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电视剧重新校正准星 聚焦主流价值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1-20 19:55
  • 字数:6122
  • 人气:1252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现 实

  李京盛

  2014年,对中国梦的形象表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描绘,是最重要的文艺创作命题。2014年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不同价值要素的重组和价值层级的调整,重新校正准星,聚焦主流,用精彩的中国故事感动观众,以崇高的理想照亮人生,以昂扬的格调振奋精神,以美好的情操净化心灵,较好地处理了理想与现实、创新与坚守、奉献与索取、追求个人幸福与实现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信仰、情感、关怀化解价值冲突和道德困境,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关注现实主潮

  2014年的电视剧中,一批有社会使命感的现实题材佳作积极关注当下,反映社会实际,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同呼吸共命运,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比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马向阳下乡记》《父母爱情》《湄公河大案》《舰在亚丁湾》《草帽警察》等。这些作品既对中国梦作出了很好的表达和诠释,也打破了主旋律电视剧品质不佳、收视不高的刻板印象。它们题材多元,既有在国家层面展开的叙事,也有在个体层面展开的普通老百姓生活、成长、奋斗的故事;它们品质优良,体裁、样式、手法、角度、制作令人耳目一新,思想与艺术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准,也实现了观赏性的突破,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是2014年电视剧的一大成就,它目光独到,抓住了邓小平与“历史转折期”的深刻关系,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与细节,揭示了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性格与思想演变,呈现了邓小平伟大的历史贡献和人格的丰富性,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关怀现实人生

  在2014年的电视剧中,也有大量充满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的现实生活剧,无论是叙说艰难,还是表达幸福,都体现了电视艺术为人生的一面,富有人情味。这些作品用追求真善美的眼光审视现实生活,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作为故事原型,直视当代人的情感困惑、道德取向等各种问题,既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又担当抚慰人心、抒写情怀的责任,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如收视成绩不俗的《一仆二主》《大丈夫》《生活启示录》《半路父子》《我在北京,挺好的》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生活,让观众反观自身,也理解其他社会角色的处境和心态。

  这些反映普通人生活的电视剧聚焦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百态,赋予剧中人物的人生境遇和内心世界以时代特征,其中既有时代变革中不同的生活情境,又有不同思想观念的差异、撞击和渗透,还有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烦恼、痛苦,让观众得以透视历史变迁与社会心理变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类家庭生活剧中,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人物之间的价值观冲突、性格冲突逐步取代对家庭矛盾的渲染,不去过多展示困局中的挫折和消沉、人性的灰色地带和阴暗面,而是有意识地倡导积极生活态度和温暖亲情观念等,具备传递正能量的自觉意识。

  关心现实话题

  《产科医生》《青年医生》《金牌律师》《离婚律师》的出现,则是2014年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一个亮点,以这4部作品为代表的医疗剧和律政剧,实现了国产行业剧的突破与提升,也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带来了新风尚、新面貌。

  对医疗和法律等社会热点话题与敏感话题的把握,是艺术创作曾经的难点。往往一写医疗题材,就容易放大医患矛盾,一写律政题材,就容易放大官司诉讼,因此这类题材也往往被编创人员视为畏途。2014年这几部剧的出现,则为艺术创作妥善把握社会热点问题、敏感话题提供了经验,打开了窗户。它们用较高的艺术智慧,巧妙地将难点、敏感点变成了亮点,例如医疗题材的两部作品《产科医生》和《青年医生》,没有刻意展示这类题材通常包含的矛盾、冲突、对立,而是通过医患双方彼此之间的认知、同情、理解,表达对生命的共同尊重、对生死的哲学思考,让生老病死的冰冷话题有了人间的温度。又比如律政题材的两部作品《金牌律师》和《离婚律师》,既有庭上控辩双方的激烈冲突,也有庭下情理互动的调解,使法律意识、责任意识、个人权利与义务这些现代观念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一直以来,现实题材创作都是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主体,但仅仅从题材上向现实倾斜,或简单复制生活,还不足以成就现实题材创作的全部意义,更不能实现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化。我们的电视剧更需要超越现实生活的表象,直抵时代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需要在观照现实生活的同时,进行深度挖掘和提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既直面问题和矛盾,又非简单地暴露问题、宣泄情绪;既艺术地反映现实,又准确表达时代的本质特征,是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事实上,最近几年,不少电视剧为深化现实主义创作提供了经验,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在用艺术的手段切入问题时,不是为了宣泄极端情绪,而是为了更好地透视生活,从而实现文艺作品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功能。

