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返回目录
选择字体: 宋体 楷体 黑体 微软雅黑
字号: A+ A-
颜色:
恢复默认
收藏该书

第14章  苦中有乐

母猪山生产队一下子增加了9名回乡青年,让这个小山村多少充满了一些活力。劳作之余,团支部书记马儿因地制宜,适时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青年们的业余生活。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边疆小镇,虽然四季不明,但毕竟还是有区别的,每年的四五月是一年中最舒服的季节。至少,没有一二月的“寒冷”,没有七八月的“酷热”。

清明刚过,一天一场雨,大地一天比一天绿。踏着一路春色,马儿率青年们去傣寨,亲历了难忘的傣家人“赶摆”和“婚礼”热闹场面。

去时,大家扯开嗓子,南腔北调地吼着傣族佤族情趣盎然的山歌:


脚踩西瓜滑下坡

一跤跌进野草棵

屁股坐着野鸡窝

脊背靠着芭蕉杆

伸手抓着菠萝果

起身碰着马桑泡


傍晚时分去打歌

打歌打到南望坡

摘个木瓜哄阿妹

阿妹甩过一首歌

小哥不要太啰嗦

有意直接来对歌


回时,大家又风马牛不相及地高唱《打靶归来》:


日落西山红霞飞

战士打靶把营归

胸前红花映彩霞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mi so la mi so

la so mi do re

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歌声飞到北京去

毛主席听了心欢喜

夸咱们歌儿唱的好

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mi so la mi so

la so mi do re

夸咱们枪法数第一


在傣乡,赶摆不仅仅是一项宗教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特色浓厚的民俗节庆。每次赶摆,劳作之余的傣家人,都会借机尽情喧泄一番,把赶摆作为探亲访友、增进友谊的好机会。赶摆现场同时也是一个临时集市。精明能干的傣家妇女,边看热闹边出售自家的凉粉、米干、干巴、酸笋、糯米饭等民族风味美食。其他民族群众问讯也纷至踏来,使得赶摆现场人头攒动、笑语不绝,十分热闹。“赞哈”(民间歌手)摇拽扇子,呤唱古老的歌谣。汉人虽然听不懂,仍然装作如痴如醉;欢快的象脚鼓声响起,仆哨仆冒跳起了柔美的嘎身舞,趁机选择佳偶。其间,无论是亲朋故友,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热情好客的傣家人都会邀您一道欢庆。

青年们这次参加的是嘎勒寨升和尚的“摆桑勇”。

傣族的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种途径是通过佛寺教育的方式传承。在现代学校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依然在傣族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傣族男子一生中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僧侣生活,接受佛的教化,学习佛学经典和本民族的历法、历史、医学、文字等知识,方可获得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还俗到社会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否则,会被同类视为“未经教化之人”。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东南亚国家接壤,而这些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我们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受其影响,云南边民特别是傣族,男子都要上寺庙当几年和尚。所以,当地普遍存在“和尚”谈恋爱的现象。这就是云南十八怪中“和尚可以谈恋爱”的由来。

此次嘎勒寨赶摆,就是为寨中几个10多岁男孩入寺当和尚而举行的庆贺仪式,即“摆桑勇”。

在傣家人心目中,将男孩送到佛寺当和尚是一种“赕”,即积功德。“赕”在傣语中是“奉献”的意思,如:赕佛、赕物等,是古老的傣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被升为小和尚的男孩,事先由父母送到佛寺学习一段时间,掌握基本教规、教仪和佛经知识后,拜认“波令咩令”,即养父养母。波令咩令,一般选择家境殷实、品德好、虔诚信佛的夫妇。教子与波令咩令结成一种非血缘的亲属关系,由波令咩令出资正式送教子入寺。当然,教子对波令咩令有赡养送终的义务。

赶摆前夕,寨子会在村寨外荒闲平坦的田野上搭建凉棚,扎制棉纸塔,杀猎宰牛备足酒菜,派人邀请其他村寨的亲朋好友。到正式赶摆的这一天,远近村寨的男女老幼,身着盛装,带着鲜花、供品前来庆贺。“摆桑勇”仪式主要有落发、沐浴、跳摆、受戒、换装等,其中最热闹的是跳摆、换装活动。

跳摆。男孩们落发沐浴后,头戴银冠、身披盔甲、涂脂抹粉被妆扮成古代武士模样,手执彩巾,由成年男子抬着游行一圈,边跳边舞,鼓声震响,人群发出阵阵欢呼声,称为“跳摆”。

换装。跳摆结束,是肃穆的受戒仪式。受戒结束,便是热闹的换装仪式。男孩们脱下俗服,换上架裟就升为小和尚了。所以,男孩们换装是赶摆的高潮,各家亲友纷纷呐喊助阵,最先完成“脱俗服换架裟”的男孩,最聪明,预示日后必定学有所成。这些,都为庄严的宗教仪式凭添许多情趣。

宗教仪式结束,最激动人心时刻到了,就是可以胡吃海塞一顿。

品尝傣味,蔬菜和水果的界线不象汉族那样泾渭分明:一个活生生的菠萝稳当当站在餐桌中间,拎起菠萝头上残留的叶片,像摘掉一顶帽子,露出菠萝内满腔的集萃——菠萝里面装满了搅拌均匀的糯米和菠萝肉;一盘黄爽爽的“蛟龙出海”,是香蕉裹上鸡蛋清后油锅煎炸的香蕉;一排削了皮的甘蔗,整齐的摆在餐桌上;一道又一道凉拌菜,是半熟的木瓜、芒果及芭蕉花做成的。而那些酸蚂蚁、蜂蛹、竹虫、麂子干巴等野味,更是让人垂涎欲滴。当然,少不了傣寨招牌菜“烤蹦”“牛撒撇”。

烤蹦,烤崩就是油炸米花糖。制作方法:将糯米用冷水浸泡一夜,蒸熟后做成饼状,晾晒到三成干,然后放入红糖水中浸湿、晒干,这样重复两三次后,放在香油锅里炸脆,就做成了。傣族制作的烤崩香、脆、甜,颜色金黄,油而不腻,既是茶余饭后的食品,又是款待宾客的美味佳肴,还是教徒们的拜佛贡品。

牛撒撇,为傣家重大节日或招待尊贵客人时必不可少的一道金牌菜。但是,外地来的“尊贵客人”,如果知道牛撒撇是用牛肚子里面那些没有“消化”的东西做成的话,可能吃都不敢吃。“撒撇”系傣语,“撒”意为“凉拌”,“撇”意为“牛肚”。“牛撒撇”自然就是利用牛肚(即牛胃)及牛肚里的食物、苦胆、苦汁,再加上小米辣、花椒面等其他佐料凉拌。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在因为如此,牛撒撇才显得珍贵。物以稀为贵嘛。所以,牛撒撇这道菜非常有特色:气味很独特,说香不香说臭不臭,反正气味怪怪的;颜色很独特,绿不绿黄不黄,象被风吹落还没来得及完全变黄的树叶;味道很独特,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全;功效很独特,清热、健胃、消暑、祛热、提神,“五效俱全”。

一道又一道。说它是果就是果,说它是是蔡就是蔡。或者说,有盐的就是蔡,无盐的就是果。是菜,它们芳香四溢;是果,它们佐餐开胃。夸张一点说,一桌蔡,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有地上种的,有地下挖的。天不管地不管饭管,富也罢穷也罢吃罢。

饭桌上,为了助兴,有人叫驼子来一段。驼子带着酒气,用四川话胡说八道:


一等人当支书,社员把礼送到屋。二等人当支委,亲朋好友跟着美。

三等人当队长,吃完这场喝那场。四等人会计员,兜里不断零花钱。

五等人保管员,五谷杂粮吃的全。六等人小组长,盘子舔的咔咔响。

七等人转业兵,拎着镰刀去看青。八等人车老板,卖了马料下饭馆。

九等人掏大粪,干多干少没人问。十等人是四类,广播一响去大队。


青年们喊好,马儿却急出一身冷汗。没心没肺的死驼子,说笑话也不看对象,他说的“几等人”,餐桌上基本都有。马儿悄悄看了一眼旁边的几位傣族村干部,还好,村干部们多数忙着喝酒、招呼客人,加上驼子讲的四川话,傣族听不太懂。马儿连忙起身敬酒,算是混了过去。

吃完饭,老人进奘房烧香拜佛,求子求孙求发财,祁求佛祖保佑平安;中年人敲响象脚鼓,开始跳孔雀舞、马鹿舞;青年男子忙着“窜仆哨”,小花伞下,有的窃窃私语、不亦说乎,有的干脆跑到野外,悄悄咪咪谈情说爱去了。

