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海洋的力量》:海洋的多维面孔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1-28 20:51
  • 字数:1201
  • 人气:1074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在大自然界,没有什么比海洋更加辽阔,也没有什么比海洋更加神秘。在科技发达的当代,我们对大海的认知水平实在有限。海洋有时是温顺的,然而咆哮起来,就如同庞大的野兽,人类丝毫也不是其对手。

  《海洋的力量》的作者布鲁斯·帕克,是美国国家海洋服务机构前首席科学家。在本书的十个章节中,他描述了海洋世界各种物理现象和气象奇观,介绍了在人类求知、探索的历史中,那些预知自然灾害与揭示科学发现的动人故事。同时,本书也记录了人类预测海洋气候变化的发展历程。作者认为:海洋预报的研究之路是缓慢的,正因为如此,人类更要加快脚步,不断探寻海洋预报中潜在科学规律。

  关于大海的自然现象,作者并没有一味地用科学专业的语言进行学理上的分析,而是用通俗的语言,立体地展现一个丰富多姿的海洋。海洋气象预报很少有人将其与军事联系起来。其实,阅读本书后笔者发现,海洋气象预报准确与否,有时关系到战争的成败。作者在本书第二章中,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论证了海洋气象在这场战争中举足轻重的作用。1944年6月6日,如果盟军的海洋气象资料不准确,海面上大雨倾盆,登陆基本上是惨败,那整个二战历史将会改写。海洋上的气候不像陆地上具有稳定性,时而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而晴空万里、风平浪静,一派祥和之气。正因为大海气候的反反复复,使得大海风云变幻,令人难以把握。

  海洋是自然的海洋,同样也是人文的海洋。忽略了海洋的人文价值,对科学海洋的认知不可能走得更远。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崇拜海洋,围绕海洋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神话。在欧亚非之间,商人们就是乘坐商船漂洋过海,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由于经常与大海“交手”的原因,使得古代的西方人形成了敢于挑战、敢于开拓、敢于冒险的品质。这种品质传承至今,就是勇往直前、奋力拼搏的蓝色“海洋文化”精神。

  而古代中国,并没有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这和中国“天圆地方”的认知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传统文明,在本质上讲是一种 “大地文明”。

  众所周知,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蕴藏着无法估量的石油与水生资源。无论是从国家战略还是经济建设的角度看,海洋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竟相争抢的宠儿。本书中谈到海洋的自然力量强大,对海洋的经济力量同样不可忽视。伴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工业生产的成倍增长,陆地上的自然资源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生产之需,于是人们就把眼光投向了海洋。在海底,储存的石油、可燃冰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海洋中的渔业资源之丰富,更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当前,陆地上的石油大面积开发,很多区域的石油开采业已殆尽。然而,海洋石油的开采方兴未艾。但是海洋石油与可燃冰的开采需要庞大的资金、技术支持,若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即便海底石油与可燃冰再丰富,也只能“望洋兴叹”。

  蓝色的海洋,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调节大陆的气候,也孕育出灿烂的文明。与海洋为善,在海洋面前秉持谦卑的态度,尊重海洋、保护海洋、科学开发海洋,海洋依然是值得人类信任的朋友。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