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返回目录
选择字体: 宋体 楷体 黑体 微软雅黑
字号: A+ A-
颜色:
恢复默认
收藏该书

第46章  诸王仿梁谋称帝

蜀王王建和弘农王杨渥移送檄文告知天下,说要和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共同出兵兴复唐室,结果没有人响应。王建于是谋划也称帝,颁下教文告诉区内的官吏百姓,又写信对晋王李克用说:"请各称帝一方,等到平定了朱全忠,再寻访唐朝的宗室立他为皇帝,我们再恢复藩镇的地位。"


晋王李克用回信不同意这样,李克用说:"我发誓这一生不丧失做臣子的节操。"


岐王李茂贞治理军队很宽松,对待士兵也平和坦诚,有人告诉他部将符昭要造反,岐王李茂贞直接到符昭家里,让左右的人全部离开,自己在符昭家里熟睡了一夜才回去,因此部众都心悦诚服,但他治理军队却没有纪律。等到听说唐朝灭亡,由于士兵衰弱地方狭小,不敢自称皇帝,只是扩建岐王府,设置文武百官,把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妻子称为皇后,将领官吏上书称为笺表,鸣鞭、持扇、号令等多数仿照皇帝的规模。


蜀王王建召集将领佐吏商议称帝,大家都说:"大王您虽然忠于唐室,但是唐朝已经灭亡了,这就是所说的`上天要赐给你,你不能不接受'。"


唯独冯涓建议王建以蜀王的名义,行使皇帝的职务,他说:"这样唐朝兴复则没有丧失臣节,贼寇存在也没有和他们一起叛逆作恶。"


冯涓,生卒年不详,字信之,婺州东阳人,一说信都人,宣宗大中十一年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授京兆府参军,以时危世乱隐居深山十年,后为侍部郎中。僖宗中和元年授眉州刺史,适为兵阻未至任,遂于成都墨池灌园自给。昭宗景福时,王建辟为西川节度判官,后拜前蜀御史大夫。冯涓尤工章奏,《鉴诫录》称其颇能清苦直谏,比讽箴规,章奏合于教化,所荐文章迥超群品,诸儒称之为大手笔。


王建没有听从,冯涓于是闭门不出。王建采用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的计谋,率领官吏百姓大哭三天即皇帝位,国号大蜀。任命前东川节度使兼侍中王宗佶为中书令,韦庄为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阆州防御使唐道袭为枢密使,韦庄是天宝末年宰相韦见素的孙子。


王宗佶本姓甘名起,王建还是忠武军的士兵时,掠得王宗佶收为己子抚养成人,在王建的120个养子中最长,自认为王建的潜在继承人。后来在王建最终控制的四川和重庆地区的军事行动中,王宗佶在他的账下表现优异,因此于899年在王建的要求下,王建刚击败顾彦晖得到的东川被划出五个州府成立新设的武信军,王宗佶被任为节度使。


蜀王王建虽然不识字,但喜欢和读书人谈论,粗略知道一些书中的道理,当时唐朝的官宦世族大多到蜀地来躲避战乱,王建对他们以礼相待,让他们研究讨论唐朝的典章制度,所以蜀国的法令和其他制度都有唐朝的遗风。蜀王王建的长子校书郎王宗仁小时候因病致残,就立他的次子秘书少监王宗懿为遂王。


蜀王王建登上兴义楼,有个僧人剜出自己一只眼睛献给他,王建命令招待一万个僧人吃饭来作为回报,翰林学士张格说:"僧人无故自残,赦免他的罪过已经幸运了,不应该再推崇奖赏他而败坏了风气。"


张格字承之,小字义师。父张濬,唐僖宗、唐昭宗年间宰相。张格为张濬次子,年轻时有才,长相俊迈,其狡猾有随父风,官至太学博士、值弘文馆,在说服前蜀王建立幼子王宗衍为储一事中起到作用。