象脚鼓停止,只见一把把“小花伞”向竹林深处漂移,无声地宣告一天的赶摆结束。


相比赶摆,傣家人的婚礼更让人难忘。

摆桑勇不久,经李俊搭桥,马儿率领大家参加了岩焦的婚礼。傣族青年结婚后,最开始的几年实行“从妻居”的习俗,即新郎到新娘家上门,因此婚礼主要在女方家举行。

婚礼这天,马儿、李俊带领青年们跟随岩焦的亲友团,一路敲着象脚鼓,喜气洋洋地来到女方家,沿途不断鸣放鞭炮和鸟铳(火药枪),除了增加喜庆气氛,还有驱除邪魔的意思。

婚礼首先从女方家的门口开始。地上铺着竹席,竹席上铺着一条花毯,花毯上摆一张小竹桌,桌上摆放着鲜花和米酒。新郎和新娘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并排坐在花毯前,按习俗要请和尚念经。但由于“破四旧”的影响,改为请傣寨的长者念毛主席语录。长者首先读毛主席语录:“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接着叫新郎岩焦背语录。岩焦本来准备好一段语录的,此时脑子一片空白,像发梦冲;平时冲扩子,他话最多,现在关键时候却憨不噜出一句都想不起来,急得大汗淌,向李俊求救。李俊小声说:为人民服务。岩焦跟着说了一遍。女方的亲友起哄说不行,太简单了。李俊站在岩焦身后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李俊说了两遍,岩焦才勉强背了出来,虽然结结巴巴跟愣半倒,但总算过关了。长者代替和尚用彩色丝线分别束在新娘和新郎的手腕上,以示祝福。接着,新娘被女方的小姐妹们簇拥着上楼,新郎则被挡住。新郎要走进女方的家,需要经过几道关卡:一是到大门口时,竹门已经关闭,男方需放鞭炮、付礼钱,才打开让新郎通过;二是登竹楼时,新郎又被女方的人阻挡,新郎需回答几个问题才能登楼;三是进了屋后,新娘已被藏起来,新郎需要敬酒、敬烟、唱歌,几番恳求几经周折,新娘才被送出来。这一系列过程,虽然乱五乱六疯天扩地,却包含着考验新郎的才气、脾气、人气的意思。同时,也让婚礼增加不少欢乐和喜庆的气氛。特别是李俊举着相机夸张地不停照相,让婚礼大放异彩。

接下来是举行拴线仪式。几张婚礼桌摆在在堂屋中央,桌上放着煮熟的雌雄鸡各一只及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有衣服、筒裙、手镯、糯米饭、巴巴、红糖、芭蕉、盐巴、白线等,新郎新娘并排坐在婚礼桌前,由主婚人致贺词。贺词完毕后,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扯下一团糯米饭,在酒碗里蘸一蘸,然后点在鸡、盐和白线等物品上,每人需连点三次,点完后又把饭团放回。这时,主婚人拿起桌上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至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头搭在婚桌上,表示已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从此白头到老,永不分离。女方家一位人们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其他人也纷纷拿起白线搭在新郎新娘的肩上,祝福新婚夫妇幸福吉祥,生的儿子会犁田、盖房,生的姑娘会织布、栽秧。

拴线后,桌上的一只鸡献给主婚人,另一只拿给小伙子们去分吃,预祝他们早日找到心爱的姑娘,也来幸福地拴线。其余的东西全部放在新婚夫妇的帐子边,过了三天才能动。

仪式结束,开始宴请宾客。席上的菜肴多带有傣味特色,除了牛撒撇,必不可少的是一碗生鸡血,据说是象征婚姻鲜活、吉祥。席间,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宾客敬酒,宾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新郎新娘回答,还要求新郎新娘表演节目,不时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气氛热烈而活跃。

席间,“赞哈”的演唱是不可少的。傣家人常说:没有赞哈的婚礼不热闹,酒也不好喝。因此,婚礼是男女赞哈们大显身手的机会。人们一边吃菜、喝酒,一边听赞哈演唱,唱到精彩处,人们会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

赞哈的歌声:


今天是凤凰起舞的时刻,

今天是孔雀开屏的时辰,

在吉祥的日子里,

来的都是最尊敬的喜客。

欢迎你们,男女贵客,

我要唱最好最美的歌。

首先祝福新婚夫妻,

他们是人间的好儿好女,

像芭蕉一样的美丽,

像椰子一样的稀奇。


饭饱酒足,在铓鼓和象脚鼓声中,人们聚集在庭院翩翩起舞。

首先,跳象脚鼓舞。象脚鼓舞是男子舞蹈,因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故名象脚鼓舞。象脚鼓舞在傣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每当节日或赛鼓盛会,身背象脚鼓的小伙子从各村寨赶来,跳起矫健、浑厚、灵活的象脚鼓舞。哪里有象脚鼓声,哪里就有欢乐的人群。象脚鼓分长象脚鼓、中象脚鼓、小象脚鼓三种。长象脚鼓舞蹈动作不多,以打法变化、鼓点丰富见长,可以用掌打,也可以用拳打。中象脚鼓一般用拳打,没有更多鼓点,拍一下打一下,以鼓音长短、音色高低及舞蹈时鼓尾摆动大小为标准。舞蹈时不限定人数,人少时对打,人多时围成圆圈打。小象脚鼓用四指拍,舞步灵活跳跃,以斗鼓、赛鼓为特点。今天跳的是中象脚鼓舞。中象脚鼓舞步扎实稳重刚健,大动作及大舞姿较多,非常好看。

接着跳“嘎光”。嘎光,系傣语,“嘎”为舞,“光”指鼓,也有集拢、堆积的意思。“嘎光”可译为“围着鼓跳舞”,也可译为“跳鼓舞”。此舞是傣族最古老的舞蹈,属于“喜庆”舞蹈。喜庆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场地,以象脚鼓等民族打击乐为伴奏,舞蹈简单,热烈欢快。体态的基本特征是“三道弯”: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弯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的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三道弯:立起的脚掌至脚跟,脚跟至弯屈的膝,膝至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与傣族的生活、服饰、气候、佛教及圣鸟孔雀等相关。此外,众舞者可以随心所欲的自由发挥,只求自娱自乐。

鼓声响起,青年们都坐不住了,全部起身随着鼓点翩翩起舞。

因为舞蹈相对简单,鸭子、月儿、小芳等女同胞很快就学会了,而且跳得像模像样,吸引不少仆冒伴舞;男同胞们就有点不像样了,除李俊外,马儿、驼子、多余人、老夫子等人的舞姿实在不雅,动作雀神怪鸟,跟愣半倒,乱五乱六,可以说是“群魔乱舞”。虽然如此,却为婚礼增加了不少欢快的气氛。最出风头的是李俊,他不但会讲傣话,舞也跳得好;他不但带了相机、汉人来参加婚礼,还在婚礼上帮了新郎的大忙,让李俊在新郎家的地位大幅提升。同时,也为李俊后来与新郎妹妹的“灾难”埋下了祸根。这是后话。

深夜,青年们才返回。

返回的路上,李俊意犹未尽,告诉大家,婚礼还不算完。第二天天亮,新郎就要返回父母家,第三天陪父母亲挑着凉米粉等东西去女方家认亲,并分别向亲友们送凉米粉一块,第四天新郎又陪新娘挑着凉米粉到男方家认亲,同时也分别送亲友凉米粉一块。到此,整个婚礼才算结束。结婚后,新郎一般要在女方家住满三年,然后才能携妻儿回男方家住。在男方家住满三年后,又可以回到女方家住,所谓“三年去、三年来”,直到夫妇二人有能力盖起自己的竹楼,才正式离开双方父母开始独立生活。


相比傣家人的婚礼,农场人的婚礼就显得穷酸了。

农场职工结婚,一般不设宴席。新娘新郎如果不是一个生产队的,新郎一大早用拖拉机将戴着大红花的新娘接回来,摆上花生、糖果,搞个简单仪式即可;新娘新郎如果都是一个生产队的,那更简单,晚上在新房举行个简单仪式,亲朋好友们热闹一下就结束了。也就是农场人总结讨媳妇的“一二三四”:一张床二床被三斤糖果四斤瓜子,搞定。

这次,回乡青年们参加的是邻队一女知青的婚礼。虽然婚礼比较穷酸,但由于新娘的身份特殊,婚礼还算热闹,且惊喜不断。

邻队一成都女知青嫁给本队湖南老工人的儿子,引起不小轰动。当时,知青结婚的本来就少,知青与当地人结婚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他们的婚礼算是一件特大喜事了。知青们一传十,十传百,附近生产队的知青不管请到的还是没请到的,闻讯后都自动来贺喜。特别是四川知青,完全把自己当成了“娘家人”,表现得非常积极,每人都出了几块钱的礼钱,购买盆、杯、水壶、床单等用品作为礼品,早早地就赶去参加婚礼了。母猪山生产队的知青当然不例外,而且还邀约回乡青年一起去。母猪山生产队回乡青年只有刘星、刘踅孀没有去凑热闹。

婚礼本来很简单。按照计划,晚上八点在新房举行仪式,证婚人讲话后,每人吃几块糖就结束了。所以,新郎家只准备了一些糖果、瓜子。由于事先没有准备晚餐,吃晚饭时,生产队一下子来了几百人,新郎一家慌了,乱五乱六,根本没有办法应付,新郎甚至都急哭了。关键时候,生产队的知青挺身而出,出力出钱,全体总动员:食堂、各家各户全部点火做饭,到八点前,来参加婚礼的人每个人勉强吃饱了肚子。老工人说,还是毛主席说得好,人多好办事,团结就是力量。

晚上八点,婚礼准时举行。

婚礼临时改在食堂举行,盆、杯、水壶、床单等礼品堆在门口像一座小山,真不知道新郎家将来如何处理。大人、孩子几百人拥挤在食堂,连窗子上都挤满了人,比过节还热闹。糖果、瓜子堆在食堂中间的几张桌子上,只一会就被抢得光溜溜,很多人别说喜糖了,连一颗瓜子都没有尝到。喜鹊手快,抢到一把喜糖,分给月儿、小芳、平儿一人一颗,算是沾了点喜气,也算是没有白来一趟。

