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珑,1932年生于天津,瓷器收藏家、瓷器鉴定专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收藏砚滴,迄今为止共收藏自汉代到清代各种瓷质砚滴精品百余件。其中宋白磁瓜棱形壶砚滴、青花釉里红的鱼形砚滴等为藏品中的重器。
砚滴从书斋中走出 藏品不乏名窑精品
砚滴或许不是郝玉珑“最贵”的藏品,却是他最得意的收藏。砚滴又称水滴、书滴,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文房器物,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郝玉珑的砚滴当中,有不少难得一见的精品和重器。比如,他收藏的一件宋白磁瓜棱形壶砚滴,年代久远,制作相当精良,历经岁月,把它放置在手心之上,依旧能感到釉色的润和雅。瓜棱的造型也十分精致,把手和壶嘴小巧可人,俨然一柄缩微小壶。这个器型完整的小砚滴,20年前就见诸专业图录,20世纪90年代曾拍到11万元的高价,收藏和欣赏价值极高。另外,他早年收藏的一件青花釉里红的鱼形砚滴也早已成为该项中的重器。
如今学界较为公认的早期砚滴出现在魏晋时期,郝玉珑的藏品当中,两晋的砚滴就有数个,以蛙形砚滴为主。砚滴身上往往有两个孔,一个为进水孔,一为出水孔,而在造型的出新上下功夫。以郝玉珑收藏的西晋蛙形砚滴为例,入水孔在后背上,出水孔则藏在蛙的嘴里,前者较后者更大,力求入水流畅,出水量微,便于使用。从郝玉珑收藏的砚滴可以看出,早期砚滴几乎都保持了这种统一的规格。而到了后世,美观和雅趣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高于器物本身的实用价值,出现了如藕形砚滴这样进出水孔从一个“莲蓬头”出入的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