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间漏出来,在地面上形成斑驳交错的光斑,一片绿荫,一条长椅,一对老夫妻。这是在一个寂静的午后我所看到的爱情,是等到风景都看透,陪你看细水长流的爱情。
爱情里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一见钟情,另一种是日久生情。一直都不相信有一见钟情式爱情的存在,也许如此柏拉图式的爱情更适合存在于小说家幻想出来的爱情世界里。在我看来,所谓的一见钟情不过是初见惊艳时的心悸。初遇,你恰好对了我的眼缘,而我正好达到了你对颜值的标准。人是视觉动物。大概上帝在创造人类的时候,尤为重视美学方面的要求吧,以至于当我们与陌生人见面,率先做的总是细细地打量彼此的长相。向往美,追求美固然无错,亦是我们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然而对于爱情,一见钟情着实难以承受白首不离的誓言。爱情应该是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相伴一生的缱绻长久,就像拉丝巧克力般地在舌尖融化,唇齿间满是醇厚的香甜丝滑。因为,等待是最忠贞的守候,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十二岁,爱情是懵懂新鲜的悸动;十五岁,爱情是鲜为人知的禁忌;十八岁,爱情是不顾一切的冲动。十八岁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年纪,渴望着红尘作伴,潇洒而活的人生。十八岁的天空不是一望无际的瓦蓝,奶油色的白云,朦胧又不失热情的旭日,妖艳的火烧云,一团团,一缕缕,一片片地点缀其间。十八岁的生活不能够缺少青春特有的气息,十八岁的爱情就像一味香醇的烈酒,诱惑着我们畅饮一番。也许,十八岁的我们只是不甘满足于平淡的生活,而爱情恰好是一剂调味品,轰轰烈烈得让天地都颤动不已。
前阵子看到计量学院有男生因表白失败而跳楼的新闻,时隔一天,杭师大校门口又发生因感情纠纷而伤人的事件。我不禁想爱情对于十八岁的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喜欢的或许只是波澜不兴的生活中少有的刺激感。单身的人羡慕成双成对的情侣,他们可能厌倦了一个人的生活,渴望得到一份思慕已久的爱情,去体验两个人的世界。处于恋爱中的人们总是喜欢高调地宣布恋情,大抵想和全世界一起分享他们的幸福。请诚实地问问自己,我们想要的真的只是一份纯粹的恋情,而不是一时的新鲜感吗?如果剥去高调的外壳,爱情究竟还剩下什么。或许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形形色色的人从我们的世界路过。他们步履匆匆,有的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有的只是轻描淡写地擦肩而过。我们呼吸着同一片天空下的空气却彼此陌生。站在人来人往的路口,无数的影子在脚边移动,下一刻又会有谁在我们的生命里上演什么样的故事。而我们又在别人的故事里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我们睁开双眼,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时,就拥有了亲情。在我们吸着鼻涕,第一次接触其他小朋友时,就拥有了友情。而十八岁的爱情,我们不知道它在哪个转角静静等待。相比于亲情、友情,爱情不是不可缺少的。当我们受伤时,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当我们疲惫时,朋友永远是坚强的依靠。然而作为伴侣,我们终究会在爱情里失去初衷。苏轼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照样是娶妻的娶妻,纳妾的纳妾;司马相如用一曲《凤求凰》换来了卓文君的委身下嫁,却依然改不掉身为男人的本性;陆游就算再爱唐婉终归敌不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纲常伦理。人活一世,总会有数不尽的无可奈何。然而爱情里从来都要不得委曲求全。如果说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天长地久,那么我们都渴望一生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可是我们一直都明白那人,他永不会来。
十八岁的我们想去闻闻新鲜的春天,想去看看更高更远的世界。十八岁的我们大胆追逐刺激惊险的挑战,一颗骚动的心还未安定。爱情就像伊甸园里的果实,散发着馥郁的芳香,引诱着年轻的我们采撷品尝。我们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不懂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消磨往昔的鲜活与激情。每个人都会有从风华正茂走向衰老的那一天。看遍了大千世界的风景,终究还得归于平淡。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后的我们需要的不再是浪漫刺激,而是简单却又困难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这时回首往事,我们大概才会明白十八岁的爱情实则不能称之为爱情,而是我们肆意张扬的终将逝去的青春。
日落西山,漫天的火烧云仿佛要让全世界都燃烧沸腾。一片绿荫,一条长椅,一双影子。余晖把远去的影子越拉越长,霞光洒在两颗满是银丝的头上,星星点点地闪烁着让人晕眩的光芒。那相互依偎的身影,彼此搀扶的双手是长相厮守,生死相依的山盟海誓,是笑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天空云卷云舒的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