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特朗斯特罗姆大于诺贝尔奖。看过这些回忆文字,你就会明白,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诗人(或者说每个人)都是病人,写作就是一种心理治疗。虽然特朗斯特罗姆只发表了200多首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作品数量最少的一位诗人,但他是少而精的典范。
在我眼中,特朗斯特罗姆大于诺贝尔奖。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与其说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骄傲,不如说是瑞典文学院的骄傲。托马斯在世界文学的地位是公认的,多个奖少个奖并不能改变什么。这一点人们最好不要本末倒置。我只能说,他是20世纪以来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已经成为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特朗斯特罗姆的本职工作是犯罪心理学家,主要是在少年犯罪管教所工作。我很少问到他的工作。我曾在《蓝房子》说过:“依我看,这职业离诗歌最近,诗歌难道不像个少年犯吗?”这话有半开玩笑的成分。若进一步深究,我认为托马斯选择心理学这个职业和他的童年经验有关。他在回忆录《记忆看见我》中提到他在童年时代的精神创伤。
看过这些回忆文字,你就会明白,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诗人(或者说每个人)都是病人,写作就是一种心理治疗。在《记忆看见我》的开始,他把人的一生比喻成彗星,头部最密集的部分相当于人的童年,生命最主要的特征已在那个阶段被决定了。
我特别喜欢他的一首诗《果戈理》,那是他18岁便写出的。大多数诗人是通过时间的磨砺才逐渐成熟的,而托马斯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惊人的成熟。甚至可以说,托马斯的写作不存在进步与否的问题———他一出场就已达到了顶峰,后来的写作只不过是扩展主题、丰富音域而已。
虽然特朗斯特罗姆只发表了200多首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作品数量最少的一位诗人,但他是少而精的典范。一个人写一首好诗就是诗人,一个人写一千首烂诗还是算不上诗人。张继凭一首《枫桥夜泊》就在唐诗史中立住了。托马斯只写了200多首诗,但每首都近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