回乡青年们虽然参加过傣族人的婚礼,但似乎是闹着玩的,没有想过“结婚”的含义。今天,第一次参加“自己人”的婚礼,青年们才忽然发现自己“成年”了,才忽然发现“结婚”意味着什么。所以,显得有点茫然、好奇、兴奋,还有点装佯、羞涩、紧张,好像结婚是件见不得人的事情。本来嘛,结婚是两个人的事情,该咋整就咋整,你就雀雀整吧,干嘛要大张旗鼓的,生怕别人不知道。

新郎、新娘带着大红花,穿着新衣服,羞涩地站在人群中间。

仪式由他们生产队的指导员主持。这个指导员神采奕奕,红光满面,比母猪山生产队的“瘦猴子”指导员要讨人喜欢。他大声说:“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

一听这话,会场开始乱麻麻。李俊小声骂道:“鬼扯十扯,逼骨碌什么呀。”月儿白了他一眼。

指导员感到气氛不对,接着说:“书归正传。今天呀,是我们生产队的好日子,是我们生产队最最难忘的日子,成都知青陈丽萍与湖南老工人子弟何耀星经过长时间的自由恋爱,今天终于走到一屋了。下面,我宣布婚礼正式开始。首先,请新郎、新娘出示结婚证。”

新郎从口袋里掏出结婚证,打开举过头顶让大家检查。青年们很多人没有见过结婚证,都伸着脖子观看。结婚证外壳为红色,封面是毛主席穿军装的头像,头像下有“结婚证”三个字;里面为粉红色,左边是红色的“最高指示”:要斗私批修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右边黑色的“结婚证”三个大字下面用毛笔书写一行小字:何耀星、陈丽萍自愿结婚,经审查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规定,发给此证。

原来,结婚证是这个样子呀。结婚还要“斗私批修”?有意思。

指导员:“好了。第二项,请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全场热烈鼓掌。新郎脸憋得通红,半天才跟愣半倒地说:“我,我这是第一次结婚,不有什么经验,说不来。”众人哄笑。没想到,新娘表现得很大方,不愧为知青。她主动说:“感谢大家参加我们的婚礼,感谢生产队对我的关心,感谢何耀星一家多年来对我的照顾。谢谢。谢谢。”知青们起哄:不行,介绍恋爱经验,介绍恋爱经过,交代谁先追的谁。

新郎红着脸说:“我先追她。” 知青们起哄:不行,老实交代,怎么追的?

新娘说:“还是我说吧。早在我刚下乡的时候,一天要挖7个橡胶穴,我根本完成不了任务,他每天晚上都悄悄地帮我挖,我开始是感激,后来就喜欢他了,再后来我们就慢慢的好上了。就这么简单。”知青们觉得不过瘾,还要起哄,指导员说:“好了,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日久生情,这就叫革命爱人。下一个节目,夫妻对拜。”

一对新人在大家的祝福中对拜。

指导员说:“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下面,我宣布……”

“不行,还有节目。”他的话被知青们打断。一知青大声说:“请新娘为证婚人点烟。”并递给指导员一支烟、新娘一盒火柴。

新娘用火柴为指导员点烟,火柴一点燃就被旁边的知青们吹灭,重复好几次,在新郎的奋力帮助下才终于点燃指导员的烟。一知青又跳上桌子,拿出早准备好的小竹竿,上面用线绑着一颗带壳的花生,大声说:“花生象征多子多福,请新郎新娘共同咬花生好不好?”大家齐声喊好。新郎、新娘被众人推上桌子,嘴对嘴去咬花生。上面的知青不停地抖竹竿,下面知青不停摇桌子,新郎、新娘相互搀扶着,根本咬不到花生,最后还是新郎急中生智,用手抓住花生,两人才同时咬碎花生,相当于同时也亲了个嘴。众人立刻欢呼。因为很多人是生平第一次见到男女当众亲嘴,所以大声呼叫、吹口哨、跺脚。有人喊:再来一个,要不要得?众人喊:要的。

现场乱作一团。指导员一锤定音:“好了好了。花生也咬了,嘴也亲了。俗话说,早栽秧早打谷,早生贵子早享福。我宣布,这对新人正式成为革命爱人。下面送入洞房。婚礼结束。”

婚礼结束后,回乡青年们跟随知青队伍默默地返回生产队。

来的时候,大家心情愉快,有说有笑。“笑话大王”驼子当然不会忘记讲笑话助兴,大家笑得东倒西歪:


话说,一头公牛在奔跑,见一头母牛还在路边吃草,公牛急切的对母牛说:“快跑吧,领导来视察了!”母牛问:“领导来了有啥可怕?”公牛说:“现在领导爱吹牛B啊!”母牛听后大惊,撒腿就跑。母牛边跑边问公牛:“领导吹牛B,你是公牛你怕啥?”公牛说:“看来你是真不知道。现在的领导除了吹牛B,还扯蛋啊!


回的时候,大家心情复杂,默默无语。众人的心情明显不像来的时候那么激动了,一个二个显得心事重重。是啊,本来平静的生活,一下子被这场“不合时宜”的婚礼给搅乱了。

走了一会,见大家默默无语,驼子实在忍不住,大声说:“巧了,我刚听说一个与婚礼有关的笑话,特别好笑。给大家摆摆。”

大家虽然没有什么兴趣,但还是放慢脚步。驼子提高声音:


话说,有一对赶时髦的小夫妻,新婚后,不但在新房里贴满了主席的画像,还在蚊帐里挂了许多像章,一动蚊帐就会发出叮叮当当响声。有人忍不住问:“你们晚上在老人家眼皮低下干那事儿,能行吗?”新郎说:“没事,上灯一关,黑漆麻洞的,什么都看不见。”问:“虽然看不见,但听都见呀?” 新郎说:“没事,叮叮当当的声音能盖过床的声音,老人家根本分不清。”不久,二人就被关了起来。他们喊冤:“我们时刻不忘毛主席。为什么关我们?”革委会的人说:“伟大领袖,耳聪目明,明察秋毫,能在迷雾中辩清航向,没有什么看不见分不清的。你们如此胆大妄为,不关你们关谁?”


老天呀,还有这种事情?的确好笑。

可是,听完“笑话大王”绘声绘色讲完故事,居然没有一个人笑。驼子讲故事,没有人笑,这还是头一次。驼子无趣地吹了一声口哨。

都是婚礼惹的祸。

想到婚礼,必然就想到未来。想到未来,知青们不由得为新娘的未来担心。看来,新娘的“未来”,毫无疑问要永远地扎根边疆了,不但自己永远扎根边疆,她的子孙也必然扎根边疆了。所谓的“献了青春献子孙”。在农场,很多知青已经恋爱多年,有的已经同居多年,就是不敢结婚,更不敢与当地人结婚。因为,不结婚,可能还有一丝回城的希望,一旦结婚生子,就彻底断了返城的路了。

回乡青年们虽然不是第一次参加婚礼,不是第一次憧憬婚姻,但却是第一次认识“婚礼”,第一次思考婚姻。过去一直觉得自己还是学生,婚姻很好玩、很遥远,忽然间发现自己已经成年了,婚姻和可怕、很残酷。他们终于理解“结婚”、“爱人”、“洞房”的真实含义了。

人,或许都是这样的,不经意间,一件事或者一本书,甚至某人的一句话,不说醍醐灌顶,至少是茅塞顿开。可能就此让一个人瞬间脱变,成熟了,成长了,从此一飞冲天。当然,也可能就此让一个人瞬间迷失,迷茫了,绝望了,从此一蹶不振。至于“一飞冲天”或“一蹶不振”的比例,就不清楚了;至于到底是“性格”还是“环境”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也不清楚。比如,母猪山生产队的回乡青年就是这样的。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经历,后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后话。


“五.四”青年节,团支部组织青年们野炊,也是惊喜不断。

不久前,马儿与刘踅孀一起去最西边的傣寨爬山、游玩,无意中发现一处叫“天生桥”的处女地,有水有山,风景独特,非常适合野炊,马儿决定“五.四”带领大家骑自行车去天生桥游玩。

早上收完胶,大家匆忙换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在球场集合。由于提前通知大家准备自行车,没有车的知青借老工人的,很快就筹齐了二十多辆自行车。几次活动,刘踅孀、刘星都没有参加,这次刘踅孀本来也不想去,被月儿硬拉来。月儿本来打算坐他的车,没想到临出发时,刘踅孀开玩笑说月儿太胖了,带不动。本来是开玩笑的一句话,结果,月儿赌气上了李俊的自行车,换小芳去坐刘踅孀的车。刘踅孀自讨没趣,又不好意思说不去,只好载着小芳出发了。刘星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根本没有人约他。

