使不能实现平凡到精彩的转变,也不会沦落为“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奈。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