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定坝,其实是名副其实的“雾都”。
清晨,稠得搅不开的雾浆覆盖着大地,几米就看不清道路。晨雾似乳白色的薄纱,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理还乱。行走在浓雾中,很容易让人产生腾云驾雾的幻觉。所以,雾被列为孟定“三奇”之一。
雾,之所以列为孟定“三奇”之一,首先是“多”。因为四周群山环抱,落差大,最高海拔有3000多米,最低海拔只有400多米;气候呈立体,山上最低气温只有五六度,山下最高气温达四十以度上;集中了温带、亚热带、热带及丛林气候特征,常常大雾弥漫,雾都茫茫。其次是“怪”。内地关于雾的很多谚语,如“昼雾阴,夜雾晴”“一朝蒙雾,三朝雪”“三月下黑雾,河底作大路”“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等,在这里基本上都不适用。这里的雾没有规律,可以用两个成语形容:“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第三是“浓”。晨雾似水蒸气,几分钟可以让人睫毛结晶;夕雾似汹涌澎湃的波涛,刹那间可以弥漫整个山谷;大地上的雾像浓烟,浓得让人睁不开眼;大山谷的雾似云团,厚得风吹不动。行走在浓雾中,除了让人产生“腾云驾雾”的幻觉,还常常激发人的“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本能冲动。
浓雾中,刘星、月儿和小芳三人推着俩辆自行车,摸索着穿出胶林、小心翼翼走过吊桥,才勉强可以骑行。刘星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前面破雾开路,月儿骑着另一辆自行车搭载着小芳紧紧跟随。横穿过坝子,沿着公路来到东面的洞景寺山脚。此时,山下的雾已经散的差不多了,山上依然被浓雾笼罩。三人把自行车放在路边,慢慢向山上攀登。浓雾茫茫,不一会儿,三人头发上、眉毛上都是雾水,看上去,就像刚从水帘洞钻出来一样。
上山的路虽然用石块铺设,但石块长短不一,台阶凹凸不平。台阶笔直,约有八九百台,在浓雾中攀登,感觉像通往天宫的天梯一般。
旭日东升,洞景寺慢慢掀开厚重的雾帘,若隐若现探出一天新鲜的容颜,似小仆哨娉娉婷婷的倩影;佛塔穿云破雾,威风凛凛,似一棵巨大的石笋从云雾中穿出。雾气包裹中,双脚仿佛踩在云端,飘飘然如入天宫仙境,欲仙欲醉。似人似物,似神似灵,任凭想象随着浓雾自由自在的驰骋,思想早已成脱僵之驹,放松放荡。玉树琼花,蟠桃宴桂,天上地下?人间仙境?再高的天,再厚的地,一时间被这沉沉的大雾连接在一起,感到天地合一,灵肉合一。
神秘的洞景寺,为小镇境内最大的佛寺,不仅是傣家人的佛教圣地,也是缅甸及东南亚佛教信徒的朝拜圣地。红卫兵“破四旧”,无远弗届,最南边的勐腊,最北边的嘉荫,最东边的普陀,最西边的畹町,文物都遭到了严重破坏,远在天边的吐鲁番千佛洞也没能幸免。千佛洞的佛像、壁画都是国宝,红卫兵们不但将佛像毁了,还将壁画中的人物的眼睛挖空,或干脆将壁画用黄泥水涂抹得一塌糊涂。可是,西南边疆这座寺庙却神奇的被保存下来。虽然寺内的菩萨基本被毁坏。
小镇稍微大一点的寨子都有佛寺,最大的还是这座洞景佛寺。
“洞景”一词,傣语是指人的锁骨。传说释伽牟尼的一段锁骨(舍利子)就葬于该佛塔下。“舍利”为梵语,意为骨身或遗骨。佛教认为,舍利由修行功德炼就的,功德越高,圆寂后舍利子越多。根据佛教文献记载,佛陀释迦牟尼涅盘后的舍利子,分成八万四千份,在世界各地建塔加以供奉。相传,其中一份经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后就安放于洞景佛寺内,因而该佛寺才具有超乘功德之效,继以普渡众生。因此,当地居民及邻邦泰国、缅甸、巴基斯坦等国的信徒,纷纷来顶礼膜拜。后来,重建洞景佛塔时,从旧塔中挖掘出不少千年古宝文物,在大量珍贵的文物中果然发现最具神秘色彩的一颗舍利子。由此证明,传说是有依据的,也同时证明,小镇历史悠久,佛缘源远流长。
佛寺由一寺一塔组成。佛寺建在山腰,佛塔立于山顶,塔寺遥相辉映,各为一景。塔和寺掩映在成片的胶林、古树之中,迷雾茫茫,鸟鸣声声,显得更加幽静、庄严、肃穆、神秘。
来到佛寺,月儿拉着小芳到大殿内仅存的一尊残缺不全的佛像前磕头、许愿。月儿不知道是什么佛,也不知道灵不灵,有点“病急乱投医”,全当心灵慰藉。刘星碍于党员的身份,不愿意当着两位女伴的面朝拜。他一人在寺外转悠,静静地欣赏、享受大自然馈赠,默默地感悟、领略佛教文化。因为大环境的原因,佛寺“香火”不旺,香客很少。因为人少,佛寺更显得肃穆。
刘星边漫步边沉思。他接触宗教纯属偶然,还是在上初中的时候,一次在整理父母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一本《圣经》,出于好奇,也出于对父母的思恋,他开始偷偷阅读和研究《圣经》。起初看不懂,从好奇到感兴趣,大概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由于是禁书,他带着批判的思想,把宗教当做一门学科进行研究。慢慢的,对宗教产生了兴趣,对宗教信仰有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有很多困惑:
宗教信仰由来已久。宗教信仰在地球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能有如此生命力,一定有它的价值。它的价值是什么?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人类原始信仰是天地、祖先,发展到神话、宗教。如此说来,信仰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如此说来,信仰就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的?
更深层次看,人为什么要有信仰?
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信奉和敬仰,并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人,有了信仰就有了人生价值观,因为自己的信仰而相信自己。信仰是一种态度。也可以说信仰就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为责任,往往包含了崇拜、奉献甚至牺牲,去进行不懈的奋斗。如此说来,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可怕的。问题是,人到底应该信仰什么?必须信仰一种主义、一种思想、一种宗教吗?可能一刀切吗?不知道。
宗教信仰存在千年了,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冥冥之中一定有什么强大的力量源泉在支撑着。是什么力量?也不知道。
那么,自己到底知道什么?知道一个人必须要有信仰,有信仰代表心底存在希望;知道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知道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知道没有哲理的宗教是迷信,没有信仰的哲学也没有多少价值……
所以,他相信,信仰和对自己的相信是紧密相连的。内心的信仰,会左右人的现实生活,控制着人的表现行为,同时又间接地塑造及控制人的信仰。人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也是因为信仰的理念而去相信自己……
刘星任由思绪飞翔。
寺外静悄悄,林中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寺内空荡荡,偌大的殿堂里只有孤零零一尊菩萨。刘星小时候多次来玩过,那时这里的菩萨不下几十尊,和尚不下几十人,香客不少香火不断。现在,和尚没有了,香火没有了,连他最喜欢的弥勒佛也不见了,只剩下幽静、肃穆、空荡的大殿及稀稀拉拉的香客。
看着稀稀拉拉的几位香客,刘星明显的感到,香客进去的时候是急匆匆、羞答答,生怕别人看见;而从大殿里出来,脸上似乎都多了一份平静,眼里似乎多了一丝光亮,脚步似乎也变得不那么匆匆了。
刘星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丝光亮,似乎有所“悟”。但仅仅一“闪”而已,根本抓不住。于是,又陷入沉思: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是因为“命运无法掌控”还是所谓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滚滚红尘中,众生有多少向善之心?又有多少孤苦之心?到底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心本苦”?