回乡青年中,只有李俊、刘踅孀有自行车,而且都是“永久牌”。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得的事。当时所谓“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能同时拥有“三大件”的家庭,是相当让人羡慕的。不过,自行车例外。在农场,自行车几乎是唯一的交通工具。所以,很多老工人家再穷也要买一辆自行车,但多数是杂牌车,比如青岛产的大金鹿,价格比较便宜,一百元左右,而且不要票。上海的永久、凤凰和天津的飞鸽牌自行车,不但价格高出五十多元,关键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要凭票才能买到。所以,能拥有永久、凤凰和飞鸽牌自行车的人,一般都是有关系、有身份的人。拥有永久、凤凰和飞鸽牌自行车,不但“显摆”,骑三年还可以原价卖出。当时,最令人羡慕最时尚的行为就是骑永久、凤凰、飞鸽牌自行车在货架上带个女人。有童谣为证:“头上帽子歪歪戴,飞鸽单车带女人。”

按惯例,男的载女的,二十几辆自行车浩浩荡荡一路向西飞奔。

月儿“主动”跑去坐李俊的车,对于李俊来说是走“狗屎运”了。所以,李俊受宠若惊,精神焕发,载着月儿一路冲在最前面,比没有载人的自行车还快。看来,精神的力量不可小视。

仿佛是为了给青年们加油鼓劲,碧蓝的天空,云彩缤纷,自东向西铺展开来,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飞;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棉花,层层叠叠;有的像鱼鳞,整整齐齐。美。美极了。

公路两边芦苇连绵,苇杆修长,苇叶碧绿;清风过后,苇波起伏,瑟瑟有声。芦苇尽头,是茫茫的稻田。再远处,山脚、半山、山顶,整个丘陵一片墨绿,看不清哪是胶林,哪是原始森林,只觉得铺天盖地的绿,蓝天绿地融为一体……

自行车排成长龙,在蜿蜒的砂石小路上争先恐后前行。由于路窄车多、争强好胜,不时有自行车被逼下小路,换来阵阵欢笑。拐弯处,由于视角错位,仿佛进入万花筒,山、路、林似乎铺满了眼前的世界,三者之间的每一次随意搭配都是一场视角的盛宴。一时间,时光穿梭,让人恍惚。爽。爽歪歪。

到达最西边的傣寨,就没有路了,不能骑车了。众人把车放在傣寨,步行去天生桥。步行虽然只有两三里,由于荆刺丛生,道路泥淋,稍不小心,不是四脚朝天,就是与地亲嘴。李俊、驼子表现得很绅士,常常主动站在一些湿滑的地方帮助女同胞。行走一会儿,晴天霹雳,几声闷雷后,空中飘来一片乌云,呲呀咧嘴,张牙舞爪,耀武扬威,貌似要下雨了。看着天空乌云,大家不由得担心起来,因为大晴天的,谁都没有带雨具。马儿说:“这只不过是过山雨。用孟定的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不用担心。”

果然,老天好像为验证谚语,撒下一把小雨,乌云便飘走了。

这场小雨来得恰到好处,既给人们降温解乏,又给大地洗尘增绿。可谓“及时雨”“洗尘雨”。夏天的雨,生机勃勃雨。“雨后春笋”,是最好的证明。小雨飘过,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芳香,树上的小鸟、地下的竹笋全都羞答答地探出脑袋,呼吸清新空气,沐浴雨后阳光。植物经过雨水的冲洗,舒枝展叶,群芳吐艳,雨点零落在点点花瓣上,娇羞欲滴,柔弱妩媚,分不清是花的柔美还是雨的芬芳。

众人心情大好,继续前行。

闯过一片密林,终于可以隐约看到天生桥了。天生桥高约10米,完全是由小河两岸的山体自然形成的,是名副其实的“天生桥”。桥顶及周边山头,全都是光秃秃的石头,石头缝隙间顽强地生长着几棵营养不良的杂树,有气无力地戳在山梁上。最神奇的是,在离桥几米远的悬崖上,一棵大树傲立于崖顶,几根粗壮的树根镶嵌在岩石里,形成一道道“根劈石”的奇观;更神奇的是,这棵大树不是垂直向上,而是于悬崖顶部先向西平行两米后才垂直向上,既给人“不屈不挠”的震撼,又充分展现“一支独秀凌云霄,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风范。周边及各个山头的半山腰以下,是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

无限风光在险峰。看见是一回事,走近是另一回事。要走近天生桥,还真的不容易。不但要“跋山涉水”,还要“飞檐走壁”。大家手拉手,穿过密林;手脚并用,攀爬陡崖。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天生桥下。

天生桥下,一条清澈的小河欢快流淌。小河里,鱼儿悠闲漫游,露水石头,闪着幽光。小河两岸,绿树成荫,野芭蕉、旅人蕉的长扇随风摇曳,曼妙多姿;蜻蜓、豆娘、水蜘蛛欢快起舞,争奇斗艳。

天生桥旁,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溶洞、惊心动魄的落水洞及千姿百态的野生植物。可以用“顶天危崖、深谷密林、奇石秀水”形容。

李俊当然不会忘记炫耀他的照相机及照相技术,他首先为大家照集体合影,然后为女同胞照合影,接着为驼子、鸭子等几对恋人照合影,喜鹊趁机提出为他和平儿照一张合影。平儿扭捏着,在众人的戳和下与喜鹊照了一张合影,引得众人一阵喝彩。“坏人”驼子坏笑着说:“还有不得?”他的目光不停地在李俊、刘踅孀、月儿三人上身扫来扫去,众人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起哄:“李俊、月儿照一个”“踅孀、月儿照一个”。踅孀无动于衷,李俊趁机将手中相机交给驼子,然后站在月儿身旁。月儿脸羞得通红,她本来不愿意和李俊照相,看到刘踅孀毫无反映,便赌气与李俊照了一张合影,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小芳明白月儿的心思,不停地用眼看刘踅孀。刘踅孀则一脸的无所谓,气得小芳牙痒痒。驼子还觉得不过瘾,他知道蔡儿在追小芳,本想喊“蔡儿、小芳来一个”,但看见女朋友盯着他,只得作罢。众人也都知道蔡儿喜欢小芳,由于小芳“圣洁”得像仙女,其他人都不敢轻易开她的玩笑。

欣赏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后,大家便在小河边开始准备野炊。

男同胞拾柴捕鱼,女同胞生火做饭。拾柴很方便,遍地是枯树枝,捕鱼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人迹罕至,水又清,小河里可见巴掌大的鱼游动,但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渔具,捕鱼完全靠双手。双手捕鱼,看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就坚钢了,需要经验、技巧。男同胞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个个疯天扩地,神头二五地扑向小河,手脚并用,摔得东倒西歪,不但捕获少还被石头、鲶鱼刺伤。此时,耙子、超哥终于有机会“大显身手”了。因为蛇鱼、鲶鱼背上有刺,他俩专捕黄鱼,不但没有受伤,而且捕得最快,不时博得女同胞的阵阵喝彩。可是,只一会儿,河里没有捕到的鱼就被吓跑了,很难再捕到。一清点,总共才捕了20多条,一人还分不到一条。正当大家遗憾时,猴子像变戏法似的从书包了拿出一筒炸药,让李俊兴奋得直吹口哨,屁颠屁颠地帮驼子准备炸鱼。两人用泥巴包好炸药,插上雷管、导火线,来到下游一处较深的湾塘,驼子用烟头点燃导火线后扯直丢下去。“砰”的一声闷响,水柱喷起几米高。随着水柱落下,水面飘起不少巴掌大的鱼。太板扎了,一人一条还绰绰有余。

刘踅孀不喜欢凑热闹,一个人去林中转悠,想顺便采些野果什么的给大家开胃。小芳喜欢草药,硬拉着月儿跟随刘踅孀进了林子。

一进入林子,就像蜘蛛走路——丝连丝,而且潮湿、阴森。月儿头皮发麻,紧紧拉着小芳的手。刘踅孀不说话,拿着一根木棍,在前面为两位女同胞打草开路。月儿也不说话,显然还在生他的气。小芳看见四处纷飞的蚂蚱,有意找话说:“我就分不清什么是蚂蚱,什么是蝗虫。”见月儿不说话,刘踅孀说:“很简单,主要看头。蚂蚱的头是尖的,蝗虫的头是平的。另外,蚂蚱在春天就有了,蝗虫一般常常在秋天特别多。”月儿却说:“蚂蚱是绿的,蝗虫是黄的。蚂蚱一年四季都有。”刘踅孀知道她在抬杠,不想与她争执,因为那样会拔草引蛇——自讨苦吃。所以,明知道她在胡说八道,他也没有啃声。恰好,他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串熟透的野芭蕉,便走过去用随身带的弹簧刀割了下来,随手摘了两个野芭蕉丢给小芳。小芳接到后递给月儿一个,月儿也不客气,剥开野芭蕉就吃。野芭蕉虽然没有家芭蕉甜,但比家芭蕉香。刘踅孀也剥开一个,刚张口吃,突然发现不远处一条蟒蛇在草地上蜷缩着晒太阳,急忙半蹲着身子指了指蟒蛇,暗示两位女同胞蹲下别出声。他知道,女同胞怕蛇,更何况这么大的蛇。他本意是让她们蹲下,然后慢慢退出去。没想到,月儿小芳看到蟒蛇后,惊叫一声,不管三七二十一,丢掉手中野芭蕉转身就跑,根本不管刘踅孀的死活。刘踅孀气得鬼火绿,恨不得扑过去把她俩按倒。气归气,他没有动。他咬牙切齿,却一点办法没有,只好弯着身子后退,一边殿后一边小心翼翼观察蟒蛇。

