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粽子,又来了樱花。要我看,跟日本、韩国争各种起源,根本不是什么高冷之举。文明的演进、碰撞与融合,往往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形成今天的模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天争来争去,气人有笑人无,反倒是没文化的表现,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据国内媒体消息,日本、韩国媒体又打起了嘴仗,不为二战也不为粽子,这次争的是樱花起源地。媒体写道:“中国樱花产业协会在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樱花真正的起源地是中国。”网络媒体更懂网友心理,标题用上了“日韩争樱花起源地,中国表示呵呵”或“中国高冷”字样。
我不懂日文,也看不懂韩国报纸,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打了起来,但通过中国的报道,我起码明白了两件事。第一:这事就是一个策划,一个种樱花的中国公司,在樱花烂漫的季节,联合一个叫“中国樱花产业协会”的没来由机构,专门召开发布会,一边挑起事端,一边推销他们公司的樱花。第二:中国的网友看到这条新闻很开心,怎么样,又是起源地,想对中国说三道四,没门。
中日韩东亚三国的恩恩怨怨,就像现代版的三国演义,中原正朔,汉家血统,有德之邦,每个国家都有傲娇的理由。政经之手居中军大帐,专家学者成正印先锋,网友和爱国青年如步军小卒,踏过楚河汉界奋勇向前。端午节的申遗冲突就是一个生动案例,樱花的起源之争,就是有人在浑水摸鱼,把水搅浑,才好下水摸鱼。
要我看,跟日本、韩国争各种起源,根本不是什么高冷之举。稍读过书的中国人都津津乐道于“五百童男童女”“武大郎卖炊饼”之类段子,民族幸福感荡漾在脸上。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更明白,作为东亚历史上的超级大国,古代中国对日韩影响至深,动不动跟人家争发源地,不过是满足天朝上国的虚荣心理。那是老祖宗的,跟我们还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是世界古国之一,作为一个独特的东亚文明,丝绸、瓷器、指南针、火药等推动了世界,这是人家都承认的,但天天挂在嘴上说,就显得有点自信不足。而且,相对于我们对世界的贡献,西亚、欧洲甚至遥远的美洲,都对中国有很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中国的历史进程也许会改写,中国人的生活更是面目全非,关于这些为什么就不提呢?
不说别的,只简单列举中国人的餐桌,世界给中国送来了玉米、红薯、土豆、南瓜、花生、向日葵、辣椒、西红柿、菠萝、番石榴、腰果、西洋参、洋葱、洋姜、卷心菜、葡萄、西瓜、菠菜、茄子、烟草等,大部分苹果都是从欧洲引进的。
看看这份名单,如果没有引进,你让陈晓卿拍“舌尖上的中国”,他能拍出什么样子来?连中国人的第一主食小麦,都是从西亚来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再举一个简单例子,《红楼梦》里柳湘莲说:“宁国府只有门口两只石狮子是干净的。”这种家家门前都有的石狮子是从哪里来的?如果去读建筑学专家的研究,他会带着你从古埃及的斯芬克斯讲起,然后是亚述、古希腊、亚历山大、古罗马、古印度,再翻山越岭到中国,讲到南北朝王陵前的石狮子,最后才是宁国府门前的那对狮子(当然也会讲到日韩)。
一头石狮子,经过那么漫长的文明迁徙,才在中国进入千家万户,如果跟人争起源争得起吗?
包括我们常说,足球起源于中国,因为中国从春秋时代就踢蹴鞠云云,难道我们不知道,球类运动是很多文明里都有的,英国人12世纪就开始踢球了(他们两个城堡之间比赛,两个城门就是球门,城堡之间都是球场),并在一百多年前制定了现代足球的规则。非抢个起源地有什么意思呢?
文明的演进、碰撞与融合,往往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形成今天的模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别人那里引进的东西,经过本地的文化擦洗,也具有了本土文明的特有味道,如韩国的端午节就是。
政治可以博弈,经济可以竞争,文化需要的是互相尊重,是共享文明的成果,整天争来争去,气人有笑人无,反倒是没文化的表现,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
□潘采夫(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