“向善之心”或“孤苦之心”,到底是因为有了“寄托”而善还是因为看破“红尘”而苦?
众多的寺庙顽强“破土”、顽强“生存”,到底是因为向善之心需要“寄托”还是因为孤苦之心需要“慰藉”?或者说,在滚滚“红尘”之外,在众多“心灵”深处,存在一处希望的、宁静的理想天国?
如此说来,“向善之心”并不是因为“无望”需要“寄托”,“孤苦之心”并不是因为“看破红尘”需要“慰藉”,而是需要一条渡船,将它带到希望的彼岸,带到宁静的彼岸?
如此说来,佛寺,是不是就是一条渡心的船?
思绪一旦打开,就像天空飘散、远去的迷雾,漫无目的,自由驰骋……
许完愿,三人又钻进浓雾,继续向山顶攀登,去参观佛塔。
佛塔,又称为宝塔、浮屠,最早是用来供奉和安置舍利、经卷、各种法物,许多佛塔会刻有建塔碑记、圣像、佛经等。
刘星知道,一般来说,不论佛塔的形态、大小如何,它的基本造型是由地宫、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的;塔基有四方形、圆形、多角形,塔身以阶梯层层向上垒筑,逐渐收拢;塔层数一般为单数,如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层…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七级浮屠指的就是七层塔;塔有实心、空心,单塔、双塔,登塔眺望是我国佛塔的功能之一。
刘星知道,在中国,若论塔的数量和形式,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各种极富有建筑装饰美感的塔,与山川、河流、村落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自然景观。
但此塔虽然建筑精美,却算不得宏伟:塔基为四方形,没有地宫;塔身为单塔,塔层为七级。加上年久失修,更显得不那么“宏伟”。
三人从茫茫雾中钻出来,整个人如出水芙蓉一般娇艳,头发、眉毛、睫毛,亮晶晶闪动着一颗颗雾珠。四周野花、野草、橄榄枝飘出馨香。此时此景,或许因为背负沉重的灵魂得到一次超脱,凡尘俗念的身心得到一次洗礼,爬到山顶时,身心感到非常轻松惬意,仿佛进入一种“空旷”和“海纳百川”的境地。
刘星想,这是不是就是“空灵”?是不是所谓的佛教最高境界?
什么是佛教“最高境界”?
——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对待生活;用快乐的心创造世界,改变生活;用感恩的心感受世界,感受生活;用宽容的心享受生活,广结善缘远离恶缘。
——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有信仰的人最高尚,有道德的人最喜乐;有修行的人最安心,有智慧的人最自在;怀慈悲的人最宽容,心无杂念者无烦恼;好行善的人有福报,喜布施的人最宝贵。人生贵得适意尔。坐忘,无我,淡泊。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如果说简单、朴素,是人本有的生命壮态,那么淡泊、清贫则是一种享受。
深奥的哲理,不经意间就这么实实在在地撞击了心灵。
忽然间,刘星似乎明白了生活在坝子里的人们,为何心地如此简单、纯善,为何性情如此耿直、豁达。同时,对“水”和“水的民族”似乎也有了崭新的认识。
水,这种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透明无机物液态,这种占地球表面三分之二的物质,看似普通平淡无奇,实则神奇变幻莫测:无色无味,却是生命源泉;温柔无比,却能滴水穿石;海纳百川,也能明察秋毫;潺潺溪流,也能摧枯拉朽;滴水成冰,也能柔情似水;载舟推舟,也能覆舟沉舟等等,还有如鱼得水、水到渠成、白山黑水、青山绿水、上善若水、心如止水、一衣带水、行云流水、望穿秋水、井水不犯河水……
水,不正是傣族性格的真实写照吗?或者说,这是不是傣族喜欢水的真正原因呢?再或者说,坝子人具有的宽厚与包容、忍耐与坚韧的性格,是不是与水有关呢?
登高远望,大雾终于渐渐散去,美丽的孟定坝一览无遗。
旭日中的孟定坝,处处充盈着绿色的生机。极目远眺,天空蔚蓝,飘着朵朵白云;大地翠绿,胶林连着青山;天边山顶,云雾缠绕天山。
山,自以为挺拔,却摆脱不了云雾的缠绕;雾,自以为消灭了山峰,其实却点缀了山峦。
一群鸽子在天地间翱翔,清风吹拂,绿浪阵阵,蓝天在动,绿地在飘,孟定坝像一幅山水画,更像绿海汪洋中一叶飘浮的小岛。
无边无际的绿,让人激动,心旷神怡;让大地澎湃,生机勃勃。
望着天空飞翔的鸽子,又看看四周郁郁葱葱的的橄榄树,刘星不禁想起《圣经•创世纪》的故事:大地被洪水淹没,留在方舟上保全生命的挪亚,放飞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消退。当鸽子飞回来时,嘴里衔着一节新拧下来的橄榄枝。挪亚由此推断洪水已经从地上退去。从此,人们把鸽子和橄榄枝当做和平吉祥的象征。
远眺西山群峰,白云在半山腰漂移,一轮圆月还挂在天边。西南山脚的母猪山在群山中显得像小矮人,围绕它的几个“小猪”根本就看不到,而它背后的仙人山如一位美女屈腿坦卧在白云之上,头发随白云飘荡,脸、胸、腹、腿,轮廓分明,仿佛一位睡美人。尤其在云雾中,更显得丰姿绰约,格外妩媚,与千里之外昆明西山的“睡美人”有得一比。
俯瞰孟定坝子,蓝天白云下,几十条小河欢快地流淌,汇入西边的南定河;S形状的南定河,宛如一条翡翠玉带飘在绿色的大地上,河上白雾飘飘;一道彩虹被大地拦腰切断,一半吊在空中一半埋入大地,一端插入南定河一端跨山插入天边;一条笔直的公路将孟定坝一分为二,公路两旁的攀枝花盛开得像一条火龙;路旁的傣寨隐藏在榕树和竹林里,炊烟袅袅与雾融为一体;几万亩稻田白茫茫一片,映着朵朵飘飞的白云,仿佛整个坝子都在移动;成千上万的白鹭在水田里觅食,远远望去像一个大型养殖场;傣族汉子在“白云”里耙田,傣族妇女在“白云”里插秧,白鹭在“白云”里争食;场部所在的小岛,因为芦苇荡毁灭后还没有完全开发利用,黑黝黝的土地包围着小岛,远远望去,场部真的像一座“小岛”,孤单单的飘在海上。
三人凝望着天边迷人的彩虹。
刘星和月儿都知道,彩虹最常见是夏季,一般是在下午雨后时出现。因为,这时候空气内尘埃少而充满小水滴,天空的一边仍有雨云而光线较暗,观察者头上或背后已没有云的遮挡而可见阳光,这样彩虹便会较容易被看到。彩虹的鲜明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其他季节由于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雨的机会也少,出现彩虹的现象就少。今天,居然在初春的早上看见彩虹,的确罕见。今天不要说烧香拜佛了,能见到彩虹,就算不虚此行了。所以,刘星、月儿非常兴奋,小芳却无动于衷。
