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丞相:为人间社会调和阴阳

  • 编辑: 纪黎初涵
  • 发表于: 2015-04-02 19:38
  • 字数:1388
  • 人气:1333
  • 评论:0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调和阴阳这样的事,在后世一般都是医生在做。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无非调和阴阳。实在调和不了,人也就翘了。当然,另一种说法是,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命里该死,医生再怎么高明,也无力回天。但是,西汉年间人们普遍认为,三公的职掌,就是为人间社会调和阴阳。而丞相为三公之首,自然首当其任。

  汉宣帝时,丙吉为相。有天在大街上走,看见一群混混殴斗,死伤枕藉,血流满地,丙吉置之不理,驱车而过。又走了一会儿,看见一头牛趴在那里喘气,他却停车下来,一个劲儿地问牛主人,是不是路赶急了,把牛给累着了。跟着他的掾吏(随员)不解,问他:有人斗殴致死你不管,一头牛喘气你却问个没完,这是为什么?丙吉说,混混打架,是长安令和京兆尹这些地方官的事,他们管不好,年终考核记上一笔就是。现在刚刚初春,还不到热的时候,牛就喘,如果不是累着了,那就是出大问题了,不该热的时候热了,必定是阴阳不调。三公的职掌,就是管这事的,焉能不问?

  三公负责调和阴阳,大概发端于董仲舒的理论。天人合一,天象如何,跟地上人的作为有关。阴阳不协,不是冤狱太多,就是统治者做了其他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非得丞相才能把不协调的阴阳再调和回去。这样的说法,对于老百姓是有好处的,但凡有了灾异,王朝都会在自身政治上找原因,做一番自我的检讨和调整。如果调整过后,灾异如旧,那么丞相的位置就保不住了,换人。西汉因为这个事,换掉的丞相有一大把,难怪丙吉见了牛喘神经紧张。其实,真要是人事影响天象,第一个该换的,是皇帝。可惜,君主制下,偏偏就是皇帝换不了。

  丙吉是狱吏出身,在西汉后半叶儒风大炽的时代,其实是做不了丞相的。但这个高级狱吏,恰好在汉武帝跟卫太子闹翻,穷制巫蛊之时,在廷尉府干狱监。因职务之便,他善心大发,救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卫太子的遗孙——汉武帝的曾孙刘询。后来,汉昭帝死后无嗣,霍光拥立昌邑王失败,最后找到刘询继位,是为汉宣帝。继位之后,虽然丙吉也在朝为官,却只字不提。直到后来有人争功,汉宣帝发现,真的功臣,是这个不说话的丙吉。由是让他封侯拜相。丙吉谦让再三,还是接受了。

  一个狱吏出身的人,当然知道王朝的冤狱是永远断不了的。西汉的法律,在条文上比秦朝少,某些特别残忍的肉刑,也因为缇萦的上书,被汉文帝废了。但严刑峻法之风,却贯穿王朝始终。不管多大的官,只要犯事进了监狱,就得扒层皮。好些名臣,比如李广和周亚夫,都是因为不愿意进监狱受辱而自杀。所以,他做丞相之后,所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尽量别在他自己手中害人。丞相府的掾吏,不管犯了什么错,他都不将之投入监狱,顶多放个长假,让他们自己识趣离职就是。车夫因为喝醉,吐在了他的车上,左右要赶这个酒鬼走人,他也不让。说是不能为了一辆车,砸了一个人的饭碗。这样的宽厚待人,能不能让天象变得协调一点,我们不知道,反正,他的政敌的确是不多。

  丙吉的特出之处,是绝不因为他跟皇帝的关系而显露丝毫的特别。除了宽厚,没听说他有什么政绩,更没见他在调和阴阳方面,有什么表现。但他的位置很稳,一直做到死。死前,皇帝还特意征求他的意见,谁可以接任。一个在民间吃过苦的皇帝,知道感恩,一个同样在民间混出来的高官,不居功自傲。虽然不是明君配贤相,倒也令人感动。

  班固说,做高官之后,丙吉也开始读诗礼了,而且皆通大义。但他的宽厚,却跟这些儒家经典关系不大,只能说是天性。或者,在做狱吏时,见了太多的残忍,后来良心发现了。(张 鸣)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