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5日至2015年1月3日,中国国家话剧院正在上演一部以农民工生活为题材的原创话剧《长夜》,剧中饰演女主角“嫂子”的是出演过多部影视剧、话剧的资深演员陶虹。
在很多人眼里,陶虹是《黑眼睛》中自强不息的盲女丁力华,是《空镜子》中纯真爽朗的燕儿,是《汉武帝》中阴险妖娆的刘陵,是《黄金大劫案》中的女英雄芳蝶……一直以来,陶虹出演的很多角色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陶虹的演绎之路可以用“一路灿烂”来形容,早年学习花样游泳并拿到全国冠军的她,在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之前,曾被选中参演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大学还没毕业,就因出演电影《黑眼睛》斩获大马士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华表奖最佳女演员奖和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对于影视作品给人们留下的深刻记忆,陶虹表现得很谦逊,她和记者开玩笑说:“那些都是‘不务正业’,话剧才是我的主业。”
只演能够感动自己的角色,会不会“红”不在考虑之列
采访陶虹那天,正是话剧《长夜》的最后一天彩排。排练告一段落时,已是晚上7点半,陶虹在中国国家话剧院的食堂里吃了晚饭。在《长夜》紧张的排练中,不论是平日还是周末,陶虹都会像这样工作到很晚。眼前的陶虹就像她在很多影视作品里一样,有着亲切的邻家女孩般的气质。不过,这种气质对于出演《长夜》这部话剧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长夜》的故事发生在当下中国北方一个大城市周边的一座半现代半传统的小镇上。时值寒冬的一天傍晚,一群农民工聚集在“嫂子”开的饭店“月儿楼”里,这些离开家乡进城打工的人,一起经历了许多坎坷、许多苦难,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嫂子”在丈夫去世后辛苦经营着“月儿楼”,独自拉扯着女儿长大。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各种情感激荡在小小的“月儿楼”中……
“大家认为,‘嫂子’的形象属于戏曲里的‘青衣’,性格庄重,形象高大。我比较瘦小,从形象上讲,我更适合的角色不是‘青衣’,而是‘花旦’,这次出演‘嫂子’是在挑战自己的戏路。”陶虹说。事实上,话剧《长夜》最初选定的女主角并不是陶虹,之后却因为原先的女主角生病住院,陶虹才来到剧组接替这一角色。由于戏路跨度较大,陶虹也曾对是否接下这个角色感到犹豫。
虽然在观众心里,陶虹作为一名影视演员早已成绩斐然,但很多年来,陶虹给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一名话剧演员,她一直热爱并始终没有离开过话剧舞台。除了生女儿时,陶虹基本上一两年就会有一部话剧作品,就算没有新作品,一年中也会有复排或再演出的作品。“话剧的形式和影视不同,观众群体也会更小众一些,但是我只演能够感动我的角色,至于出演之后,这个角色会不会红,不在我选择时的考虑之列。”陶虹说。
为演好角色深入地铁施工现场,从身边积累生活素材
相比影视剧讲求高效、快节奏的拍摄方式,陶虹更喜欢话剧这种经过思考和沉淀之后的表演。为了更加直观地体会剧中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在《长夜》排练期间,剧组曾到北京地铁的工地上采风,陶虹和其他演员深入地铁施工现场,同建设者进行了交流。陶虹说:“和农民工们就是聊些家常:老家在哪?在工地上干了多久?什么时候回家?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家?”她还回忆,大部分农民工都不知道他们是谁,更没有看到明星的兴奋与喜悦。这次采风给陶虹最深的印象,便是真切地感受到农民工身上那种质朴的腼腆,“和陌生人说多了话会感到不好意思。”
如今城市的飞速发展,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功不可没。《长夜》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他们来到城市中,为城市建设付出汗水和辛劳,而且他们的内心世界甚至命运也随着生活环境而出现变化。这种变化需要演员更深入地了解农民工这一群体,这是十分考验演员功力的过程。陶虹承认,仅仅一两次采风是无法积累起建立一个角色的足够素材的,对于如何演好《长夜》中的“嫂子”,陶虹觉得,“演员要时刻观察生活,生活才是最好的素材。”陶虹说自己对于农民工这个群体并不陌生,无论是来她家的装修师傅,还是她家请的家政阿姨都是她汲取素材很好的对象。陶虹说:“阿姨一家每年都和我的家人聚到一起吃饭,阿姨的丈夫有一次扭了腰,大家一起帮着他找药。他们生活的很多细节我都很熟悉,阿姨每次搬家我都会去看一看,了解她的居住环境怎样?她还需要什么物品?她的邻居是谁?其间,你能知道很多关于他们的故事。”不仅如此,陶虹说,在她排练《长夜》的日子里,也从未间断对素材的积累。就在接受记者采访那天的中午,陶虹去了一家餐厅打包午饭,看到几个农民工也在餐厅里吃饭。“一看就是一个村的,他们长得很像,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饭,这就是他们的生活。”陶虹说。她觉得,生活的细节就在我们身边,做演员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