面对原始的、山水画一般的孟定坝,刘星脑海中忽然想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画面,口中却背诵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月儿也诗性大发:“啊,美丽的孟定坝,远看青山绿水,近看绿水青山;左看山在云中,右看云在山中;不看真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
“哇,你阶,莫非这也算诗啊?”刘星调侃,故意用方言“你阶”。
“哇,这虽然不算诗,总比有些人只会捡古人的强吧。莫非,你阶也给我们来一首?” 月儿回敬。
刘星笑笑:“有枣无枣,打一杆再说。”
月儿笑笑:“洗耳恭听。”她真的用手掏掏自己两只耳朵。
刘星望着远方,即兴吟道:“天,广袤无垠;地,沃野千里。山,高耸入云;水,蜿蜒似蛇。云,天马行空;雾,轻柔曼舞。星,隐居天空;月,与日争辉。”
诗,虽然明显有讽刺月儿的味道,月儿心里还是很高兴,嘴上却说:“你这一杆,虽然打出几个歪瓜裂枣,但总算有枣。马马虎虎,比我稍好点。不过也好不到哪里,莫非半斤八两啰。”
见小芳依然无动于衷,两人又静静地望着旭日初升的孟定坝。
朝霞满天,含情脉脉;晨雾飘逸,含情脉脉;青山翠绿,含情脉脉;碧波荡漾,含情脉脉。天地之间似乎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在流动,也是含情脉脉。
月儿:“从没有发现我们的孟定坝这么迷人。太板扎了。”
刘星想到此行的目的,看着田里插秧的傣族妇女,说:“生活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就拿最常见的插秧来说吧,一般人看到的只是低头劳作,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劳动,而高僧看到的却是‘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前进。’这就是从简单重复劳动中悟出的大智慧。”
月儿点头赞同,似乎有所感悟;小芳目光呆滞,貌似灵魂出窍。
看到小芳木讷的表情,刘星忽然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明皇“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似乎有了新的认识:男人既然可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当然也可以“千方百计妃子笑”。于是,他轻声吟咏:“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月儿知道,这首咏史诗是唐朝诗人杜牧路经华清宫,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过华清宫绝句》,月儿当然也明白刘星此时的良苦用心。所以,她故意大声问:“你阶,好像还有烽火戏诸侯什么的?”
刘星心有灵犀,也大声说:“你阶说的对。西周时期,有一个美女叫褒姒,生性不爱笑。献给周幽王后,幽王为取悦她,不但立她为后,还不惜举烽火召集诸侯兵马取乐。当看到一个个诸侯匆忙赶至的狼狈样子,美女终于嫣然一笑。遗憾的是,我们的小芳没有生在古代,否则,杨贵妃、褒姒算什么呀?”
月儿夸张地点头,并暗中向他伸出大拇指。
小芳依然无动于衷,目不转睛地看着不远处的一片斑竹发呆。那片翠绿的斑竹仿佛镶嵌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中,竹叶青翠欲滴,露珠晶莹剔透,既点缀了青山又不失显摆自己。尤其在旭日的晨雾中,不但显得生机勃勃,而且显得娇柔狐媚。
斑竹,因竹竿上“泪痕斑斑”,亦称“泪竹”,又因为一则美丽的传说,又名“湘妃竹”。刘星看着翠绿的斑竹,随口道:“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你们知道是谁的诗吗?”
月儿思索片刻:“好像是毛主席的吧。”
刘星灵机一动,问月儿:“你阶知道斑竹为什么又叫湘妃竹吗?”
月儿知道,却故意摇头说:“我阶真的不知道。莫非你阶知道?”
刘星说:“相传尧舜时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条恶龙,经常到湘江来戏水玩乐,以致洪水泛滥。舜帝非常关心百姓的疾苦,得知恶龙祸害百姓的消息,便冒险到南方去惩治恶龙。舜帝的两个妃子在家日夜为他祈祷。可是,花开花落了几度,舜帝依然杳无音信。两个妃子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寻找丈夫。翻了一山又一山,终于来到了九嶷山。没想到,见到的是舜帝的坟墓。两个妃子悲痛万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哭肿了,嗓子哭哑了,眼泪哭干了。最后,喷血而亡。妃子的血泪,洒在竹子上,竹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的,从此,九嶷山的青竹全部变成了斑竹。当地人称之为湘妃竹。”
月儿激动地说:“太悲惨了。太感人了。”
小芳仍然无动于衷。
刘星想了想,计上心头,说:“从前,有个小和尚整天愁眉苦脸,师傅把他带到一片空地,问:你看到什么?小和尚答:天空。师傅用一只手遮住他的双眼,问:现在呢?小和尚答:什么都看不见。师傅说:生活中,一些小痛苦,也像这只手,看上去很小,但如果放不下,就会遮住人生的晴空。”
月儿似乎有所悟,小芳仍无动于衷。
说到“放下”,刘星忽然想到一个典故,于是,接着说:“传说,有
位老和尚带着小徒弟下山化缘,看见一个小媳妇站在河边不敢过河,急得跺脚。老和尚二话不说,背起小媳妇过了河。徒弟惊得张口结舌。过了河,老和尚像什么事都没有一样,继续赶路。走了十多里,小徒弟忍不住问:师父,出家人遵守清规戒律,你刚才若无其事背那女子过河,是不是灵台不清明?老和尚笑着说,我把那女子背过河就放下了,你却放在心里想了一路。你说,到底是谁的灵台不清明?”
月儿又夸张地点头,又暗中伸出大拇指。
小芳仍然无动于衷。
刘星想了想,又说:“你们说,大雨和毛毛雨,哪种雨容易夺潮衣服?”