其实,不能苛责月儿、小芳。怕蛇,是人类老祖先遗留下来的生存本能,大概早就溶在了基因里。蛇,会引发灵长类动物最强烈与最快速的反应,不只是人类,就是小猴子看见蛇反应也很强烈,这大概是灵长类动物提升存活率的秘诀吧。这么大的蛇,就是一个大男人猛然一见也会毛发耸然,何况是两个娇滴滴的女孩。蟒蛇虽然无毒,但体型巨大,属大型爬行动物。眼前这条蟒蛇估计有四五米长,头颈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头侧有一条黑色纵斑,头部腹面黄白色,体背及两侧均有大块镶黑边云豹状斑纹。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这么大的蟒蛇,虽然不至于一口吞下一个大人,但如果被它缠住,也够呛,不死也得脱层皮。曾经一知青就被一条三米多长的蟒蛇缠住,最先施救的两个知青根本无法把人蛇分开,后来七八个人才强行分开。被缠的知青,脸憋得像猪肝。

老天保佑。蟒蛇没有被惊动,依然懒洋洋地晒太阳。

刘踅孀一手持弹簧刀,一手提着野芭蕉,慢慢退出林子。他到不是舍不得丢弃野芭蕉,而是一旦蟒蛇攻击,可以用野芭蕉当武器。一寸长一寸强嘛。弹簧刀只能近身搏击,无法让蟒蛇望而却步,而一串野芭蕉说不定可以吓退蟒蛇,至少可以抵挡一阵子。

其实,说月儿小芳“不管刘踅孀的死活”,是冤枉她俩了。月儿小芳之所以转身就跑,是因为月儿小芳太了解刘踅孀了,这么大的蟒蛇根本伤不了他。所以,她俩根本不担心刘踅孀的安全,跑出林子后,看见二师兄正往一棵树上爬,树下还有不少人看热闹,她俩便扯直朝人群走去了。

刘踅孀退出林子后,一肚子气正没处撒,看见二师兄居然在爬树想掏野蜂蜜,而鸭子等女知青们居然不知死活地站在树旁观看,更是鬼火绿。因为他知道,蜂的种类很多,平时爬山,遭遇蜂类袭击的比例远高于被其他动物攻击。而攻击人类,最多、毒性最大的蜂类主要就是马蜂、虎头蜂、大黄蜂。他刚才路过的时候就发现那棵树上有蜂窝,而且是最凶残的大黄蜂,从地上就能看见黄灿灿的蜂蜜。他见那棵树比较隐秘,本想从林子出来后再提醒大家不要见蜜不要命,没想到还是被二师兄发现了,且真的“见蜜不要命”。由于大黄蜂喜欢在丛林中生活,平时很少见,二师兄可能把它错误地当作脾气温顺的小草蜂了。

大黄蜂一窝通常只有几百只,但非常心齐,对一切侵略者,会群起而攻之,将其杀死,而且护幼、护巢习性很强,虽然比马蜂略小一点,但它的脾气更暴躁,毒性更大,也更“好战”,更“记仇”,所以有“无角绵羊受欺压,有刺黄蜂不可辱”之说,一般人遇见它,唯恐避之不及。现在可好,树上,二师兄不知死活去掏虎头蜂的蜜;树下,一群不知死活的“小师妹”张口待蜜。完全是一群“要蜜不要命”的活宝。

手提野芭蕉的刘踅孀与同样提着一些野果的马儿,几乎同时大声喊道:“整哪样?快走开。”

可是,八月十五过端阳——晚了。二师兄还没有接近蜂窝就被虎头蜂攻击,他惨叫一声,从树上跳了下来。树下的人见状,一哄而散朝河边跑。本来遭到大黄蜂攻击时应该趴下认怂,因为大黄蜂脾气暴躁,越跑越容易激怒它,如果趴下,反而安全。还好,或许是因为逆风跑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潮湿雾大的原因,大黄蜂居然没有群蜂追击众人。只有二师兄不幸被蛰伤,趴在河边杀猪般鬼喊辣叫。

刘踅孀、马儿急忙上前查看二师兄伤口。二师兄的脖子被蛰伤,由于大黄蜂的刺针沒有倒勾,虽然伤口没有毒刺遗留,但伤口已经开始红肿,必须尽快处理。刘踅孀查看完伤口,一句话没说就离开了。生产队的卫生员探亲还没有回来,因为超哥平时喜欢养蜂,马儿首先问他该怎么办。超哥说可以用口水或者用尿消毒。大家都觉得务俗不靠谱,小芳也说不行,口水、尿液中如果含有细菌,反而更容易引发伤口感染。鸭子背着药箱,她建议用红药水或碘酒擦拭消毒。小芳又说不行,大黄蜂的毒含碱性,红药水碘酒会起反作用。因为野炊,大家带有食盐和醋,马儿建议是否可以用盐水或醋消毒?他的话提醒了小芳。小芳说,酸碱中和,醋可使毒性减弱,只是能不能完全解毒,她也没有十足把握。于是,大家用醋给二师兄伤口消毒,小芳又用自己随身携带的风油精给他止痛。二师兄虽然感到疼痛有所减轻,依然趴在地上吼叫,而且呼吸开始急促。顿时,大家一筹莫展。小芳建议应该赶快送医院,马儿同意。野炊虽然重要,但人命关天,如果发生人命,他这个组织者是要承担全部责任的。马儿决定终止野炊,叫驼子带人去砍树准备担架,其他人收拾东西。众人虽然憋气,但人命关天,也不好说什么。就在众人着急忙慌收拾东西准备撤离时,刘踅孀从河边找来一把有点像太阳花的草,用石头捣碎后涂在二师兄伤口处。他说,不用担心,马齿苋和鱼腥草,清热解毒,治疗大黄蜂毒效果最好。果然,几分钟后,二师兄就停止吼叫,呼吸也平稳了。众人都感到吃惊,没想到平时不吭不响的刘踅孀居然比“神医”小芳还神。知青想起回乡青年来生产队的那天,马儿曾说他们“不乏藏龙卧虎之人”,当时多数人不屑,今天终于心服口服了。小芳更是汗颜。她虽然知道马齿苋、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功效,但不知道两样可以合用,更不知道可以解大黄蜂之毒。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一点不假。

见二师兄无大碍,大家松了口气,开始准备野炊。

一个多小时后,见准备得差不多了,驼子喊道:“装香肠了。”知青们雀跃。回乡青年们没有反应过来,面面相视,一头雾水:“荒郊野外装什么香肠?”超哥坏笑着说:“肿脖子了。” 回乡青年们才反应过来,“装香肠”原来是吃饭。哇,又被驼子耍了。

月儿骂道:“死驼子,太雀了。”

平儿附和:“就是。胃口都被他整没了。”

骂规骂,看到诱人的野炊,众人还是胃口大开。

野炊的确诱人:米线、米干、烤鱼及就地取材的野芭蕉、龙葵、番石榴。面对美景、烤鱼、野果,大家情绪高涨,大快朵颐有说有笑。驼子自然少不了来个段子。

驼子边吃烤鱼边大声说:“我去年探亲,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群人去人间天堂西湖耍,走到岳母刺字雕像前,有人说:这事也就‘岳母’干得出来,亲妈哪能干这事呀。旁边游客瞬间安静了,有人笑有人点头。走近雷峰塔,又有人感叹:还是毛主席好啊,专门给雷锋同志修个塔。游客中有人带头鼓掌,不少人也跟着鼓掌。”

知青们忍不住哈哈大笑。有人失笑喷饭,有人说还是没文化好。

回乡青年除了刘踅孀,其他人也跟着憨出出傻笑。为什么是“傻笑”?说起来可悲。作为高中生,他们虽然都知道“岳母刺子”的故事,但“雷锋塔”与“雷锋同志”到底有没有关系,多数人都弄不清。说有关系吧,知青们为什么哈哈大笑?从大家的笑声看,应该是没有关系。说没有关系,为什么叫“雷锋”塔?真是咄咄怪事。看来,要在社会混,没有“文化”真的很可怕。有文凭不等于有文化。难怪知青们看不起我们。

最难过的是刘踅孀。他去过杭州,知道雷锋塔的来历,也知道他们这群高中生很多人整不懂“雷锋塔”与“雷锋同志”有没有关系。整不懂也就罢了,做做样子也行啊,非要“傻笑”。丢人现眼。这也是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原因之一。他有气无处发。怨谁?别人说他们是“不看书不看报,稀里糊涂的高中生”,还不服气。他认为,没有说“扶不起的猪大肠”就不错了。他铁青着脸,端着一碗米线默默走开。马儿很敏感,知道这个笑话无意中伤了刘踅孀。于是,他狠狠地瞪了“罪魁祸首”驼子一眼。驼子很无奈,他的确是无意的。

还好,其他知青并没有马儿那么敏感,其他回乡青年也没有刘踅孀那么敏感,大家情绪没有受影响,有说有笑,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一会儿,在河边转悠的刘踅孀忽然惊叫起来,似乎有什么重大发现。众人惊诧,没有什么重大发现,矜持的刘踅孀一般不会这样大惊小怪的。大家不知道刘踅孀又会带来什么惊喜,于是边吃着东西边跑过去看。

