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全球拍卖》:重拾大学精神刻不容缓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3-28 20:57
  • 字数:1223
  • 人气:940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在学费高昂、就业困难的时代,读大学还有没有意义?这个话题多年前就在讨论。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有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上大学真的能改变命运吗?在一般人眼里,西方的很多大学,都是神圣的知识殿堂。但当经济与大学结为朋友之后,大学的权威性正在被消解。

  为了阐释教育、人才、经济与社会之间的交错关系,英国卡迪夫大学、巴斯大学的三位教授,以强烈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合作撰写了《全球拍卖》这本著作。本书书名颇富有讥讽意味,把高等教育与商业拍卖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当代西方大学病得不轻。本书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对工作和收入的“破碎承诺”问题。按照惯性认识,接受更多更好的大学教育,一定能带来好工作和高收入,这也是大学教育长期以来给社会的“承诺”,但在大学生满天飞的今日,这样的“承诺”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也无法兑现。

  按照作者的观察,劳动市场正在上演两极化的“拍卖”:在顶尖大学受教育的精英继续留在市场顶端,企业为争取他们,愿意支付高价薪水,犹如增价拍卖。相反,一般大学的毕业生没那么受市场青睐,在劳动市场上不得不压低薪水来换取就业机会。一个严峻的问题其实已经摆在眼前:当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期待毕业后从事专业、管理阶层的工作,但一个国家不可能让每个人当白领。这也是中国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

  作为个人来讲,都憧憬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将来能谋得金饭碗。贫寒之家的父母,为了孩子上好大学,不惜砸锅卖铁,四处举债,岂知在高等教育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优秀人才并不少见。等孩子大学毕业到人才市场找工作,企业开出的薪水和曾经的期待大相径庭。上大学真的能改变命运吗?很多人对此开始迷茫。其实上大学改变命运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的想法。大学在本质上就是传授纯粹知识的地方,与柴米油盐无关。能不能找到好工作,大学当然是关键因素,但和行业、机遇、个人能力关系更大。另外一点,赚大钱其实和知识的高深不存在必然联系。一个人能赚大钱,多半取决于个人的胆量、勇气与拼搏精神。

  既然接受高等教育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那为什么高等教育还有存在的必要呢?众所周知,中国以前是没有高等教育之说的,高等教育起源于欧洲,最早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宗教神学的研习场所,后来逐步把法律、医学、艺术等知识也纳入到高等教育的研究视野中。从本源上讲,高等教育是一个谈经论道的地方,是研究知识与文化的纯粹场所。但是自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大踏步前进,不知不觉中赋予高等教育更多的社会使命感。资本家把金钱大量投资给大学,就是为了从中获得更多新的技术、新的管理知识,以便于推动企业更快的发展。自现代以来,大学高等教育已经和社会经济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大学中纯粹的学术土壤已经丧失。

  《全球拍卖》这本书中,作者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深表担忧,当经济与大学携手发展时,大学弘扬纯粹的学术精神成为一种愿景。高等教育在本质上并不能改变人的命运,也不是通往成功的楼梯。让人如何成为独立思考、思想健全的人则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之所在。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