小芳置若罔闻。月儿答:“当然是大雨。”
刘星:“未必。生活中容易夺潮衣服往往是毛毛雨。”
月儿摇摇头又点点头。仔细想想,生活中的确是这样的。大雨来时人们会躲避,而毛毛雨人们认为无所谓,不知不觉便淋湿了衣服。
看着木讷的小芳,刘星心有不甘,绞尽脑汁,想作最后的努力。他望着弯弯曲曲的南定河,又生一计:“直线距离最短。可是,你们发现没有,所有河流都不是直的,而是弯弯曲曲的。这是为什么?”
月儿:“因为大地高矮不平吧?”
刘星:“聪明。大地高矮不平,河流过不去就绕行。其实人也一样,没有过不去的坎。碰到过不去的坎,绕过去就行了。”
月儿感慨:“精辟。拨开乌云见青天。”
小芳仍然无动于衷,仿佛着魔了。
刘星感到黔驴技穷。他想起不知道在哪本书中看到的一句话:世上最难的事是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他认为,比“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还难的是叫醒一个脑子着魔的人。他终于打算放弃了。
刘星指着远方说:“你们看,那便是有名的尖坪丛林和福音山。在尖坪丛林里有一个天坑,非常神奇。在福音山有不少国家珍稀植物桫椤,也叫树蕨。桫椤树高10米左右,树干挺拔,树叶呈巨大羽状,从树尖舒展神开,形如巨伞,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被誉为植物活化石。我都去过,很值得一看。你们如果感兴趣的话,抽时间我带你们去看看。”
月儿:“好啊。一般什么时节最好看?”
“什么时节都可以。”刘星话一出口,忽然灵光闪现,有一种“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于是朗诵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月儿没有领悟,问:“谁的诗?写得真好。莫非你写的?”
刘星:“开什么玩笑,作者是宋朝的一位禅师。禅师为什么能化解人
生的痛苦?无非是开导人们懂得放下,以清净心看世界。所谓‘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前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痛苦会过去,生活还继续。很多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懂得放下,每季每天都是人间最好的时节。”
月儿若有所思,反应过来后,又暗中向刘星伸出大拇指。
遗憾的是,小芳依然无动于衷。什么天坑,什么桫椤,都不感兴趣。
刘星望着月儿摇头,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了;月儿点头,表示同意放弃。
于是,两人都决定放弃了。
沉默。三人望着美丽的坝子沉思。
半响,望着美丽的坝子,月儿小芳几乎同时间同语气同词组说出意思完全不同的话。
月儿:“什么是江、什么是河、什么是江河?”
小芳:“什么是寺、什么是庙、什么是寺庙?”
刘星月儿都没想到,面对大好河山,两人努力了半天,感慨了半天,
小芳无动于衷,就在他俩都打算放弃了,没想到小芳忽然开口了。更没想到,她把话题突然拉回到脚下,急转360度提出问关于寺庙问题,突然对“佛”产生了兴趣。遗憾的是,刘星月儿对“寺庙”问题都一知半解。但小芳终于开口说话了,刘星月儿还是很高兴,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快感。这就是所谓的“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吧。
月儿高兴的是,小芳终于“开口”了,终于对某些事物感兴趣了。只要开口就好办了,虽然自己对寺庙一窍不通,但她知道刘星对佛教有所研究。刘星高兴的是,只要小芳感兴趣就好办,虽然自己对寺与庙的确不知道如何区分,但对佛教问题还是可以应付的,或许能化解小芳的“心结”。
刘星说:“江就是河,河就是江。一般是把一年四季变化比较大的河
流叫河,四季变化不大的河流叫江。寺与庙,一般都叫寺庙。至于寺与庙有什么不同?实在不好意思,我还真的不知道。”他感到脸红耳热,小芳好不容易开口了,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自己却答不出,他的确有点“不好意思”。
好在,小芳似乎并不在意,喃喃自语:“什么是佛?什么是佛教?佛
真的是万能的吗?”似乎是自问,又似乎是向刘星提问。
好在,刘星知道今天要陪小芳来佛寺“散心”,昨晚特意对有关“佛”的知识进行了“恶补”。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何况,他对佛教问题已经“研究”了好几年。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自己知道的有关“佛”的知识,搜肠刮肚,一股脑地道了出来,多少有点卖弄的意思。
刘星说:“我个人理解,佛并不是神,而是觉悟了的人。佛祖释迦牟尼本来就是人,名叫乔达摩.悉达多,后人称之为如来、世尊、佛陀、佛祖。悉达多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他少年时代便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学习吠陀经和五明。他博学,心地善良,善于思考,看到众生在贫穷、疾病、生死中挣扎,他非常痛苦。为了拯救众生,29岁离家悟道,去探索人生解脱之门。为了达到解脱人生之苦的目的,他先是学习禅定,接着尝试通过严格的苦行。最开始认为,人身需经过苦行,清除体液,才能悟出真理。于是,逐渐减少饮食,直到每天只吃几粒米维持生命。可是,经过6年的苦行僧,身体形同枯木,却依然没有悟道。35岁那年,他认识到苦行并不能获得解脱,又开始净身进食。后来,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一个人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沉思默想。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悟道成功,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什么是佛教?顾名思义,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也就是佛的教导、教学、教诲、教法。简单的说,佛教是佛陀关于宇宙人生真谛的至善、圆满的教育,核心是因果报应的轮回学说。至于佛是不是万能的?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从人的欲望看,不可能万能。但从解脱上理解,又似乎是万能的。因为,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是希望从佛祖所悟到的‘道’里,去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超越生死和苦难。或者说,断尽一切烦恼,最终得到解脱。我理解,大概就是这样。”
一席话,月儿听得云里雾里,昏头昏脑。小芳却来了精神,点点头又摇摇头,不知道是懂了还是更糊涂了,接着又是三个问题问:“什么是菩提?什么是菩提树?与佛教什么关系?”