王建这才作罢,于是到南郊祭天,下令大赦,改年号为武成,然后任命张格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当宰相,多迎合蜀王王建的意思,看到朝廷中有能力超过自己的人,一定千方百计把他排挤走。蜀国太师王宗佶被罢免宰相职务后,心中怨恨,暗中养了一批敢死之徒图谋作乱,他上奏表说:"我官列大臣,论骨肉之亲又是长子,国家大事和我休戚相关。如今太子还没有确定,一定会发生祸乱。陛下如果认为王宗懿的才干能够继承皇位,应该早日举行册封大礼,任用我为元帅,统领全国的军队。倘若认为时势还动荡不安,王宗懿又年幼不能任事,我怎么敢保持谦逊不承担重任呢?陛下已经南面称帝,军队事务应该委托我来掌管,我请求设置元帅府,铸造指挥全国军队的印信,征战守边,征发徭役,都由我独自施行。太子早晚服侍您的饮食,我掌握军权在四周保卫。这是万世的基业,请陛下考虑决定。"


王宗懿字昌美,又名王元膺,五代十国人物,前蜀王建次子,张贵妃所生。因兄长王宗仁残废,他被王建视为继承人。天复七年被封为遂王,武成元年,十七岁的王宗懿被立为太子,后来改名为王宗坦、王元膺。王建让杜光庭做他的老师,但是王宗懿骄横跋扈,永平三年,他和王建宠臣唐道袭有仇,七月初七乞巧节,唐道袭对王建说太子要谋反,第二天王宗懿属下兵变,杀死了唐道袭,王建派兵镇压,王元膺逃到民间藏匿起来,次日出来要饭被人认出,被卫士杀害,王建把他废为庶人。


唐道袭是唐末五代初时阆州人,《新五代史》作唐袭。五代时期前蜀将官,始事王建为亲随马军都指挥使,便佞有心计,迁枢密使。唐昭宗天复二年,王建遣王宗佶、王宗涤以假道勤王为名进占兴元,王建怀疑王宗涤,遂命唐道袭缢杀之,永平元年为山西南道节度使,率军攻李茂贞,兵败青泥岭,直到救兵至才脱险。在王建统占时期握有大权,使得他与王建之子皇太子王元膺陷入冲突,永平三年,他和王元膺都怀疑对方要兵变,彼此的军队在前蜀都城成都交战,他被王元膺击败阵亡。


蜀王王建大怒,暗中忍耐没有发作,他问计唐道袭,唐道袭回答说:"王宗佶有威望,朝廷内外都畏惧顺从,足以统御诸将。"


蜀王更加怀疑王宗佶,这天王宗佶入宫朝见,态度很傲慢,蜀王向他指出,王宗佶不退让,蜀王不能按捺自己的怒气,命令卫士把他打死了,又把他的党羽御史中丞郑蹇贬为维州司户,卫尉少卿李钢贬为汶州尉,都在路途中赐死。


镇海节度判官罗隐劝告吴王钱镠讨伐梁朝,罗隐说:"即使不能成功,还是可以退保杭州、越州,自己在东边称帝,为什么要拱手侍奉贼寇,成为永远的耻辱呢?"


钱镠开始以为罗隐在唐朝没有得到重用,心中一定有怨恨,等到听了他的话,虽然没有采纳,心里还是很赞许他。唐僖宗乾符年间以来,外寇内乱一个接一个,各州都被邻近各道占据,只剩下了江陵。荆南过去辖有荆、归、硖、夔、忠、万、澧、朗八州,高季昌接任荆南节度使时,城邑都残破毁坏了,人口也大量减少,高季昌安置抚恤流散人员,百姓才恢复了生业。


弘农王杨渥任命鄂岳观察使刘存为西南面都招讨使,岳州刺史陈知新为岳州团练使,庐州观察使刘威为应援使,别将许玄应为监军,率领水军三万人攻楚。楚王马殷很害怕,静江军使杨定真庆贺说:"我军就要胜利了。"


马殷问:"这是什么缘故?"


