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觅涯网!让我们泛一页扁舟,文海觅涯!

  • 作者: 三脚猫
  • 发表于: 2015-10-04 10:18
  • 字数:2899
  • 人气:1384
  • 评论:2
  • 收藏:0
  • 点赞:0
  • 分享:

夜里,没有刮风,也没有下雨。可我从睡梦中醒来,却像是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狂风骤雨,一身大汗淋漓。连续三夜了,奶奶不是披头散发就是疯疯癫癫的模样,不停地出现在我那恐怖的噩梦中,总是使我心悸不宁,每次醒来,便久久不能再次入睡。 


说起我的奶奶,我是八岁起便跟着她生活了。那时她的身体还很健朗,一直到我长到18岁,父母归来,她才仿佛一下就变老了,把当家作主的权利卸下后,她显得有点老态龙钟。我也才突然意识到什么叫做岁月不饶人。早在浑然不觉中,奶奶的一头乌发便被这十年的时光一洗铅华,一下子全白了。挺健的身板越来越像一支蓄势待发的弓,嘴里的一口白牙也跟着应景似的一颗接一颗落去,只留下几坐枯牙桩纪念着以前的光辉岁月。皱纹已像秋天奋力绽放的金菊,布满了奶奶的脸庞,四肢,脖颈,那一层层时间留下的印痕就像是暴雨后的黄土高坡,每一道沟壑都是一场风雨的洗礼。 


奶奶育有二子二女。以她接近三十岁才嫁给爷爷的年龄推算,那应该是在不惑之年才有的我父亲,作为幺子,父亲自然及万千宠爱于一身,对于封建闭塞的农村而言,这是一件很自然而又毋庸置疑的事。爷爷奶奶对父亲的宠溺早已被大伯,大姑,二姑形象而生动的传述给了我们这辈孩子听,与奶奶严厉的形象相比,我们实在是无法想象,她对父亲是怎么的百依百顺,也无法想象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里,过年总要把两个鸡腿都留给父亲的时候会引来我的其他姑伯怎样的嫉恨。也许,正是这种中国式的爱,才让父亲养成了暴躁,嗜赌,懒惰的秉性。也许,也正是出于这份对幺子的不忍,奶奶才会在她耳顺之年放弃跟着大伯在城里安享晚年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答应父亲帮他照顾他的一子一女,打理整个家。 


就这样,奶奶挑起了家中的大梁,代替了我的父亲母亲,做了我和弟弟十年光景的监护人。相对于承欢膝下,我对相依为命这个词的感受却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造出这个成语的人,想必背后也有着令人鼻尖发酸的故事。那时,刚与父母离别,我还小,每个夜晚只能用哇哇的哭泣声去敲打奶奶那坚如磐石的心脏,告诉她我是多么想要回到母亲身边,即使现在才知道原来哭泣是世上最没有战斗力的武器,它能感化人却又犹如牡丹江上的大雪,显得苍白而又无力。等我稍稍明白了事理,我想那哭得声嘶力竭的每个夜晚,奶奶的心头应该是都点燃了一根蜡烛,我哭一声蜡便落下一滴,不偏不倚的全都打在了她的心坎上。她的心自然不是磐石,因为我哭闹的时候她都是背过身去,不加以责难。这是一个孩子的发泄,也是一个大人无声的安慰。她知道我心头的难过,可我那时却还没有能力理解她的苦楚。我不能不对那十年奶奶的悉心照顾加以感恩,我想,她对我爱你这样的新潮词汇是明白不了的,在农村,也不兴讲这些话,所以,我只能把我对她的爱化作我力所能及的一碗冰糖雪梨,让她在冬日里不会因咳嗽而被折磨的吃不下饭,只能把我对她的爱化作每晚的热水脚,让她能在漫长的夜里睡个安稳觉。一如她在我小时候替我洗下满身泥水的脏衣,为我唱下的每支摇篮曲。 