刘星说:“菩提为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菩提树其实就是一种榕树,在印度叫毕婆罗树,因为佛祖在榕树下修道成佛,被佛教视为‘神树’,称之为‘菩提树’。在印度,菩提树非常讲究‘血脉’,以当年佛祖顿悟的菩提树直系后代为尊。在中国,菩提树却是因为两位僧人的诗而名声大振。唐朝僧人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另一位僧人慧能看后,回了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千多年过去了,佛祖当年‘成道’的那棵菩提树,应该早已经不存在了,而这两首诗已经成为佛教的偈语。”
月儿瞠目结舌,如听天方夜谭。小芳精神倍增:“什么是僧人?什么是和尚?什么是尼姑?尼姑是什么教?”这次增加到四个问题。
刘星心里有点慌了,强装镇定:“很多人认为,僧人就是和尚。实际上,僧人是指出家的男子,和尚是指有一定功德的僧人。和尚是梵语,本义为师长,要有一定资格能为人师的僧人才能称和尚,不是任何人僧人都能称的,亦不限于男子。所以,佛弟子是不会冒然自称和尚的。后来大家把出家男子都统称和尚,这和原来的本义是不符合的。尼姑也是梵语的音译词,尼是女性,姑是未出嫁的女人,尼姑泛指出家受了足戒的女子。尼姑应该是佛教。”
小芳点头,接着问:“其他两教是什么教?与佛教是什么关系?佛教到底是信仰还是宗教?是迷信还是科学?是神学还是哲学?为什么破四旧连菩萨都不放过?这些菩萨到底招谁惹谁了?莫名其妙。” 这次更不得了,一下提出七个问题。
刘星开始感到问题严重了。他没想到,平时温文尔雅、温柔善良、羞羞答答、快快乐乐、知书达理的小芳,因为蔡儿的离去变化会这么大,也没想到她对佛的思考会这么多这么深。刘星心里突然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担心小芳走火入魔,遁入空门。然而,也仅仅是“一闪”而已,在“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年代,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刘星不敢再卖弄了,尽量简短回答:“其他两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包含天主教、东正教和基督新教,创始人是耶稣,它的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是第二大宗教,伊斯兰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它的经典是《古兰经》。”说到这里,刘星想打住了,可是,看着小芳那痴迷、渴望的眼神,刘星就是想停下都不行了,只好接着说:“佛教到底是什么?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说是信仰吧,佛教的基础和重点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和大慈大悲;说不是信仰吧,虔诚的信徒们顶礼膜拜又无法解释。佛教是哲学吗?哲学的某些思想的确与佛教相似,但根本不是一码事。佛教是科学吗?虽然佛教中的某些观点与科学相同,但科学也不能解释佛教中的很多观点。佛教是迷信吗?佛教的思想与唯心主义又是全然不同的,佛教并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佛教是唯物主义吗?好像不是,因为佛教也不认为物质是第一性。佛教是神学吗?好像也不是,佛教的基础是智慧和大慈大悲。佛教是宗教吗?好像更不是,因为宗教是承认上帝存在的,而佛教向来都不承认上帝的存在。佛说:我告诉你们解脱的方法,要不要解脱由你们自己决定。也就是说,每个众生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佛陀来安排的,不像宗教所供奉的救世主、造物主,谁能上天堂,谁该下地狱,都由他们来主宰。因此,佛教似宗教又非宗教,类哲学又非哲学,通科学又非科学。这或许就是佛教的最大特色吧。那么,佛教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佛教的真实含义就是佛学。因为佛教实际上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学科,或者说,佛学是让凡夫俗子们通过修学以达到佛之境界的一种方法。因此,佛教就是佛学。再说简单一点,佛教就是让众生明白轮回的真相及解脱的方法的学问。不过,这只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对的。抛砖引玉,仅供施主参考。” 刘星有意想结束话题。
小芳听得津津有味,不罢不休,而且问题越来越深:“你好像说,佛
教是让众生明白轮回、解脱什么的。轮回,好理解。我关心什么是解脱和解脱的境界、方法。你就好人做到底吧。”
刘星头皮发麻了,只得硬着头皮说:“解脱的原则是性空,解脱的目
的是无我。至于实证解脱的境界,那绝不是纸上谈兵就能办到的。因为理论是一回事,实证又是一回事。所以,讲说解脱不太难,要实证解脱就很困难了。佛教把实践解脱的方法称为修持,如果不做修持的工夫,便不能实证解脱的境界;若不实证解脱的境界,终究不能自主于生死;不能自主于生死,纵然学佛,纵然出家,那也仅是种了些解脱的种子,身子毕竟还是凡夫。既是凡夫,就不是真正的菩萨,虽行菩萨道,也属人天业。所以,太虚大师说:不登祖位,不能真正的弘扬大乘。由此可见,学佛的人,如果不重修持、不求解脱之道,光在言语文句上拾一些古圣先贤的牙慧,作为卖弄的本钱,那是没有太大意思的。说到修持解脱的方法,菩萨各有各的解脱门,但有一个最大的原则,那就是戒、定、慧三大门径。戒,就是修戒。简单说就是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定,就是修定。如果说戒是为善去恶,定便是心的收摄。心不散乱而住于一境的状态,便是禅定。慧,就是修慧,是睿智的意思。修持佛法的目的,是求得解脱。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智慧,还是不得解脱。所以,慧的功用,要比戒定更大。至于是否能进入不受生死束缚的解脱境界,还要靠造化。总之,佛学博大精深,高深莫测,不是凡人可以参禅领悟的。不过,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有宗教信仰的人,因为修戒修定,心态身体普遍要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好。”
刘星又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而且有点乱七八糟,本想镇住小芳,让她
知难而退,尽快结束有关“佛”的话题。没想到,事与愿违,不但没有镇住小芳,反而“刺痛”了小芳,接着又提出一个非常“坚钢”的问题,这回刘星不仅是头皮发麻,而且一个头两个大。
小芳望着刘星,冷冷地说:“我很奇怪,一个党员,对宗教问题津津乐道,精神抖擞,啰里八嗦。你到底是信马还是信教?”
刘星一下楞住了。老天爷,这还像平时温文尔雅的小芳吗?是不是走火入魔了?自己向她耐心解答问题,反而认为“精神抖擞”,还讲不讲理?刘星望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小芳,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更不知道怎么回答她的问题。说不信吧,自己的确“津津乐道”说了这么多;说信吧,自己是党员且不说,误导了她就得不偿失了。他开始有点后悔了。瞎卖弄什么呀?啰里八嗦啥呀?纯粹是无事找事,纯粹是自讨苦吃。
刘星尴尬地笑笑,沉思片刻,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学着某少数民族的语言讲了一个笑话:“曾经,有人问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老太太:你的几个儿子都参加了共产党,你是信仰安拉呢还是信仰共产党?老太太摇头晃脑地说:安拉创造了世界创造了共产党,没有安拉就没有世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刘星说完后,哈哈大笑,自以为睿智。
没想到,小芳冷冷地说:“有什么好笑?你好像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刘星的笑容僵在脸上,只得老实说:“说实话,我并不是虔诚的信徒,也不信神灵,但我还是愿意相信世间存在一种神秘的东西,因为很多现象不是科学完全可以解释清楚的。举头三尺有神明。我相信天地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主导着世界的平衡。我也相信因果,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小芳不停摇头:“你说的太悬了,太绕了。问一个简单问题,天主教
与基督教的区别是什么?”
刘星直截了当:“从信仰看,是一样的,都以《圣经》为经典。从形
式看,各有不同。天主教以教皇为最高领导,教堂中有圣母、耶稣、圣徒等塑像,教职人员均为男性;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须独身;节日有复活节、圣诞节、圣神降临节、圣母升天节;教徒在天主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弥撒。基督教又称耶稣教,不接受教皇的领导,教堂没有塑像,只挂一个十字架;教职人员有男有女,主教、牧师、长老、传道员,可以结婚,不主张信徒离婚;节日有复活节和圣诞节;信徒在基督教节日和星期日到教堂做礼拜。”
小芳:“什么叫弥撒?什么是礼拜?有什么不同?”
