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冯骥才新作问世

  • 编辑: 明月公子
  • 发表于: 2015-01-21 12:22
  • 字数:1462
  • 人气:1259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201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于18日到10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780余家参展单位携50万种图书参展,作家冯骥才、迟子建、毕飞宇、阿来、曹文轩等将在会展期间举行现场讲座、交流。昨日,冯骥才从天津赶来现场,并举行了共六本新书的发布会。

昨日发布的六部新书可以看作冯骥才对外撑住的那片天: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双城记》、《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中华书局出版的《鬼斧神工——中国历代雕塑藏品集》、《心居清品》以及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泰山挑山工纪事》。

冯骥才以“五花八门”为这场发布会命名,除了新书的主题五花八门,他还认为,作为一个作家,这几部书的写法也是五花八门,“对我来说其中有些也是很新鲜、从没写过的方式。”

近些年来,相比小说创作,冯骥才更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身体力行者,为保护中国古村落鼓呼奔走十余年。借着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社会身份,冯骥才多次提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的提案或建议。在他看来,目前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意识,在世界范围内已属于领先。“国家拨款100亿元用于古村落保护,相当于一个村可以分到300万元,这个钱在保护上是足够了,但怎么花到位,需要我们知识界的努力。”

目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摄影家协会已开始进行传统村落的调查立档工作,这是我国对五千年的农耕家园及文明首次进行全面的盘点与记录,而冯骥才的《中国传统村落立档田野调查手册》与《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范本》,正是这项调查的工作手册与样本分析:前者制定了统一标准、规范与要求,以保证工作的有序与最终成果的科学与完整;后者则择取了传统村落的两个代表——山西晋中后沟村和张壁村,制作成完整的调查范本,作为各地调查和登记的样本使用。

身为一个作家,冯骥才敏感于精神。在他的俄罗斯见闻中,除了所有游记里都会出现的景点景观、风土人情、艺术作品之外,冯骥才捕捉的是国家与民族的精神。

冯骥才介绍,这两本书的初衷是他有感于已经消失在中国大地上的90万个古村落,想为传统村落留下档案,本来只是由自己的团队编写使用,未公开发行。但问世之后,全国有大量志愿者对此发生兴趣,因此借此机会出版发行。

而《俄罗斯双城记》则是冯骥才的图文并茂的旅行日记。2002年冯骥才曾访问俄罗斯,并写成《倾听俄罗斯》一书。20149月,冯骥才再访俄罗斯,在圣彼得堡与莫斯科待了19天,个中见闻感受思考,他写进了《俄罗斯双城记》。现场他颇为得意地介绍,这部书他用了高科技写作方式:每天晚上用iPad记录,然后存进邮箱,回国后再统一整理成书。

对冯骥才这几代中国人来说,书写俄罗斯,绝不会是仅仅书写一个邻邦,所照见、所寻找的往往更是中国。“近百年间中俄之间渊源太深,有过共同的历史历程,过深的交往,今天仍旧彼此纠结,任何一个中国的成年人到了俄罗斯都会感触良多:由他们比自己,由自己比他们。”在序言中冯骥才写道。

《心居清品》则是另一种新鲜:冯骥才平时有写近体诗习惯,以毛笔手书,有时还配一些题图。他自己本来并不当一回事,信手题之,随手收之,有时甚至直接送了人。但后来发现这类手稿出现在拍卖行里,别人告诉他这有拍卖价值:不仅有书法价值,也有文学价值,“那我就想不如把这些都出版了吧。”冯骥才说。

而《鬼斧神工——中国历代雕塑藏品集》,展现的是冯骥才收藏家的一面,这也是冯骥才首次用出版的方式介绍自己收藏的冰山一角:雕塑。“主要是从中国雕塑史的角度来推荐给读者,但关于这些收藏背后的故事,不知道将来有没有机会来写。”冯骥才说。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