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所谓亲情,并没有那么多舍生忘死的大爱。更多的,是父母对我们润物无声的关怀、和我们对父母一点一滴恩报的回馈。或许多年以后,怀想起父母当年的那一句唠叨 也会让你止不住的泪流满面。
那几年,我在外地读大学 为了在校期间行事方便,办了外地的电话卡。 老家那只电话卡,换到另一部不常用的手机里 只留给父母和几个最交厚的朋友。
父母上了年纪,便容易与子女发生角色转换。不管平时课业有多繁忙,我总会不自觉的担心起远在千里以外的父母。 我清楚记得那种忧心的感觉。 每晚上完自习课,回到寝室的头一件事,便是拿起另一部手机看看 生怕遗漏了什么。
若是有家里来的未接电话,心里就重重担忧起来。胡思乱想父母是不是身体不好了,还是家里发生了变故。压抑着内心的不安 赶忙回拨过去,寒暄之后 知道家里没什么事,那颗悬着的心 才落了地。 母亲一遍遍嘱我 “在学校要吃好、缺衣服了就挑喜欢的 买一件穿。身上没钱了就提前说,让你爸星期六去汇款” 我赶忙回复她“ 钱还有的、完全够用,不用汇钱。”
也许是出于青年人的倔强、也许是心理上急于独立。 在钱的问题上,我竟和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母亲也生分了起来。 我往常不怎么和父亲通电话,偶有一次 也是反反复复的互相嘱咐吃好穿好,丝毫谈不到其他的话题。
尽管心里通明,自己长这么大 几乎所有物质的和精神层面的东西都是父亲给的。 但六十年代生活过的父亲 和生于九十年代的儿子,心里总隔着一层不明的芥蒂。若生活中受了委屈,或着遭受到情感难题 我更愿意在母亲的话语里寻找到安慰。
都说女孩子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她们喜欢与父母分享心事。而男孩子想家是一回事,电话却不常主动打回去。 前些天,我一直想打电话回家问候 每天都这样想,可这种想法 却往往萌生在寝室熄灯之后,又怕影响到寝室其他同学休息,结果整整一个星期也没接到家里的电话。
那晚决心打回去,接电话的还是母亲 刚叫了声妈,就听到电话那边嗓音沙哑的应了一声,而后传来一连串剧烈的咳嗽。 我心里一下子沉甸甸的,赶忙问她 母亲说,老家那边有流感 她感冒好几天了,已打了三天吊针,今天就吊完了。 我连忙嘱咐父亲在旁边看着吊瓶,不要让空气进去 万一空气进去了就侧左边躺着,喝点水 以前过期的感冒药不要混吃了。母亲讪讪的笑着说“原来你在学校 还是学了点东西的啊”
第二天早晨,我担心着她的病 醒得很早,等到七点钟估摸着她起床了 就打电话过去问候, 母亲惊诧的问我怎么了,这么早打电话 把她吓到了。 我说“我还怕你身体不好 把我吓到哩” 母亲笑了,我从她的笑声里听到了几分宽慰。 或许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什么时候也会担心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