刘星:“弥撒是天主教的宗教仪式,礼拜是基督教的宗教仪式。从信
仰的角度看,基本上没什么不同,两者都是对上帝和耶稣的祭拜仪式与活动。不同的是,弥撒主要是诵读《圣经》,礼拜主要是祈祷。”
小芳:“三大教如何礼拜?如何祈祷?都要画十字吗?”
刘星:“画十字是基督教徒祈祷时一种仪式,右手展开,五指并拢,以中指点额头、前胸左肩窝、右肩窝,结束语:阿门。伊斯兰教徒祈祷时,面朝天,双手捧到胸前,向安拉诉说自己的心灵,结束语:真主保佑。佛教祈祷仪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叩拜、转经、诵经、祈愿等形式,一般是双手合于胸前祈愿,结束语:阿弥陀佛。”说罢,刘星双手握拳,“好啦好啦,搜肠刮肚,啰里八嗦,我就知道这么多。再说就黔驴技穷了。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施主饶了我吧。”他故意用了小芳的“啰里八嗦”回击。
小芳抿嘴一笑。她当然明白他的“小心眼”,也当然明白他们的“良
苦用心”“苦口婆心”。此时的小芳,终于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阿弥陀佛。小芳终于笑了。
刘星终于松了口气,想起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唐明皇“一
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终于理解周幽王唐明皇的良苦用心了。想到自己的苦口婆心,刘星还不忘拿捏小芳一下,他戏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小芳又是会心一笑。
谁也没想到,月儿的良苦用心,求神拜佛;刘星的苦口婆心,旁引博
证。他们本想开导、化解小芳的心结,后果却是好心办“坏”事。因为小芳本有宿慧,结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为小芳日后出家为尼,种下“佛”缘,埋下了“佛”根。这是后话。何况,他们之中还有人没有机会看到“结果”了。
月儿没有佛缘,听得头脑发胀,简直要崩溃。见小芳似乎还意犹未尽,
她急忙打断:“好了好了,今天算是功德圆满了。我们先去山后看瀑布,然后去四方井泡温泉。”
小芳心中波涛汹涌,似乎有所“悟”,心情显然好了很多,勉强笑笑,说:“你们去玩吧,我可不愿再当电灯泡了。否则,就真的讨人嫌了,有人要鬼火了。再说,我想利用今天的时间去一趟书店,回一趟家。”
月儿知道留不住她,何况三个人泡温泉也的确不是个事,加上自己也想跟刘星单独泡温泉,也就由她了,并将一辆自行车的钥匙交给她。
于是,小芳独自下山。
从山上下来,小芳脑子很乱,感到迷茫,晕乎乎几次差点从自行车上摔下来。鬼使神差。小芳本来打算去小镇新华书店的,下山后,莫名其妙地拐进了野鸭湖。
所谓“野鸭湖”,其实就是一片沼泽地。因为地势低洼,无法排水,沼泽很深,土地不能使用,几十个水潭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几百亩水面的湖;四周杂草丛生,湖中长了不少芦苇,野鸭成群、白鹭成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当地人给它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野鸭湖。
来到湖边,看见成片的芦苇、三角草和平静的湖面,小芳脑子才清醒了一些,心情也好了很多。
这个地方,小芳虽然来过多次,但今天来,感到眼前的一切都和以往有所不同。这或许就是所谓的“景由心生”吧。
既来之则安之。小芳把自行车放在路边,然后靠在一棵横倒在地上的大树上,以新的视角观察野鸭湖。
因为接近中午,野鸭湖周边没有人,也没有牲口。湖水中可以看到几只嬉戏的野鸭、鸳鸯和时隐时现的小鱼。远处的水草丛中,叫不出名子的水鸟,时而有腾空,瞬间又藏身于翠绿的芦苇丛中。湖边除了杂草,还有不少牛尾巴菜。牛尾巴菜同三角草一样,可以炒吃,可以凉拌,小芳也最爱吃,现在却没有一点胃口。
野鸭湖的水生植物以芦苇、蒲草等为代表;动物则以野鸭较为常见,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都可以见到,其他鸟类则因为时间、天气情况、偶然因素等条件限制,具有偶然性。
自从芦苇荡毁掉后,野鸭湖就成了坝子里面积最大、野生动物植物最多的湿地了,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也是迁徙鸟类重要的中转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湿地景观,成了人们了解湿地、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遗憾的是,后来,野鸭湖也未能幸免,填湖造田不成,被开发成几个大鱼塘,叫什么“情人岛”“情人湖”。不伦不类。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月儿、刘星从山后的小路去看瀑布。一路上,月儿心情很好,有说有笑,叽叽喳喳像一只喜鹊;刘星则沉默寡言,若有所思,似乎还没有从“佛海”中回过神来。走着走着,刘星突然莫名其妙的感到心慌,有一种要虚脱的感觉,直到来到瀑布边,呼吸到潮湿的空气,才恢复过来。
山后,一条小河从山顶飞流直下,形成一道天然的、桀骜不驯的瀑布。虽然不大,却也壮观。
刘星凝望着雾气腾腾的瀑布沉思: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没有退路;滴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持之以恒……
“走吧。发什么呆,莫非还在想某人?”月儿催促。
刘星回过神来,跟着一蹦一跳的月儿亦步亦趋。
两人走近瀑布。
瀑布旁,鸟语花香,蜜蜂采蜜;瀑布下,鸟儿戏水,蝴蝶追逐。月儿高兴地拉着刘星,在瀑布下泉水旁坐下、戏水。
月儿:“以瀑布为题,我们合作一首吧?”
刘星点头。
月儿:“飞流化作千重雾,……”
刘星:“身入雾中万事空。”
月儿:“喜看流水明如镜,……”
刘星:“羞见镜中映鸳鸯。”
月儿莞尔一笑:“再来?”
