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挖历史》:用历史来拯救心灵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1-09 19:45
  • 字数:863
  • 人气:1019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清末民初史已火了几年,表面看,似乎挖不出什么新东西了,但翻开这本《挖历史》,还是感到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是作者团队强大,张耀杰、马勇、端木赐香、李刚、黄恽、岳南、张宏杰、王跃文、傅国涌、邝海炎、蒋丰……从一本书中能读到这么多样的历史写作风格,堪称精神大餐。

  其次是它基本秉持了学者述史的体例,但内容丰富多元。像关中同治浩劫、日本取缔清国留学生真相等,是以往不怎么被提起的大事;至于袁殊、苏青、朱同等,他们曾在这个世界上或奋斗或挣扎过,可身影却被悄悄擦去;而英国人眼中的中国国民性、清末改革为何失败等,则又是一番深邃的沉思。

  常常想,人为什么要读历史?历史有太多要记忆的内容,它不断被各种解释刷新,到后来,究竟该信哪个,反而成了大问题。毫无疑问,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蕴藏着一种对历史的深深的热爱,我们未必是想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而是生而为人,我们天然具有反思生命意义的能力。

  我们拥有理性,却不能用理性把握人生。所以,我们要从他人的生命中,体会当下的存在。这就像只有通过镜子,才能明白自己长什么样。历史是模糊的,含混的,可一旦沉浸其中,我们获得的其实是自己。因为历史,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虚妄的,什么是永恒的,什么会让我们心灵沦陷。

  这就是为什么,每到历史转折点时,人们会求诸历史,因为变动时代中最容易模糊的就是自我,而历史能给我们一种独特的存在感和方向感。

  毫无疑问,心灵的寂灭是一种现代病,只是它不再表现为心如死灰,而是变成粗鄙的狂欢,痴迷于时尚商品、流行人物,就能掩盖掉反思造成的那些痛苦。于是,逃避孤独,宁可为此放弃自由,成为理性主义的奴仆。

  其实,这种理性主义在今天的历史写作中也在泛滥,非要在历史身上贴上无数科学的装饰品,这就忽略了历史的价值在于对真相的无限探索与解读中,历史无法被标价,无法被利用,我们读历史,仅仅是因为我们热爱它,它让我们回归对生命的思考。

  渴望阅读不同人的解读,渴望面对历史时不再那么咬牙切齿,渴望那些不刻意用当下的关怀裁剪过去的文字,渴望回归历史多元、丰富、单纯、深邃的面向。

  我想,这大概就是读《挖历史》的理由了。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