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一个文艺世家的传承与叛逆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1-05 20:25
  • 字数:3266
  • 人气:1718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第五届“中国之声”新年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此次演出的最亮点无疑是“指挥大帝”卡拉扬唯一中国亲传弟子汤沐海的加盟,而更引人注目的明星,却是汤沐海年仅十岁的女儿汤苏珊。作为汤沐海最满意的“作品”,小姑娘与国交的音乐家及自己的父亲携手演奏经典名作《梁祝》,创下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这部作品的音乐家最小年龄纪录。作为这个艺术之家的第三代传人,十岁汤苏珊的出现引起了业界及观众的极大关注,因为在她出现之前,汤沐海与父亲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大哥著名油画家汤沐黎一起,被称为“汤氏三杰”、“艺术三父子”,汤沐海的艺术家庭背景再次引起了普罗大众的极大兴趣。

  汤沐海父亲是“中国战争片之父”

  与共和国同龄的汤沐海出生在艺术世家。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汤沐海的父亲汤晓丹就已经作为金牌导演名满天下,他的作品《白金龙》、《飞絮》、《飘零》、《金屋十二钗》、《天堂春梦》、《失去的爱情》等被公认为优秀影片而载入史册。新中国成立后,汤晓丹迎来创作高峰,这位从未投身行伍的布衣导演,却以拍摄军事题材影片见长,其作品《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怒海轻骑》、《红日》、《水手长的故事》、《南昌起义》等在几代中国人中几乎无人不知,因而被公认为“中国战争片之父”。

  汤沐海的母亲则是有着“中国一把刀”之称的著名电影剪辑师蓝为洁。采访中,汤沐海坦言,父亲含蓄内敛,不事张扬,话语很少,而母亲干练阔达,不仅是在事业上成绩斐然,也是这个艺术家家庭真正的主心骨和顶梁柱。她的成就不光在于辅佐汤晓丹的生活和事业,更大的成就是悉心培养两个儿子,让他们在艺术上建树颇丰。

  汤沐海走上艺术之路,和家庭的熏陶,尤其是母亲的支持分不开的。汤沐海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好,不仅父亲藏书丰富,家里还订了各种书报杂志,而汤沐海在十岁上第一次自己读懂的交响乐总谱就来自于父亲的书房。此外,汤沐海还有很多机会去听音乐会,看芭蕾舞,以及许多一些不对大家开放的表演,也可以经常得到外面的各种信息。在当时的上海,在这样的家庭里,虽然当时国家比较封闭,但汤沐海最初看到的艺术视野,已经是国际化的。

  汤沐海喜欢上音乐是自然而然的,他和很多人不一样,从小就对交响乐的和声特别敏感,一听到美好的和声就觉得自己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而汤沐海的父母绝对不是今天的某些“星爸星妈”,急于让孩子近水楼台,他们对汤沐海学习音乐没有任何强迫的意思,只是看你喜欢,然后给你创造条件。

  每天只花一分钱喝菜汤 母亲为汤沐海攒钱买琴

  如果说快乐的童年、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让他有机会接触并且喜欢上音乐,那么生活的重创才让汤沐海真正认识到音乐将是他一生的追求。

  1966年,汤沐海16岁,“文革”开始。他的家庭也卷进了运动之中,家被抄了,钢琴被搬走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母亲到乡下劳动。在这样的环境下,汤沐海抓住一个机会,穿上军装当兵去了新疆军区歌舞团。几年后,还是因为家庭出身的问题,汤沐海被要求复员,回到上海当了工人。在内心的极度苦闷中,汤沐海唯一心愿是能有架手风琴可以练作曲,可是他的复员费只够买一辆上下班骑的自行车。

  看到汤沐海那么喜欢音乐,母亲蓝为洁就每天只花一分钱买菜汤喝,省吃俭用攒下300元,又借了200元,托人从北京买回来一架当时最好的天津产的鹦鹉牌手风琴。汤沐海记得取琴的地方很远,母亲取到手风琴时已经身无分文,没钱坐车的蓝为洁硬是背着琴走回了家,她是四川人,个子很矮,背着手风琴几乎碰着地面,母亲筋疲力尽地回到家的那一幕,是汤沐海心目中永远的痛。

  “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之如狂,现在有人说生活好了需要艺术,其实是错的。艺术往往是在你最困苦的时候才是最需要的,艺术是直击心灵的震撼,是精神上的指引,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在最困苦的时候创作出了最伟大的作品,而生活好了反倒创作不出东西来了。现在有很多人顶着艺术光环拿着高薪去骗骗人,对比我妈妈用每天一分钱菜汤换来的艺术,就可以知道什么是高尚什么是低俗,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搞艺术的不是就锦衣玉食下的装腔作势,是要用一生去追求艺术的真谛,对音乐的爱应该是超越一切的”,汤沐海感慨道。