刘星调皮地昂首,意思是:奉陪。
月儿:“人说男儿最多情,……”
刘星:“我道此言字字真;”
月儿:“不见情多见呆多,……”
刘星悄悄地吻了她一下,她幸福地顺势倒在他怀中。两人慢慢被瀑布的雾水淹没。
傍晚时分,刘星用自行车载着月儿来到北边的四方井温泉。
小镇有不少温泉,但最有名的还是这个四方井温泉。四方井温泉位于坝子北面的赖相山山脚,温泉温度很高,可以直接煮鸡蛋吃;温泉上空雾气腾腾,几公里外都能看见。
四方井温泉因何得名?因为旁边的傣寨名为四方井。傣寨为何名为四方井?因为傣寨有一口四四方方的水井。傣族人就这么简单。
四方井温泉为何有名?因为温泉很神奇:几股温泉从石缝中涌出,汇合后流出十多米与一条无名的清泉汇流,形成一条天然的温泉河:温泉河只有几十米长,河边野草整齐茂盛,好似天然的“屏障”;河里有不少凹型的天然大石块,好似天然的“浴盆”。大自然就这么神奇。
温泉河不分男女,也没上下之分,谁先来谁在上游,不像傣族人在河里洗澡,男的在上游女的在下游;温泉河边没有更衣室,也没有厕所。更衣,可以在石头、野草后面,何况,根本没有人拥有游泳衣游泳裤,当地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游泳衣游泳裤。泡温泉,男的比较开放,多数是赤条条一丝不挂,偶尔也有穿短裤;女的比较文雅,一般穿短衣短裤;如果想方便,一般都是泡在温泉河里“暗中”解决,那种只有“天知地知我知河知”的“方便”,感觉很特别、很刺激,也很享受。因为温泉是“河”不是“池”, “方便”出来的东西,马上就被温泉水溶解、带走了,不用担心“污染”。当然,只能是小便。如果大便,则要跑到河的下游或者旁边傣寨。那样的话,“方便”就会变得非常的不方便了。当然,也不排除会有一些不守“规矩”的人,大小便都在温泉河里解决。那样的话,在下游泡温泉的人就遭殃了。毕竟,温泉河的流水有限,不同于傣族洗澡的河。总之,一切都是原始的、天然的。
因为气候的原因,孟定坝平时喜欢泡温泉的人本来就不多。尤其是夏天,洗冷水都嫌热,几乎没有人泡温泉。现在是初春,又是傍晚,月儿估计会有人泡温泉,但人不会太多。
没想到,温泉河静悄悄的,居然一个人都没有。
月儿大喜过望,想到可以两人一起泡温泉,心跳不由得加速。月儿担心刘星不好意思,又怕有人来占了上游,她快步跑到上游石头后面,着急忙慌地脱了外衣外裤,穿着内衣内裤抢先下河,然后不停地向刘星招手。她的意思很明显,是希望与刘星一起泡温泉。
刘星蒙了。两人一起泡温泉?老天,这个想法也太大胆了,他压根就没有想过,亏她想得出。且不说两人穿着裤头如何泡温泉、有多尴尬,如果来人怎么办?虽然温泉河有谁先来谁在上游的潜规则,但前提是要么是男的要么是女的,不能混洗,如果上游出现一男一女混洗,叫后来的人怎么办呢?上也不是下也不是,总不能“不上不下”吧?这个问题似乎太复杂了。再说,两人都没有准备换洗的衣服、毛巾,泡完温泉又怎么办?他无所谓,可以穿湿短裤,反正一会就捂干了。她怎么办?难不成也穿着潮湿的内衣内裤回去?成何体统?病了怎么办?
月儿似乎看出了他的担忧,说:“快下来。我都不怕,莫非你还怕?放心吧,如果有人来,不管男女,都不好意思下来的,会去下面泡的。别矫情了。等会就穿湿衣服回去,又不是没有穿过。这么热的天,小意思啦。”
刘星更蒙。他想不通,如此复杂的问题,在她面前似乎不是什么问题。看来,自己有点像陈景润了,能解复杂的数学,却解决不了简单的生活问题。看来,别人说自己“死脑筋”,并不冤枉。两个人穿着衣服泡温泉,看起来似乎有些滑稽,其实也没有什么。何况,人家大姑娘都不怕,你怕什么?矫情。死脑筋。罢了,泡吧。至于穿湿衣,孟定经常下雨,穿湿衣服是家常便饭,的确是“小意思”。
看看四周无人,刘星转身脱了外衣外裤露出军用短衣短裤。他想穿着短衣短裤下河,想想似乎不妥,一咬牙脱掉短衣,穿着短裤背对着月儿下河。温泉河大概三十五六度,非常舒服。刘星把头埋在水里,掩盖了自己的羞涩。月儿抿嘴一笑:小样,矫情。她仰头天空:这世界怎么了?阴盛阳衰?
天空,风轻云淡。一轮月牙早早地挂在天边,羞答答窥视着大地;金星忠实地站在自己岗位上,利用太阳余辉反射着光芒。
大地,晚风徐徐。小河,欢快地流淌,热气腾腾;芦苇,晚风中摇摆,芦絮飘扬。
两人头枕着一块三分之一露在外的大石板上,身体泡在温泉河里,仰望云卷云舒,尽情享受二人世界。
刘星双手戏水:“以水为题,我们玩文字接龙?”月儿:“怎么玩?”刘星:“比如:水在水上叫冰。”月儿:“好,我先说:水在天上叫云。”
刘星:“水在叶上叫露。”
月儿:“水在风中叫雾。”
刘星:“水在草上叫霜。”
月儿:“水在空中叫雨。”
刘星:“水在地下叫泉。”
月儿:“水在山上叫沟。”
刘星:“这也算?沟不一定在山上呀?”
月儿:“我不管,反正算。”
刘星摇头:“好吧。水在山涧叫溪。”
月儿:“水,水在坝子叫河。”
刘星:“坝子里的河不一定都叫河呀?”
月儿:“我不管,反正算。”
刘星:“水飘地上叫雪。”
月儿:“水飘山上叫瀑。”
刘星:“小水坑叫洼。”
月儿:“大水坑叫塘。”
刘星:“再小的水坑叫池。”
月儿:“再大的水坑叫坝。”
刘星摇头:“好吧。一面临水叫滩。”
月儿:“两面临水叫湾。”
刘星:“四面临水叫岛。”
月儿:“三面临水叫码头。”
刘星摇头。不说话了。
月儿:“怎么样?”
刘星:“秀才遇着兵。算你赢了。”
月儿偷着乐。一会儿,悄悄把头靠在他肩上。
“星,妈说了,叫你一定到我家去过年。给要得嘛?”
“要不得。”
“为那样?”
“反正不好。”
月儿撒娇:“那我也不回去了。”
他用眼问:为那样?
她把头歪朝一边,意思:反正不好。
刘星叹气:“唉,你太牛了。”
月儿回敬:“你更牛!比你放的老水牛还牛。”
刘星无言。他发现,女人很多时候不讲道理,尤其是撒娇的时候。不过,这种感觉还是蛮享受的,酸酸甜甜。他喜欢这种感觉。
月儿无奈。她发现,男人很多时候不讲感情,尤其是决策的时候。带刘星回家过年,是她母亲给她的死命令。她也满口答应了。可是,一直非常重感情、非常听话的刘星,在这件事上却非常固执,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今天,风轻云淡,两人泡在温泉河里,仰望云卷云舒,享受二人世界,身心巨爽,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她趁机再一次提出“回家过年”这个顺理成章、于情于理都不过分的要求,结果还是一样。气死人了。
刘星为哪样不愿去自己家?她忽然想到刘踅孀在遗书中提到对她父亲“不敢恭维”的话。难道……她不敢想下去,于是,用轻描淡写的口气说:“你对‘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怎么看?”
刘星多聪明呀?自然明白她的意思,故意问:“哪样意思?”
月儿:“没哪样意思。”
刘星:“那我就意思意思了?”