  年度话题

  别让“娱乐”代替“审美”

  张德祥

  优秀作品,是一个民族文艺创造能力的标志,也是一个时代文化高度的标志。回望2014年的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无疑站到了年度电视剧的高处。首先,这不是一部“娱乐”剧,它很严肃,写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国民党内部大面积的腐败,使其丧失了自我拯救的能力,大厦将倾,任何个人努力都独木难支,无力回天。曲终人散,余音绕梁,殷鉴不远,引人深思,成就了一部思想潜于艺术、艺术融于历史的优秀作品。现实题材剧《国家审计》则摒弃矫情,直面现实,不回避问题,从审计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艺术的方式呼应“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的时代精神,令人警醒,令人振奋。《国家审计》打破了长期以来现实剧多在家庭里打转转的俗套,正面强攻现实主题,走向社会,关注时代,具有重要的突围意义。

  2014年还有一些好作品,如《马向阳下乡记》《十送红军》等,从不同层面对电视剧艺术做出了贡献。但从整体来看,许多作品换汤不换药,简单复制过去一些作品的故事套路和人物模式。特别是有些现实剧避重就轻、绕着现实走,走到了轻浮媚俗境地,美其名曰“轻喜剧”,这些所谓“轻喜剧”,嬉皮笑脸,媚俗之态可掬。即使是抗战题材、革命题材,有些也向娱乐化靠拢,似乎任何题材都要作娱乐化处理,否则在市场上就行不通。影视界被称为“娱乐圈”,影视、文艺的功能似乎就是娱乐,娱乐几乎成了这些年文艺乃至文化的惟一功能。

  文艺有娱乐功能,但娱乐是文艺功能的较低层次。“娱”,本义是女子的肢体动作,就是女子以肢体动作娱人,这是一种感性调动和感官刺激,它始于感性,终于感性,不及于理性。而文艺更重要的功能是审美。“审美”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其中伴随着情感活动、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审美活动是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对真善美的意义追求,是一个民族精神向上的升华过程。因此,娱乐不等于审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这句话实际上讲的就是文艺功能的层次问题。欲望是生命的原始本能,而希望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思想、感情、愿望,两者高下差异甚大。单纯感官娱乐,是灵魂放逐后的官能放纵,它使生命涣散、精神懈怠,所以,感官娱乐过后常常伴生着精神的空虚和无聊。相反,审美活动则是精神的陶冶,或者说,是精神需求的满足,因而是通向精神快乐的途径。精神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快乐,使人精神充实、心境澄明。

  如果把文艺仅仅当作娱乐,那文艺就必然会丧失精神提升力量,不可避免地滑向低俗,仅仅通过感官刺激满足原始欲望的发泄需求。就人性而言,这是一种向下运动。一段时间以来,以娱乐代替审美似乎已经成为影视创作潮流,须知,这种方式赚取的收视率和票房,是以降低整个民族的审美能力为代价的,始于“娱乐”而终于“愚乐”。大量低俗文化产品的产生,看起来是一种繁荣,其实在损伤这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人需要娱乐,但娱乐是有度的。乐而不淫,就是不能过度。无限度的娱乐,必然导致乐极生悲、喜极气散。至于孟子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早就被历史所验证。