原来,刘踅孀意外发现一株罕见的“跳舞草”。

跳舞草似树非树,似草非草,高约一米,茎呈圆柱状,表面光滑;叶子对称生长,只在顶端为3片叶,且顶端的叶片较长,为8厘米左右,侧生一对长3厘米左右。

刘踅孀似乎有意为回乡青年挽回一点面子,大声说,这叫跳舞草,也叫多情草、风流草,属多年生木本豆科植物,当气温达一定温度,有人唱歌跳舞,它的对对小叶便会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因此而得名。神奇的是,听到杂乱无章、怪腔怪调的歌曲或大声吵闹,它便不动,而且会显现出极为反感的“情绪”。当夜幕降临时,它又将叶片竖贴于枝干,紧紧依偎着。跳舞草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全株可入药,有清热、消肿之功效。

知青们听说过小镇有跳舞草,但都没有亲眼见过,所以似信非信。鸭子叫大家安静,然后粗野地从一男知青腰中抽出皮带扎在自己腰上,随手拾起一根棍子,叫了两个同伴,有模有样地边舞边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志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大家都没有想到,她居然唱的是《大刀进行曲》,还硬拉着两个同伴一起唱。在这么幽静的环境里唱这种铿锵的革命歌曲,也亏她想得出来。她就不怕吓着跳舞草?再说,“大刀”“鬼子”都出来了,跳舞草还敢“跳舞”吗?这是的,也只有鸭子能做出这种事。

众人目不转睛看着跳舞草。果然,跳舞草听到这样“铿锵”的歌声,似乎也“吃惊”不小,本来舒展的小叶片立刻警觉地合了起来,好像还有点“抖鳞壳颤”。然而,小叶片仅仅是“迟疑”了片刻,便随着歌声“舞”起来。对对小叶片随着歌声上下弹跳、左右摆动,时快时慢,真的犹如飞行中轻舞双翅的蝴蝶,又似少女轻舒玉臂翩翩起舞。令人惊叹不已。似乎,跳舞草也痛恨鬼子。

它为什么会这样呢?众人窃窃私语。刘踅孀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没想到,小芳轻声说,可能以傣族的一个神话传说有关。

在众人的一再请求下,小芳才红着脸说了一个傣族传说。


传说,傣家少女“多依”,喜欢跳舞,且舞技超群。农闲之时,她妙曼的舞姿经常出现在各个村寨,为穷苦的百姓带去很多欢乐。有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土司,听到有这样一位少女后,便带领家丁将多依强抢回家,妄图把多依据为己有,为他一人起舞。善良而刚强的多依宁死不从,一次也不为他跳舞。大土司便将她关了起来。一天,多依趁家丁不注意,悄悄逃了出来,想到实在难以逃出大土司的魔掌,一咬牙,跳进澜沧江,自溺而亡。穷苦百姓们听到这一消息,自发组织起来,到澜沧江畔打捞出多依的尸体,并将她隆重安葬在江边。不久,多依的坟前长出了一株漂亮的小草,每当听到优美音乐、歌声,小草就会翩翩起舞。起舞时,小草的对对小叶交叉转动、弹跳,两叶转动幅度可达180度,随后又弹回原处,再重复转动。又或者,数十双叶片时而如情人缠绵相拥,时而又像蜻蜒翩翩飞舞。这熟悉的舞姿,分明是多依美妙的舞姿啊。所以,人们认为,这小草,其实就是多依的化身。


身处世外桃源,看着神奇的跳舞草,听着优美的传说,大家一时忘记了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刘踅孀似乎还不“解气”,接着说,小镇还有一种更罕见的植物,叫“死亡之花”。这种植物没有叶绿素,通体洁白,长在深山老林里,我也只见过一次。马儿立刻说,佩服,学无止境,天外有天,有机会一定带我们去看看。刘踅孀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饱餐一顿后,大家依依不舍地返回生产队。虽然累,但心情愉快,今天不但饱了口福,还饱了眼福。不虚此行。

回到生产队,快五点了。

晚饭后,知青们意犹未尽,又仓促地组织了一场篝火晚会。驼子站在山坡上,扯着破嗓子广而告之;马儿非常细心,不但把刘踅孀拉来,还亲自上门,把白天没有参加活动的刘星连人带二胡强行拉来参加晚会。两人也没有让马儿失望,为晚会增色不少。

没想到,“仓促”组织的篝火晚会,居然妙趣横生,让大家终身难忘。


篝火晚会地点选择在生产队后边的“独木林”里。

“独木”的主树是一颗有百年树龄的大榕树,树高20多米,枝叶茂盛,遮天蔽日。主树根部直径约两三米,十几根树根裸露在外并深深扎入大地;主树离地两米高的地方分出三支树干,三支树干又各分出五六支分枝,五六支分枝又各分出几十支细枝向空中扩散;分枝上长出的气生根,发育成十几根粗壮的支柱根,形成“独树成林”的奇观,彻底打破“独木不成林”的传统观念。

榕树不仅粗壮、高大,而且能对其他树木进行“绞杀”。所以,榕树下除了树叶,没有其他树木、杂草,非常适合举办篝火晚会。由于今天是农历二十八,上半夜看不到月亮。太阳一落山,天很快就暗淡了,一会大地变得黑漆麻洞,只有萤火虫乱飞。铁匠铺的倔老头很积极,主动抱来引火柴。知青们就地取材,很快篝火就点燃了。除了指导员外出开会,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几乎全来了,黑压压坐了一片。

马儿指定晚会由知青代表鸭子与回乡青年代表月儿共同主持。马儿的确睿智,鸭子泼辣,月儿文静,一文一武,为晚会增添不少色彩,加上“独木林”的特殊环境和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所以,虽然是临时仓促组织,来不及准备节目;虽然条件差,连基本的灯光、音响设备都没有,除了一台录音机,只有知青贡献的一袋水果糖。但晚会却开得非常成功。

晚会的成功,首先是鸭子的开头开得好。

马儿简单说了几句开场白后,鸭子在事先没有安排的情况下,搞突然袭击,首先请队长带头表演节目。队长因为刚刚才被小孙女从万副队长家的酒桌上拉来,毫无思想准备,见无法推辞,索性拉上老伴破天荒地来了一段家乡的花鼓戏《刘海砍樵》。队长和老伴虽然唱得不怎么样,但舞却跳得有模有样。大家都没有想到,平时一本正经的队长,今天会突然整出这么一手。在思想封闭、文化禁锢几乎窒息的年代,青年们根本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这样的爱情歌舞。所以,大家如痴如醉,疯天扩地的鼓掌、喊叫,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鸭子乘火打铁,接着又出人意料地鼓掌“请”万副队长表演节目。老实巴交的万副队长从未当众表演过什么节目,显出一脸的尴尬,加上酒的作用,满脸通红。众人都觉得鸭子过分了,太雀了,明显是赶鸭子上树,强人所难嘛。可是,谁也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万副队长先是“呆”了一会,然后出人意料地站了起来,还装模作样地咳了几下。会场立刻安静下来,大家都不知道老实巴交的万副队长会整出个什么节目来,一些人甚至担心万副队长下不了台,心跳加速,为万副队长捏了一把汗。然而,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万副队长不但表演了“节目”,而且非常成功。他咳了几下,一句话不说,用一口浓浓的临沧话朗诵了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好临沧

临沧好,好临沧,

临沧是个好地方:

博尚水库清又宽,

博尚人民好喜欢;

云县一碗凉米线,

赛过蟠桃似神仙;

双江一锅臭豆腐,

武松吃了打老虎;

凤庆一锅巴巴卷,

吃完还要把嘴舔;

永德一盘凉拌鸡,

吃完你就笑嘻嘻;

镇康一锅酸粑菜,

男女老少人人爱;

耿马一锅烤毫崩。

一嘴一口嘎嘣脆;

沧源一席佤王宴,

今天吃完明天念。

临沧好,好临沧,

临沧是个好地方。

水,水,水。


哇,原来我们的临沧这么好,原来临沧话这么好听,原来临沧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啊。于是,又是疯狂鼓掌。晚会才开始,“巴掌”就有点吃不消了,火辣辣的生疼。但是,手疼,心乐。

晚会的成功,其次是小芳雀雀咪咪地帮了“大忙”。

不知是因为兴奋还是因为紧张,主持人鸭子一开口就打嗝。关键时刻掉链子,引得大家不停地笑。小芳在月亮耳边说了句什么,月亮起身说:“下边猜谜语,请喜鹊出谜语,猜对的,奖励两颗水果糖。”

喜鹊:“我出五个谜语,规则是先举手,再说出谜底。答对的有奖,答错的表演一个节目。不会表演节目的学一声狗叫牛叫也行。”众人大笑,都说要得,整得成。

喜鹊:“第一个: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猜一人体器官。”大家还没反应,一学生举手答:眼睛。他获得两颗糖果。

喜鹊:“第二个:高高山上一堆草,密密麻麻长得好,年复一年常整理,黑变白来多变少。猜一人体器官。”还是被学生抢答:头发。

喜鹊:“第三个:一只无脚鸡,常在桌上立,喝水不吃米,客来敬个礼。猜一日用品。”一知青抢答:茶壶。

喜鹊:“第四个:圆筒装着白糊糊,每天早晨挤一股,三十二个好兄弟,都说用它好处多。猜一日用品。”还是知青枪答:牙膏。

喜鹊:“最后一个:千条线,万条线, 掉到水里看不见。打一自然现象。”回乡青年多余人终于抢到一个:雨。

喜鹊:“加一个比较难的。枣子骨头大枣子骨头长,屋里装不下屋外还有卖。打一个日用品。”大家交头接耳,一时猜不出。最后是一湖南老工人说出谜底:煤油灯。

在众人聚精会神猜谜语的同时,小芳用拇指指甲用力掐住鸭子的右手中指顶部,喜鹊的谜语讲完,鸭子的打嗝也消除了。她立刻起身请蔡儿为大家表演小提琴独奏。蔡儿因为事先有准备,起身大方地拉了一段《新疆之春》。欢快的旋律获得一片掌声。