奶奶喜爱喝酒,每日必酌三小杯,这是她成为孀妇之后的生活习惯。即使她曾因为脑溢血而被剃光了头发,这个习惯仍像她影子,始终让她无力割舍。爷爷上门提亲和爷爷去世前许给她的檀木棺材是她微醺之后最爱说起的故事,抑或幸福抑或感伤,一个故事的始终终会因为后来的沉默而把中间的过程留给听故事的人无限的遐想。故事说了一两年,大概知道我和弟弟这两个忠诚的听众腻烦了,所以她就换了另外的故事。她总会在晚饭后,等着我和弟弟围在炉火前,平淡而缓慢的讲述着那一个她幼年曾因为打仗而跟随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躲到石桥(地名)山洞去造纸换饭吃的艰辛历程,当她清楚说出造纸的过程时,我们总会聚精会神的竖起耳朵,生怕落了一个字。虽然她为此而失去了半根手指头,可她却把这一细节轻描淡写。以致那段时光我和弟弟把奶奶当成了英雄来景仰,因为那时我们还不知道蔡伦,我们便认为那一张张白得发亮的稿纸是奶奶造出来的。再稍大一点,老师告诉了我们中国四大发明的来源后,我们又不再稀罕听奶奶讲她造纸的事迹了。所以,也该到了奶奶说她还是为了能吃饱饭而去修路的故事了,奶奶说那时她们修路没有钱只管饭,在外曾祖父被活活饿死而被抬进大山草草埋葬之后,村里就来了一支工程队招工,奶奶想也没有想便跟着队伍走了,因为那里管饭,而且管吃饱。讲到这奶奶便忍不住的哈哈大笑,她说那时她是全队最能吃的人,男的都比不得她,一顿她能吃一桶饭,为此,队长还特意打听了她。可是,后来还差点在那送了命,那是无数个平常日子里的一天,奶奶正在奋力和队友们敲打石头,突然身后一声哄响,还没来得及反应,奶奶只觉得左耳边上有股热流淌了下来,接下来她就不醒人事了。等她醒过来都过去了两天两夜了,能吃又命大的奶奶又忽的变成了我们的英雄。那些陈年旧事总会被奶奶讲述得栩栩如生而变得娓娓动听。后来上了中学,开始离家生活,便再也没有人会跟我讲这么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了。我想,一个孩子长到十二三岁也没有再听大人讲故事的必要了吧。偶尔回家也还能听奶奶讲起另外的故事,只是再也没有当初听得那么兴致勃勃了。 


除去奶奶给我们讲过的故事,十年里,她的那双手也是我好奇根源。在我记事以来,她养的猪总是比别人家的肥,卖出的肉总比别家的香。她种出来的稻米总比别家的大颗,剥了壳也比别家的白。在我吃过的所有饭菜里,谁也比不了奶奶做的香。虽然她的手总是为此而布满老茧,并且伤痕累累,可她总是衣着整洁,给人以肃静之感。在她脑后总会把头发挽成一个髻,上面用个古老的发簪扣紧着。她不会唱歌,却有着一副尖细嗓门,只要她一扯开嗓门喊,那时甭管是偷摸着在河里捞鱼,还是趴在树上摘柿子,都得浑身打个颤,鼓足了劲儿地往家里跑,跑慢了,她见不着你,挨说那是捡了便宜,饭钱还得尝顿竹鞭炒肉。也许是基于她早年的挨饿经历,奶奶的一生过得很节俭。我记得最深刻的就是她为了省下三块钱的车费,硬是拉着我和弟弟翻过两座山头去看望她的亲家,也就是我的外婆。路程是多么难走现在倒也忘了,就记得哭了半路才让路边的野果子哄住了嘴。回来的时候,她却又会给我们炸小鱼,包饺子吃。把我们哄得乐呵呵的。 


在我上了大学的几年间里,奶奶的神智越来越不清晰,她的模样越来越苍老,像极了冬日里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枯树,稍不留神一阵风吹过就要倒下。可是枯树仍有等待春天发芽的希望,可人却只能坐在炉火边细想过往的流年,谁说,做人就一定幸福呢。我不知道风烛残年的老人是不是都会想到死,我也不知道他们回忆起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的一番感慨。 总之,我的奶奶央求我带着她去一个个探望她的亲人故友时,望着那一座座荒凉的坟头,我多希望把我的一个十年送给她,让我栖在她的膝上,把我没听完的关于外曾祖母因为外曾祖父又娶了一房老婆而夜里发疯上吊而死的故事,野狼跑到家中添锅的故事一个个讲完整,把我记忆中所有的空白填补成彩色,我多想做个彩虹梦。看着身边两颊被风吹得通红的奶奶,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我知道,与我相依为命了十年的她也会在某个黑夜里不再醒过来,面对生老病死,我多希望她只是那棵远方的枯树。春天来临,她又能够生机盎然的给我讲故事。但只愿她身体安健的等着我回家为她再熬一碗冰糖雪梨,再洗一次脚,即使她还是成为不了那棵树。 

  • 收藏

  • 点赞

  • 分享

  • 打赏

粉丝动态