月儿:“那你就意思意思嘛。”
刘星:“我的意思基本上同意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并不是‘父母不会犯错’的意思。父母又不是圣人,怎么会不犯错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强调父母对子女的心都是好的,是最无私的。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只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还有个下句,那才是精华。下句是:世上最难得者兄弟。意思是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相对这句话的意思来说,下句话更为有意思。遗憾的是,我没有……算了,再意思下去就没有意思了。”
月儿没想到,自己一句“没哪样意思”,引出这么多“意思意思”,她本想问遗憾哪样,忽然想到他的身世,就明白他“遗憾”是哪样意思了,再这样“意思”下去,真的就没有意思了,不但达不到目的,还无端的破坏了他的好心情。望着天边的月牙,她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忽然“哇”地惊叫一声,兴奋地说:“我发现个天大的天文学问题。想不想听?”
刘星冷不丁被她吓了一跳,头一下滑进水里,差点被呛。在水里听到是天文学问题,慢慢把头浮出水面:“想啊。不过,再不要一惊一乍了。心脏受不了。”
月儿知道他上勾了,说:“如果我发现的问题,你回答不出来,就必须跟我回家过年。”
刘星知道她还不死心,心想,一个“天文盲”能发现什么重大天文问题?为了让她彻底死心,便点头答应了。
“不得反悔?”
“绝不反悔。”
“如果反悔,怎么办?”
“如果反悔,我跟你姓。”
“谁稀罕呀。”
刘星笑笑:“你说怎么办?要不要我发毒誓?”
月儿:“算了。莫非相信你一次。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这是常识,对吧?可是我发现,有时候在大白天也能看见月亮,有时候月亮从东边出来有时候从西边出来。为哪样?”
刘星笑了:“这是最基本的天文常识。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这是天大的误解。其实,在白天,除了新月那几天,几乎每天都是可见月亮的,只是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肉眼不容易发现。由于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又带着月亮一起绕太阳转,月亮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上弦月前后,月亮晚太阳几个小时升起,只是月亮升起的时候因为是白天,肉眼无法看到,到了傍晚看见时,月亮已经快落下了,误以为月亮从西边升起。下弦月前后,月亮比太阳早升起几个小时,黎明的时候,太阳还没出来,月亮已经挂在微亮的东边天空中了。随着月亮每天出现的位置东移一点,满月时傍晚从东边升起,下弦月时半夜东方升起,直到月底后凌晨和太阳一起从东方升起。所以,月亮肯定是从东边升起的。”
“原来如此。既然这是基本的天文常识,这个不算。”
“你不能说话不算数吧?”
“怎么不算数了?刚才我只说天文问题,并没有说只提一个问题呀。莫非你怕了?莫非心虚了?”
刘星无言。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何况,她还有理。
月儿继续说:“月球在空中,不可能被地球遮挡。我的问题是,既然不可能被地球遮挡,月亮为什么会出现阴晴圆缺呢?”
刘星又笑了:“这个问题更简单。月亮出现阴晴圆缺,的确不是被地球遮挡的。其实,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有一部分肉眼看不到而已。换句话说,我们只能看到反光的部分。随着太阳、月亮、地球位置的变化,月亮总有一部分是黑暗的,它正对着地球的半个球面与被太阳照亮的半个球面,有时一小部分重合,有时一大部分重合,这样月亮就表现出了阴晴圆缺的变化。”
月儿:“明白了。既然你说这个问题更简单,也不能算数。”
刘星轻拍一下自己脸颊,懊悔不已。自己说更简单,自然不算数。
月儿:“说到阴晴圆缺,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是阳历2月29日出生,或者农历闰月、大年三十出生,几年才过一次生日呢?闰月出生的,闰年莫非要过两次生日呢?”
刘星吸取了前两次教训:“这个问题很复杂。你把公历和农历这两套不同的历法搞混了,闰月和闰年是不同的历法里出现的。闰月是指一年中出现两次相同的一个月份,只有阴历才会有闰月。闰年则不同,公历农历都有,四年一个周期。所以闰月和闰年没有直接关系,闰月也不一定出现在闰年里,闰年也不一定会有闰月。公历的闰年366天,平年365天;农历的闰年284天,平年354天。由于阳历只有闰年没有闰月,四年一个周期,如果是2月29日出生,过阳历生日的人,自然4年一过生日。闰月大体上是19年7闰,具体哪一年插入闰月,算法很复杂。如果闰月出生或者大年三十出生,过农历生日的人,确实几年才能过一次生日。如果是闰6月生日,等待下一个有闰6月,大体上是19年才能过一次生日。作为回报,闰月出生的,在闰年是可以过两次生日的。怎么样?复杂吧?满意吧?”刘星一脸得意。
月儿笑笑:“太复杂了太复杂了,听不懂。罚你一个问题:都说地球是圆的,还不停旋转,人为哪样感受不到转动?”
刘星摇摇头,小心地答:“因为地球太大了。”
月儿也摇头:“再大也应该有上下之分吧?下面的人怎么办?莫非倒着走路?我就不相信地球是圆的。”
刘星反问:“不是圆的,你认为是什么的?”
月儿咬牙:“我认为,地球应该是扁的。”
刘星哭笑不得:“莫非公主,上付你阶了。扁的?你的想象也未免太丰富了。”
月儿不动声色:“最后一个问题。月球为哪样不会离开地球?地球为那样不会离开太阳?太阳为那样不会离开银河系?”
这是一个问题吗?刘星摇头,想想好像又的确是一个问题。
刘星:“那是因为万有引力原因。”
月儿:“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
“哦”刘星恍然大悟,这才知道上当了。她煞费苦心地绕了半天,原来在这里等着。这个问题他的确答不上来。他知道,牛顿被苹果砸到,因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不论是苹果落地,还是雨滴下落,都是因为万有引力。他也知道,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可是,万有引力是如何产生的呢?好像至今还是一个谜。这小丫头,看来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有备而来的。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
见他不吭声,月儿一脸得意:“一个大男人,莫非说话不算数?”
刘星无语。事先只约定“天文学问题”,的确没有约定“几个问题”,但毕竟有一个没有回答出来,刘星认为最多算是平手。最后双方各退一步:大年三十,她陪他在生产队吃年饭;初一,他陪她回家拜年走亲戚。
月儿终于心满意足。她把头闷在温泉水里偷着乐,差点被水呛。
刘星笑笑,静静地凝望着夜空,惊喜地发现天边出现一道晚虹。
晚虹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它之所以“罕见”,一是因为需要阳光、月光、天气等多种因素组合,一般在月光强烈的晚上才可能出现。二是由于人类视觉在晚间低光线的情况下难以分辨颜色,它看起来好像是全白色的,不容易发现。三是因为它的光线强度较低,一般肉眼难以看见。今晚,由于天时地利人和,才可以清晰地看见晚虹。刘星虽然多次看见过,但像今天这样清晰的晚虹,也是第一次。
“这是天意。”他悄悄对月儿说。古板的他,难得幽默一下。
月儿是第一次看见晚虹。之前,别说看见,她听都没有听过。
“天作之合。”她想到这个成语,脸红得像火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