  可以肯定地说,泛娱乐化的观念,不可能创作出优秀文艺作品。电视剧被评价为这个时代的长篇小说,意味着这种艺术形式在表现丰富生活和内在精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创作者需倍加珍视,而不应随意抛弃,或任由其被窄化和扁平化。

  年度推荐

  一本历史大书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龙平平等编剧 吴子牛导演

  虞金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当然不能排除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这些社会背景。“历史转折”与“邓小平”这样的关键词组合在一起,既是吸引力所在,也决定了电视剧编拍制作的难度。

  其难度在于历史的严肃命题与电视剧这种大众艺术形式之间的平衡与结合。该剧编创的回答是,把握住粉碎“四人帮”、真理标准讨论、恢复高考、知青回城、包产到户等一系列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要点,又注重从邓小平的工作与生活等日常视角切入。一批去今不远的领导人“出镜”和具体展现,使电视剧的历史成色更为浓郁;日常生活与风格的细致刻画,又使历史事件的大众观赏效果更为细腻生动。历史教科书的三言两语,还原为充满艰难曲折的影像,足以产生不可小觑的吸引力。

  编创团队用力较多处,是在展现重大历史的基础上提升电视剧的观赏性。比如,对粉碎“四人帮”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述,就不同于以往纪录片式的再现,而采用更靠近类型片的手法,并加入了此时正遭受批判的邓小平的家庭生活场景。为了使历史大事有基层落点,电视剧又塑造了一些典型角色,比如在一个家庭内集中了被打倒却不改其志的干部、极左的“积极分子”、热血沸腾的插队知青等几类人物,把宏观的社会关系转换为具体形象和人物关系。历史大门的敞开,加上别具匠心的艺术手段,使得《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成为2014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

  一支艺术标杆

  《北平无战事》 刘和平编剧 孔笙等导演

  任姗姗

  2014年,一部《北平无战事》让众多中青年观众回归国产剧,使国产剧在与海外电视剧的短兵相接中赢得了尊严。

  该剧讲述了1948年这个历史转折关头发生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及其背后的汹涌澎湃。创作者将唯物主义历史观、现实主义手法与浪漫主义情怀写进了同一部历史大书——以精致诗意的电视美学与沉郁顿挫的文学表达,贯通文学与电视剧两种艺术思维;以谍战、历史、反腐、政治多重叙事的编织营造,改写中国电视剧类型叙事的经验模式;以社会史的色彩斑斓与家族史的荣枯更迭,接续中国电视剧对20世纪家国情怀的历史讲述。整部剧暗流涌动、一唱三叹,令人意犹未尽。

  七年磨成一剑的《北平无战事》之所以引发热议,不仅在于它为历史正剧树立了艺术标杆,更在于剧中人物的命运、情绪、态度、思想与今日中国人产生了深度共鸣。它的呼吸感源自创作者的艺术功力:信手拈来的《曾文正公家书》《月圆花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同一粒粒珍珠散落剧中;各色人物大都肩负着文化承载与故事讲述的双重使命;精心打磨的台词与旁白也都努力展露历史的况味与思想的审视。

  在喧哗躁动的产业化浪潮里,《北平无战事》向着电视美学与文化情怀的双峰攀援着,它诉说了中国电视人的文化自觉——中国电视剧创作必须回归自己的文化乡土,必须回归自己的现实处境,莫认他乡作故乡。

  一次叙事革命

  《十送红军》 李修文等编剧 毛卫宁导演

  刘 琼

  富有创造性的艺术表达,提供对个体成长和人类社会进步有价值的信息,分享相对高级的趣味,一部艺术作品具备这三点,就会被称为好作品。《十送红军》凭借理想信仰书写和“极致”美学,在目标人物塑造、叙事策略和理想主义情怀表达上实现了重要突破。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关于长征的各种文艺书写中,《十送红军》独树一帜,将目光锁定在长征途中基层指战员层面,这是对同类题材影视创作“偏爱领袖”的一次反正——正是无数慷慨赴死的忠骨热血,阻挡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以及沿途各种枪林弹雨,红军的骨干力量才能最终实现战略大转移,为开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条件。电视剧通过浪漫主义的影像,结构和塑造极致环境里的极致人物,还原战士们慷慨赴死的英雄逻辑——在理想和信仰的支持下,获取战胜恐惧和死亡的更多勇气,从而超越常人。在生与死的边界线上,有信仰支持的人性令人肃然起敬。