    在德国声名鹊起 调教了国内好几支名不见经传的交响乐团

  汤沐海承袭家庭艺术基因,自幼天赋异禀,对音乐无师自通,十岁即自行学会读交响乐总谱。由于历史原因1977年快三十岁才得以出国深造,但“大器晚成”的他却在德国一飞冲天,不仅先后得到米歇尔·赫尔曼、卡拉扬、小泽征尔和伦纳德·伯恩斯坦四位大师的垂青指导,更在1982年,被卡拉扬慧眼识珠钦点连续两年签约指挥柏林爱乐乐团,这在那个时代几乎不可想象。与该团的成功合作为汤沐海作为指挥家驰骋世界乐坛奠定了基础。

  美国著名指挥家、作曲家、钢琴家伯恩斯坦到慕尼黑工作一个月,也点名要中国留学生汤沐海协助他。评论家们说“卡拉扬和伯恩斯坦是当今世界乐坛两大对立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有人说他们的学术观点是“死对头”。幸运的是,这两位大艺术家都同时对汤沐海寄予厚望。从伯恩斯坦那里,汤沐海学到处理各类风格作品的技巧。汤沐海对现代派音乐作品兴趣很浓,这也与伯恩斯坦的影响有关。

  之后,汤沐海指挥艺术日臻成熟,他不仅多次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还相继指挥了巴黎管弦乐团、莱比锡格万特豪斯乐团、德雷斯顿国立歌剧院、以色列爱乐乐团等几乎全部世界名团。2002年,他成为芬兰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这是进入新世纪,继小泽征尔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之后,又一位亚裔指挥家,也是第一位华人指挥家进入欧洲国家级歌剧院担任首席指挥。2006年汤沐海成为瑞士苏黎世室内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及首席指挥。这一系列骄人成绩在华人乐坛尚无人能出其右。

  如今,65岁的汤沐海比以前更多出现在国内的舞台上,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音乐经验调教了好几支国内名不见经传的交响乐团,令他们的水准大幅提升,对于这位不走寻常路的指挥大师,这样的挑战乐趣无穷。

  十岁女儿汤苏珊,小荷刚露尖尖角

  汤沐海生命中有两大至爱,一是音乐,二是他的10岁的女儿汤苏珊。小苏珊出生在比利时,一直在国外长大,在西方每个孩子的独立性很强,在兴趣才艺上父母不会强加,虽然汤沐海夫妇都是音乐家,他们也没想在音乐方面对孩子进行特别引导,但是在小苏珊4岁时,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拉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在听到第二乐章悲伤的段落时她突然哭起来了,当时汤沐海就觉得她可以学音乐,于是就尝试着给了小苏珊一把小提琴,她果然爱不释手,从此走上了学习音乐的道路。

  虽然欧洲的音乐环境很好,这么多年也有很多老师帮助小苏珊,但是在她9岁时,也就是去年,汤沐海还是决定把女儿带回中国,“我自己在中国的工作比较多,离家时间太长不舒服,而且小苏珊目前会说流利的德语、英语和韩语,我也希望他中文说得更好,特别是要融入中国的文化环境。我在西方见过很多孩子长着中国脸,也会说中文,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完全是西方式的,如果中国魂和中国伟大的传统在我家没有传承下去我觉得特别遗憾。”

  回国后汤沐海安排小苏珊进入了天津实验小学三年级,让她“受受苦”,这种“苦”中国的家长和孩子都了解,中国三年级课程比欧洲难得多,小苏珊刚进学校时完全不适应,但进步很快,一年以后就跟上了。小苏珊四年级进入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小,2014年6月天津大剧院行政总监对汤沐海提了一个想法,想让汤苏珊和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梁祝》,三个礼拜后,小苏珊说她准备好了,于是汤沐海和汤苏珊父母同台跟天津爱乐乐团和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成功演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汤沐海也感叹父女之间的感情真的没法用语言形容,当小苏珊站在自己身边在舞台上表演时,汤沐海根本就不敢看她,因为“我只要一看她眼泪就会流下来”。最让汤沐海感动的是女儿的“超然”,“我没想到她这么小就可以站在舞台上沉着而放松的完成自己的表演 ,我并没有让她拉出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感情纠葛,对于10岁的孩子这不容易理解,我只告诉她拉到欢快的地方就像上学的路上快乐的心情,激愤的地方就想象数学老师让你罚站,儿童版的《梁祝》有什么不可以?音乐不需要理解,去感受就好了”。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