杨定真说:"双方作战,能知道害怕的一定能胜利,骄傲轻敌的就会失败。现在淮南军队直奔我们城下,是骄傲轻敌的表现,而你有害怕的神色,我因此知道我们一定能打胜仗。"


杨定真事楚王马殷为静江军使,开平初,吴将刘存入寇,马殷颇有惧色,杨定真为言必胜之状,后果破斩刘存,因此迁任水军都指挥使。乾化年间,吴将陈璋攻岳州,杨定真统帅往救,陈璋终是无功而遁。


马殷命令在城都指挥使秦彦晖率领水军三万人顺长江而下,水军副指挥使黄璠率领战舰三百艘驻守浏阳口。刘存等遇到大雨,带兵回到越堤北面,秦彦晖追击他们,刘存屡战失败,于是写了一封信给马殷假装投降,秦彦晖派人对马殷说:"这一定是假降,不要接受。"


刘存与秦彦晖隔水列阵,刘存在水那边远远呼叫说:"杀投降的人不吉祥,您难道不为子孙考虑吗?"


秦彦晖说:"如果贼寇侵入了我境而不还击,怎么顾及子孙?"


于是擂鼓呐喊着前进,刘存等败走。黄璠从浏阳带兵渡过长江,与秦彦晖合击,把淮南军队打得大败,俘获刘存和陈知新,杀死裨将一百多人、士兵好几万人,缴获战舰八百艘。刘威带着剩下的部众逃了回去,秦彦晖因此攻下了岳州。马殷解开捆绑刘存、陈知新的绳索,对他们加以劝慰,两人破口大骂说:"大丈夫以死报答主人,怎么能侍奉贼寇?"


于是就把他们两人斩首了,许玄应是弘农王杨渥的心腹,经常参与政事,张颢、徐绾因为他战败,把他拘捕后也杀了。武贞节度使雷彦恭会合楚兵进攻江陵,荆南节度使高季昌率军驻守公安,断绝他们的粮道,雷彦恭被打败,楚兵也撤回去了。雷彦恭贪婪残暴像他父亲雷满一样,专门以焚烧抢掠为业,荆、湖之间常常受到他的祸害,他又依附于淮南的弘农王杨渥,梁朝朱全忠下诏消除雷彦恭的官职,命令高季昌会合楚王马殷讨伐他。


高季昌派遣他的部将倪可福会同楚将秦彦晖攻打朗州,雷彦恭派遣使者到淮南乞降并且告急,弘农王杨渥派遣部将冷业率领水军驻扎平江,李饶率领步、骑兵驻扎浏阳,以救援雷彦恭。楚王马殷派遣岳州刺史许德勋率军抵抗,冷业进军驻扎朗口,许德勋派五十个善于游泳的人,用木枝、树叶遮盖头部,拿着长刀在长江中顺流而下,夜里袭击冷业的军营,并且放火,冷业军中大乱。许德勋率领大军进攻,把冷业打得大败,一直追到鹿角镇,活捉冷业,又攻破了浏阳寨,擒获李饶,在上高、唐年抢掠了一番后才返回,然后在长沙的街市上斩杀了冷业、李饶。


高季昌又名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自称是东魏司徒高敖曹的后人,早年曾是汴州富豪李让的家奴。中和三年,朱全忠被任命为宣武节度使,李让因献出大量钱财,被朱全忠收为养子,改名朱友让。后来朱全忠在朱友让家奴中发现了高季昌,见他面貌很不寻常,便命朱友让收他为义子,高季昌因此改性为朱,成为朱全忠的亲随牙将,开始学习骑射功夫,并逐渐由制胜军使升迁为毅勇指挥使。后因破凤翔救唐昭宗有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称号,迁宋州刺史,随朱全忠扫荡青州,累功升至颍州防御使。907年朱全忠称帝,任命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914年被封为渤海王。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唐朝是这样灭亡的嘛读者互动

这书写的实在是太好了,我决定 打赏作品:

可用余额: M币
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