  糖葫芦式结构和有限视角,便于集中优势篇幅,实现艺术呈现的极致效果。舍弃了敌军、红军高层等视角,使人物的前途充满了悬念和不确定性,命运突然转折的悲壮感油然而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作品的情感温度,从精神层面升华战士形象。个别人物性格中的喜感色彩也非闲笔,它让作品整体紧张的节奏略微放缓,给血腥的战争增加了人性的诗意。悲喜交加的叙事对应着人性的深刻性和丰富性,最终形成这部历史正剧的完整链条。

  一道现实课题

  《马向阳下乡记》 谷凯编剧 张永新导演

  任飞帆

  《马向阳下乡记》这部脚踏实地又构思巧妙的作品是2014年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一大亮点。不同于以往同类作品诉诸“苦情”和“调侃”,该剧风格幽默诙谐而不失现实底色,令人耳目一新。

  故事有两条线索,一是下乡挂职干部马向阳从一个完全不了解农村实际情况的城市机关干部,转变为带领乡亲们致富、深受村民爱戴的大槐树村第一书记;二是代表宗族力量的“乡土精英”二叔刘世荣,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从拉拢马向阳不成而与其对着干,转变为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两条线索交织激发,妙趣横生而又意味深长。“斗争”背后,其实是改革与现有利益格局的矛盾,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展理念的矛盾。

  该剧的匠心在于,以下乡挂职干部的视角切入农村现实,把新农村建设的难题,即农村和城市两种经验的差异和冲突凸现出来,而马向阳恰恰是城乡沟通的桥梁,其经验是:要发展农村,就要深入了解农村,办事不能与农民“隔肚皮”,同时也要运用城市经验,对城乡资源进行更好的整合。我们欣喜地看到,村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马向阳的任期也即将结束,“马向阳走后怎样”,大槐树村还能继续在城市关照下良性发展吗?这是电视剧留给我们的一道思考题。

  一枚职业勋章

  《产科医生》 张作民编剧 李小平导演

  吴艳丽

  通过对职业精神的生动演绎和与现实的真实对接,《产科医生》在众多医疗题材电视剧中脱颖而出,为行业剧赢得“好彩头”。

  医疗题材的行业剧既是看点也是难点——如何拍出新意与深度,在质感和故事讲述上同时具有说服力?《产科医生》的巧妙之处在于,并没有一开始就将主题陡然提升到“仁心仁术”的理想高度,也没有刻意渲染“医患纠纷”赚取眼球,而是聚焦产科医生这个群体的日常情境,让故事线深埋在职业与生活、人情与人性之间。无论是女主角何晶从县城医院到省城医院进修的成长足迹,还是男主角海归博士肖程遭遇理想与现实碰撞后的迅速转变,创作者都力求在细密的讲述中不着痕迹地突出理想和信念的力量。老中青三代的医术传承,较多手术场面的呈现,强化了医疗题材作品的质感;进修医生、主治医生、海归博士、科室主任、医院领导等各色人物性格鲜明,对他们因医术传承、家庭和爱情而产生的诸多矛盾的生动刻画,使得剧情丰满而真实。一波三折、环环相扣中,《产科医生》将被妖魔化的医生形象进行了祛魅,也将观众情感紧紧带入其中。

  尤其可贵的是,《产科医生》一反“职斗戏”等俗套,立意放在医生所坚守的职业精神、对生命的共同守护上,并以此把握社会生活的脉搏,这让我们对行业剧的转型充满期待。

  版式设计:蔡华伟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