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鲁杯”海内外诗词大赛征稿
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入声)•一组韵•四段二百四十字,第一段八句四仄韵,第二段十句四仄韵,第三段十四句四仄韵,第四段十四句五仄韵——吴文英正体。
龙骧紫云盖顶,掩文峰塔刹。
莽竹海、雁唳长空,峭崖绝壁层叠。
九十九溪淘岁月,行船灌溉无停歇。
恰晋江池店,沿河大厦罗列。
姹紫嫣红,深蓝浅碧,展闵南一瞥。
耸欧塔、吟啸桥横,紫溪湖库苍渤。
傍凌虚、六峰梦窄,趁绝壑、八洋魂阔。
释道兴,铅鼎炼丹,摩崖雕佛。
状元故里,榜眼家乡,池上凤凰涉。
脱颖出、三名宰相,四位尚书,八闽名贤,一代豪杰。
葵峰祖庙,宗麟相府,蜚声四海人文镇,熠魁星、南国儒生悦。
潘湖歇马,海瑞挥墨门楣,祝穆题联牌阙。
晚清吴鲁,翰院编修,正致知格物。
重教育、宽和廉洁。典试三秦,督学滇皖,乡校遍设。
丹心碧血,悲愁忧愤,修齐治国平天下,且能书善画诗雄拔。
状元宅第依然,祭酒拈香,断魂在否?
注:
池店镇-----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地处泉州市泉州大桥南郊,晋江市北部,晋江下游南岸。
龙骧-------比喻气概威武。《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割有 齐 楚 ,跨制 淮 梁。
紫云盖顶----意指紫帽山,呲邻池店镇,属于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因山峰形状像古代纱帽,且常有紫云覆盖山顶而得名“紫帽山”。
掩文峰塔刹------即凌霄塔,位于紫帽山极顶,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由于该塔刹也就是塔尖恰如蘸满文墨的笔锋直插云霄,且在紫云缭绕中若隐若现。
九十九溪-----即晋江市境内最长的河流,发源于南安市大旗尾山,流经池店镇,2024晋江九十九溪田园风光文体旅融合暨万人博状元嘉年华,将在田园风光项目核心区池店镇田洋村举办。
欧塔------即潘湖塔,又名欧塔、嘉惠塔,位于池店镇潘湖村,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吟啸桥-----位于池店镇潘湖村南,由于唐朝欧阳詹曾吟啸于此,故称为“吟啸桥”。
紫溪湖库------即紫溪水库,位于晋江紫帽乡紫星行政村顶溪园自然村,拦截九十九溪前埔支流,是跨越晋江、南安两县的蓄水工程。
六峰------池店镇辖区内错落着狮山、螺山、雁山、溜石山、欧祠山和太和山等六座山峦。
八洋------位于池店镇潘湖村,“八洋”指的是村南的水田,俗称为“八洋”或“潘湖洋”。
释道兴------紫帽山中的金粟洞、古玄寺、古元室、妙峰院等是唐宋明清历代道士的修炼之处;而保福寺、安福寺、普照寺、五塔岩等都留存佛教雕像及摩崖石刻等遗迹,可谓佛、道两教兴旺。
状元故里------晋江市历史上共出过5名状元:唐代仕村的福建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徐晦;五代渎头村的状元陈逖、五代潘湖村的状元黄仁颖;宋代清蒙村的状元王曾;清代的钱头村状元吴鲁。
榜眼家乡------晋江市历史上共出过两位榜眼:唐代潘湖的开闽甲第榜眼欧阳詹、明代榜眼潘湖欧祠山的榜眼黄凤翔。
池上凤凰涉-------池上,元朝时称凤池,因村附近有一大湖泊,相传曾有凤戏水,后民众在湖边设店经贸,故名池店,即池店镇名字的由来。
三名宰相-----即宋代清蒙的宰相王曾、宋代潘湖的丞相欧阳珣;清代潘湖湖口的大学士黄锡衮。
四位尚书------即唐代仕村的礼部尚书徐晦、唐代池店李厝工部尚书李稠、明代潘湖临漳的刑部
尚书黄光升、明代潘湖欧祠山的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
葵峰-----即黄光升,字明举,号葵峰,明•泉州晋江潘湖垵边临漳人,累官户刑二尚书,是明代一位倡导教育兴国尊师重教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水利学家和历史学家,其祖庙即鄱湖宗祠位于池店镇潘湖村南面,隐匿于潘湖村小巷民房之间。
宗麟-----即黄锡衮,字宗麟,号肇盛,官拜清圣祖东阁大学士,其故居潘湖黄相府,位于池店镇潘湖欧厝黄仁颖状元衙。
潘湖歇马-----即池店镇潘湖村“歇马庙”,据《泉州名匾录》记载,这“歇马庙”三字为明朝南京右都御史海瑞所题。
祝穆题联-----祝穆,字和甫、伯和、晚号樟隐老人,早年受学于朱熹及其门弟子。祝穆中年后,游历闽、越、吴、荆、楚等地,饱览山川地理,了解风土人情,立志著述。泉州状元街当街耸立一座石牌坊,三门两层单檐歇山式楼阁仿木建筑,气势雄伟,坊柱题刻祝穆所撰名联:“欧阳之后六人亚魁虎榜,曾公以来四相辅治龙池。”
吴鲁------吴鲁,字肃堂,号且园。 清末政治人物、教育家、诗人,池店镇钱头村人,也是泉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
典试三秦-----即在三秦主持考试。三秦,即陕西省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督学滇皖------督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称为“提督学政”,是指视察、监督教育行政机构的专业官员。吴鲁曾任云南(滇)、安徽(皖)督学。
状元宅第-----即吴鲁故居的“状元第”和宅院,位于池店镇钱头村。
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
2024/9/27农历甲辰龙年八月二十五
作者简历:孙世元,网名:当代•写手也疯狂——孙世元。男,大学文化,中级职称,三级作家,下过乡,当过兵,修过飞机,开过火车,在铁路多经部门经过商。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八大代表。锦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小说研究会秘书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发表文学作品,在九十年代晚期开始中、长篇小说创作,曾在《章回小说》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煤台老凿李宝昆》(2001年6期)《无规则游戏》(2002年2期)《辽西炮手》(2003年2期)《谜底在新婚之夜揭晓》(2003年11期)《鬼节》(2004年8期)等省市级文学期刊及各大网络平台发表小说,诗歌,古体诗词,散文,影视剧本,理论课题,报告文学很多很多,仅在《中国诗歌网》就发表诗词七百多首,在《江山文学》《觅涯网》《中国网络诗歌》《诗词在线》《中文诗歌网》《大中华诗词论坛》《天涯网诗词比兴论坛》等等大型网媒发表现代诗歌及旧体诗词两千余首。本人从一九八五年第一篇散文《冬登华山》第一篇小说《带号码的路徽》见诸报端起,时至今日已公开发表作品达三百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