月儿好像这才反映过来自己也是“主持人”,于是,不甘落后,针对性地请刘星二胡独奏。虽然事先没有告知,刘星也很给力,一上来就是二胡名曲《赛马》,旋律粗犷、奔放、荡气回肠,获得的掌声胜过了蔡儿。

身为主持人的鸭子,本来不准备表演节目的,见一上来知青就被回乡青年压住,性急的她立刻亲自上阵,表演她最拿手的“民兵舞”,知青们齐声为她伴唱:“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鸭子身着旧军装,腰扎武装带,显得丰满潇洒,加上略带夸张的舞蹈,赢得阵阵掌声。

跳舞是月儿强项,她今天又穿着连衣裙,加上不服输的性格,自然不甘示弱。于是,她站出来表演傣族舞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由于事项没有准备好磁带,负责录音机播放的超哥手忙脚乱,几次都没有放出这首歌曲。关键时刻掉链子,让站在场中的月儿非常尴尬。她知道回乡青年中只有小芳会唱这首歌,但她也知道这种场合小芳是不会伴唱的;她知道刘星的二胡拉得好,但这首歌不适宜二胡伴奏。于是,月儿只好请女知青伴唱。知青们巴不得看回乡青年的笑话,故意说不会唱。回乡青年们干着急,李俊推开超哥自己去找磁带,平儿、喜鹊等人催促小芳唱的,小芳不好意思唱,急得双手捂眼。关键时刻,刘星随手从一孩子手中拿过葫芦丝主动为月儿伴奏。刘星不但救了场,解了月儿的尴尬,他那悠扬的葫芦丝与月儿优美舞姿,相得益彰,加上篝火的陪衬,让众人完全陶醉了,以致舞蹈结束后,半响才掌声雷鸣。

月儿的风头完全盖过鸭子。这还不算,李俊乘胜追击,趁势演唱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唱段《浑身是胆雄赳赳》:


临行喝妈一碗酒,

浑身是胆雄赳赳。

鸠山设宴和我交朋友,

千杯万盏会应酬。

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

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

小铁梅出门卖货看气候,

来往帐目要记熟。

困倦时留神门户防野狗,

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

家中的事儿你奔走,

要与奶奶分忧愁。


李俊声音洪亮,表演到位,获得老工人及回乡青年热烈的掌声。

知青有点坐不住了。他们人才济济,卧虎藏龙,不可能压不住几个回乡青年。于是,针锋相对,知青派出三人表演京剧沙家浜唱段《智斗》。《沙家浜》是八个“样板戏”之一,最精彩的唱段就是《智斗》。阿庆嫂、刁德一和胡传魁三人的唱段,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马儿亲自上阵,饰演忠义救国军参谋长刁德一,鸭子演地下党阿庆嫂,耙子演司令胡传魁,蔡儿与猴子用二胡、京胡伴奏。


胡传魁: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 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大难一场。似这样救命之恩终身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阿庆嫂:胡司令,这么点儿小事儿,您别总挂在嘴边儿上,当时我也是急中生智,事过之后您猜怎么着,我还是真有点儿后怕呀。

刁得一:这个女人那,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刁德一:她态度不卑又不亢。

阿庆嫂: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胡传魁:刁德一,搞得什么鬼花样?

阿庆嫂:他们到底是姓蒋还是姓汪?

刁得一:我待要旁敲侧击将她访。

阿庆嫂:我必须察言观色把他防。

刁得一:阿庆嫂,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我佩服你沉着机灵有胆量,竞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抢。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

阿庆嫂:参谋长休要谬夸奖,舍己救人不敢当。开茶馆,盼兴望,江湖义气是第一桩。司令常来又常往,我有心,背靠大树好乘凉。也是司令的洪福广,方能遇难又呈祥。

刁得一:新四军久在沙家浜,这棵大树有荫凉。你与他们常来往,想必是安排照应更周祥。

阿庆嫂: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祥不周祥。

胡传魁:哈哈哈......


鸭子丰满,马儿精瘦,耙子体胖,三人把阿庆嫂、刁德一、胡传魁演得唯妙唯肖,加上二胡、京胡伴奏,再加上知青人多势众,掌声如雷,欢声震天。完全压过回乡青年的表演。

倔老头笑歪了嘴,孙婆娘笑得裤带都松了。

鸭子很快就冷静下来,扫了会场一眼,想起自己是主持人,应该顾全大局。于是,她请老工人表演节目。这就是鸭子,泼辣不失智慧,她之所以获得众人喜爱,不是全靠漂亮脸蛋的。

作为“老工人”的超哥,早就不甘寂寞了,听到“请老工人表演节目”,连忙起身献上他最拿手的歌曲《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

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

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

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

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宝

谁要是反对他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超哥边唱边跳,手还不停比划,虽然有点笨手笨脚、五音不准还有点跑调,但声音洪亮,动作有力,同样获得大家的热烈掌声。

超哥表演后,其他人都不敢出来,丽花、美芬甚至躲到人群最后面。大家知道太岁会唱山歌,于是推举太岁。太岁虽然不愿意“错”过这样的机会,但还是故意拿捏了一会,才起身唱了一段原汁原味的贵州山歌:


你要来,快快来,

别在山前山后挨;

你要到,快快到,

别在山前山后绕。

隔山喊你么隔山应,

隔河喊你么打转身,

鸡鸣狗叫吓到你,

虫虫蚂蚁让你惊。

快快照着原路转,

不让亲人再担心。


这本是一首叫“魂”的歌,太岁却唱出情歌味。哇,原来太岁也不是没有人情味,原来太岁的歌也这么好听啊。

又是疯狂鼓掌。

月儿就没有鸭子老辣了,她还在记恨刘踅孀早上“拒载”的事,也不跟知青“较劲”了,突然“倒戈”点名让回乡青年中最不爱热闹的刘踅孀表演节目。看着她杀“家搭子”,回乡青年们都有点意外,刘踅孀更是坐着不动。更让人意外的是,李俊也“叛变”了。他知道刘踅孀韬光养晦、从不当众表演节目,所以很想看踅孀的笑话,于是带头鼓掌,紧跟月儿杀“家搭子”。在他的带动下,知青和老工人们跟着起哄、鼓掌。特别是知青,掌声非常热烈。刘踅孀当然明白月儿、李俊及知青们“居心叵测”,所以,没有给他们“机会”。他慢悠悠地起身,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落落大方地为大家表演了一套傣拳。赢得满堂彩。

篝火旺人心热。在热烈的气氛中,没心没肺的二师兄突然起哄,向小芳发难,提议请小芳表演节目。

这个提议比篝火还“热”,比夜晚还“黑”,可以说“石破惊天”。因为小芳太腼腆太羞涩,大家都知道她不可能当众表演节目。

果然,小芳羞得满脸通红,双手捂脸。可是,她越是羞涩,大家越是热烈鼓掌,越是起哄。不过,此“起哄”与彼“起哄”不同。刚才,大家对刘踅孀“起哄”是真心想看他的笑话;而对小芳,是真心想看她的表演。小芳不仅长相好、性格好,而且“医术”好,很多人都受过她的“恩惠”,所以人缘特别好,可以说人见人爱。此时,见她依然不动,猴子喊“来一个。”大家跟着喊“来一个。”驼子喊“不来不得行。”大家跟着喊“不来不得行。”气氛像点燃的篝火,在夜风中越来越热烈。超哥趁火打劫,坏笑着说:“不表演节目也行,那就学声狗叫吧。”哇,众人更是笑疯了。死超哥,太雀了,也不看看对象,还让不让人活?月儿急得想骂人,蔡儿急得想踹人。见他俩这副模样,知青们更是乐疯了,不停地起哄:“来一个,水,水,水。”“来一个,水,水,水。”……

小芳被逼到绝路。杀人不过头点地,她一咬牙,居然站了起来。

全场立刻安静下来,只有篝火不停地发出“吱吱”的声音。显然,大家非常期待小芳表演节目。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她会表演什么节目,唱歌跳舞都不可能,讲笑话更不可能。所以,不少人心跳加速,担心小芳下不了台。她不至于真的学狗叫吧?如果那样的话,超哥的玩笑就开大了,该千刀万剐了,提议小芳表演节目的二师兄,更应该该千刀万剐。跟着起哄的猴子、驼子也脱不了干系。

小芳起身后,脸红得像篝火,她声音小得像蚂蚁:“我唱个歌吧。黄晓君的《忆往事》。”由于现场太安静,众人都听见了。

没想到,小芳居然给大家唱歌,居然唱还是知青们最喜爱的黄晓君的《忆往事》。于是,拼命鼓掌。

遗憾的是,由于事先没有准备磁带,小芳只能清唱:


忆往事悄悄地溜走

就像流水永不回头


小芳歌声一起,会场一片寂静,大家都被小芳优美的歌声镇住了,或者说,被小芳的美丽清纯镇住了。的确,今晚的小芳在篝火衬托中可以用“惊艳”形容。

说来也巧,从来不穿连衣裙的小芳,前不久被月儿逼着买了一件连衣裙,今晚又被月儿逼着穿上;从来不披头散发的小芳,由于晚饭后刚洗头还没有来得及编长辫;从来不戴饰品的小芳,今晚被月儿逼着挂了一条鸭子送给她的珍珠项链。第一次穿连衣裙的小芳,显得更苗条秀美;第一次秀发批肩的小芳,显得更千娇百媚;第一次挂珍珠项链的小芳,显得更与众不同。所以,此时的小芳,体态轻盈,举止娴雅;乌发如漆,肌肤如玉;一颦一笑之间流露出一种说不出的风韵,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美而不妖,艳而不俗,颇有“清水出芙蓉”之感,加上一双清澈的大眼睛,活脱脱一个国色天香的美人。此时的小芳,如无风的湖面,平静且润泽,内含旋律;如雨后的空气,微凉且清香,沁人心脾,瞬间抓住所有人的视觉听觉感官。难怪独具慧眼的蔡儿对她一见倾心,难怪众人对她百般呵护……

回过神后,蔡儿慌忙抱起吉他,刘星急忙拿出二胡,两人不约而同,主动为小芳伴奏。有了蔡儿、刘星的吉他、二胡加入,小芳受到鼓舞,潜力被激发,瞬间忘记了羞涩。她回眸一笑,纵情歌唱:


不回头不回头

不停留不停留

看那江河水悠悠泪长流

江水问你为了谁忧愁


长相依常常的相守

我要问你何时回头

不回头不回头

不停留不停留

看那江河水悠悠泪长流

江水问你为了谁忧愁


大家痴迷了。没想到,小芳的歌声这么好听,宛如天籁之音。听声音,完全就是黄晓君来到现场了,特别是她那“回眸一笑”,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谁也没想到,平时羞涩腼腆的小芳,居然把这首忧伤的歌曲唱得荡气回肠,愁肠寸断,且触碰到了知青们敏感的神经,勾起了知青对往事的回忆,一时忧伤不已。大家默默地听着“天籁之音”,不少知青双眼湿润,驼子、老歪等甚至泪流满面。

歌声止,会场陷入一片寂静,甚至忘记了鼓掌。

马儿带头鼓掌,众人才热烈鼓掌,长达几十秒。

热烈的掌声停止后,鸭子请马儿单独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马儿起身高声朗诵高尔基的《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高叫!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马儿洪亮的朗诵把晚会推向高潮。

月儿请老夫子表演节目。没想到,不懂风情的老夫子朗诵的是陆游的《钗头凤》,完全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扫兴,又把晚会打入低谷: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老夫子摇头晃脑地朗诵完,会场一片沉默。

见气氛有点不对,鸭子下意识地看了男朋友小耳朵一眼。她知道小耳朵满肚子学问,希望他能救场。鸭子也知道小耳朵不愿抛头露面,所以,她也没有抱太大希望。没想到,小耳朵不知道是受环境感染,还是为女朋友救场,他居然很给力。他慢慢站了起来,一句话不说,朗诵了一首没头没脑的诗:


谁有我们这样久的蹉跎?

谁有我们这样多的坎坷?

歌声载不动沉重的回忆,

且让吉他唱这支无字的歌。

啊,蹉跎,

啊,坎坷,

没有蹉跎算什么生活?

没有坎坷算什么生活?


谁有我们感情播种这么多?

谁知收获是丰盛还是微薄?

歌声追不上感情的潮水,

且让吉他唱这支无字的歌。

啊,播种,

啊,收获,

把收获又悄悄地播种,

让别人去秋天里收割。


小耳朵用略带沙哑的上海普通话,抑扬顿挫,把这首诗朗诵得恰到好处,深深打动了众人,不愧为生产队的“奇才”。大家都没想到,平时闷出出三锤打不出一个屁的小耳朵,“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回顾蹉跎的岁月,面对坎坷的道路,想到漫长的未来,大家陷入沉思,又忘记了鼓掌。虽然鸭子带头热烈鼓掌,但掌声还是显得七零八落,接着就是沉默。

沉默中,一知青忽然低声唱起了《知青之歌》。


啊,南京,

我可爱的故乡。

啊,南京,

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旁。


这首《知青之歌》,原名叫《可爱的家乡》,也叫《南京知识青年之歌》,知青没有不会唱的。立刻,知青们不由自主地唱了起来。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

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

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

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告别了妈妈,再见吧家乡,

金色的学生时代已转入了青春史册,一去不复返。

啊,未来的道路多么艰难,曲折又漫长,

生活的脚印深陷在偏僻的异乡。

……

歌还没有唱完,很多知青眼里又闪着泪花。泪花,在篝火中滚落,显得晶莹剔透,忧伤无限。唱完,会场又是一片沉默。

见状,马儿刚想起身说点什么,没想到驼子自己站出来说:“锤子,让烦恼见鬼去吧。今天只谈高兴的事。我们来对对子,我出上联,请回乡青年们对下联。好不好?”知青们自然说好。驼子说:“上联是: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此对联,表面上看没什么,仔细一想,顺念倒念居然完全一样,难度可想而知,估计回乡青年们根本对不上来。所以,知青们得意洋洋,不停叫喊叫、吹口哨。气氛立刻被扭转过来。

果然,回乡青年们面面相视,然后不约而同看着刘星、老夫子,显然把希望寄托在他俩身上。没想到,刘星、老夫子一时也对不上。让众人意外的是,李俊站出来答道:“日照老年人年老照日。”

这个带黄色的下联,又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只是,晚会有不少儿童在场,李俊居然说出这样儿童不宜的“黄色”下联,的确有点过了。好在,儿童们只顾玩耍,根本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好在,指导员不在场,如果指导员在,可能就麻烦了。

李俊似乎还不过瘾,不但没有见好就收,还得理不让人:“我也出个谜语,请知青们猜。谜语是:女人裸奔。打一成语。”

晚会一下又安静下来,气氛顿时有点紧张。知青们交头接耳,一时也猜不出来。还好,小耳朵沉思片刻,猜出谜底:空穴来风。

会场又沸腾了。笑声、哨声、叫声响成一片。几个知青不过瘾,疯天扩地把帽子、衣服高高抛弃,一个帽子落在篝火上,立刻燃烧起来,又是叫声一片。

蔡儿起身:“有一人,20年前是20岁,请问:20年后是多少岁?”

李俊不假思索,脱口而出:“40呀。”

丢人现眼。刘踅孀小声骂道。果然,李俊的回答引得知青们喝倒彩。又是笑声、哨声、叫声一片。

喜鹊不动声色起身:“什么动物,早上四条腿中午二条腿晚上三条腿,腿最少的时候力量最强。”

什么动物这么怪?有这样的动物?知青们一时竟答不出。回乡青年们总算捞回一点面子。月儿得意地望着鸭子笑。鸭子气得咬牙跺脚。

看见鸭子被“欺负”,小耳朵站出来说:“我也出个题,请回乡青年们猜。话说一知青去火车站买票。售票员问:买几等座?知青问:一共有几等?售票员答:特等一等二等等等,二等要等一等。知青答:我想一下,等一等。售票员答:别等了,再等一等也没了。于是知青就买了。请问:知青最后买的是几等?”

知青到底买几等?特等一等?回乡青年被绕昏了,一时转不过弯。

就这样,晚会没有主题,没有节目单,东一榔头西一棒,高雅的阳春白雪,低俗的难登大雅。而且,无意中晚会变成了“知青”与“回乡知青”的才艺竞赛会。

马儿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指着手上的表暗示鸭子结束晚会。

鸭子提议晚会最后一个节目是大家共同跳《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马儿一愣,摇摇头没有吭声。这个鸭子,亏她想得出来。这首歌曲是过去用来跳忠字舞的,现在已经不跳了,也很久没有听到这首歌了。不过,忠字舞简单轻松,大家都会跳,这种场合,到也适合。

果然,随着歌曲《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从录音机播出,大家情绪高涨,纷纷起身,围着篝火跳“忠字舞”。没想到的是,忠字舞虽然简单,就那么几个动作,但由于围着篝火转,老少齐上阵,跳起来就走样了。一些人甚至把傣族的象脚鼓舞、佤族的打歌舞动作都用上了。跳的跳,摔的摔,一时间,严肃的“忠字舞”变成了“群魔乱舞”。全场笑成一片。

晚会结束,十几个知青和回乡青年们留下来清理会场。

简单清理完会场后,看着还在熊熊燃烧的篝火,大家有点不忍心将其熄灭。善解人意的小芳小声向月儿说了句什么,月儿示意大家坐下来,提议请蔡儿拉一首《梁祝》,让大家放松休息一下。蔡儿的小提琴水平在农场是数一数二的,现在又是夜深人静,《梁祝》优美的的旋律一响起,大家就陶醉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中了。

就这样,青年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在对爱情的憧憬中,度过了非常幸福、非常难忘的一天。遗憾的是,一知青虽然拍了不少晚会照片,由于光线太暗,洗出来后,除了一堆火光,只能见到模糊的人影。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弾弦的地方读者互动

这书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我决定 打赏作品:

可用余额: M币
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