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评论:纪念海子无需变成文青节日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3-28 20:16
  • 字数:1119
  • 人气:1106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打开微信、微博,又看到一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陡然想起,又到了海子的忌日。近些年来,尤其是近两三年,3月26日俨然成了一批文青的节日,他们都在纪念海子,积极转发海子流行的诗句,写一些矫情的怀念文字,甚至不乏有人组团去海子老家参观,或组团前往山海关海子卧轨处拍照留念。对此,有不满者讥讽海子、顾城、张国荣已成为新文艺“三大俗”,被粉丝们的怀念文字熏得透不过气来。

  称海子、顾城、张国荣为文艺“三大俗”,当然有失偏颇,但也并非毫无道理。这三人都是天赋英才,都是非正常死亡、英年早逝,每每令人扼腕叹息。文青粉丝们纪念他们,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他们也确实值得纪念。但在粉丝们的过于抬举之下,三人早已脱凡入圣,荣登神坛之位,遮蔽了他们本来的面目。粉丝们说着他们的名字时,情不自禁热泪盈眶,但更多是自恋式的感动,已经脱离了他们真实的人生与作品。

  就海子来说,生前默默无闻,身边朋友无几,死后却备享哀荣。海子的诗集大概是国内近二十年来最畅销的个人诗集,只有今年暴得大名的女诗人余秀华堪可比拟。从26年前卧轨自尽后,海子自杀的行为被过度放大,被尊为“诗歌烈士”“诗歌英雄”,被抬上了神坛。海子的诗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是成了房地产商用滥的广告语。外界赋予的一层层意义,已经让海子变成了一个为精神献身的文化符号,变成最伟大的诗人形象之一,而有关作品的真实评价却高高挂起。

  客观地讲,海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典型的理想浪漫化诗人,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有着那个年代青年的优点和不足。他选择卧轨自尽,既有个人精神上的原因,也有生活中具体的原因,并不宜被拔高为宗教化的崇高仪式。写作就像一个黑洞,容易让一个人越陷越深,而海子那种充满年轻激情的写作,根本难以为继,最后连自己也搭进去。而他生活中的孤独和不被认可,多少也让他深受伤害。当然,这也只是外人的推测。但把一个人的悲剧,过度美化乃至神化,满足的只是粉丝们的心理需求,他们膜拜的只是符号化的海子、顾城或张国荣。

  海子的诗作单纯、热情,容易吸引年轻人,但如今重新打量,确实存在不少毛病。他最流行的作品主要是短诗,几部长诗大约感兴趣者寥寥。海子的诗有很浓的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气质,抒情、高蹈、浪漫化,甚至充满着自我浮夸。他作品的缺陷也在于此,比如他雄心勃勃地号称要写一部世界史诗,重构四大文明,基本上就属于痴人自话,实则空洞无物。

  海子作品的不足之处,其实已经有人指出来了,但文青粉丝们会选择视而不见,继续神化他们的偶像。海子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但当他的形象被过度放大,已经遮蔽了更多同时代和后来的优秀诗人,这不仅显得不公,而且不符合事实。还是让海子回归本位吧,相信他并不需要一年一度浮夸煽情式的赞美。(周南焱)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